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延边朝鲜族传统民居特征的形成,主要分析了演变过程及自然条件因素。进而总结出中国朝鲜族传统民居在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室内及院落的特征。
关键词:朝鲜族 民族 民居 历史
一、中国朝鲜族民居的形成与发展
近百余年来,在各个不同时期,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移后,居住在中国东北等地区。
清朝的封禁时期,非法迁入延边地区的朝鲜垦民,由于生活不安定,他们大都居住在马架式草屋或原始的半穴居式草房。
废止封禁后,迁入中国***们江和鸭绿江沿岸的朝鲜咸境和平安道农民开始了定居生活。到19世纪中叶,朝鲜半岛北部连年遭灾,使大批朝鲜半岛饥民拥入延边地区,开垦荒地,安家落户。到了19世纪末,更多的朝鲜半岛难民迁入东北,其中多数难民居住在吉林省的延边地区和其它地区,部分难民居住在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一些地区。
由于延边地气候与朝鲜咸境道的气候类似,加这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初期延边地区朝鲜族的建筑型式为咸境道式建筑。它的特征为居室较多并铺火炕同,兼有铺木板的居室(北部地区为室外坐廊),这样既有火炕又有木板屋的朝鲜族的建筑在世界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延边朝鲜族建筑按平面型式分为一通间、双通间、拐角房等基本型式和以基本型式组合成的复杂型式。基本型式为一般平民的房屋型式,而复杂型式则为富裕人家或上流阶层的房屋型式。
延边地区以外其它地区的朝鲜族民居,经历了和延边不同的演变过程。从朝鲜南部迁入的居民考虑到朝鲜南部的建筑型式根本不能适应中国北方气候条件,于是仿当地满、汉族建筑型式,采用完全汉族式和法汉、半朝鲜的混合式的建筑型式。
***前,居民建筑型式没有多大变化。***后,在中国***的领导下,朝鲜族农民的民居才有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二、中国朝鲜族传统住宅建筑的类型
中国朝鲜族在经历了百余年的艰辛历程中,由于他们所处的地域、生活环境的不同,住宅建筑各具有其不同特点。
朝鲜族传统住宅的基本形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型是延边的朝鲜式住宅,它是以朝鲜咸境道式住宅为原型演变的型式;另一类型是延边之外其它地区住宅,它是以汉族式住宅为原型并与朝鲜式结合的混合发展型式。
1.延边朝鲜族住宅
延边朝鲜族住宅分为以农业为主的农村住宅和非农业为主的城镇住宅。
(1)农村住宅
住宅的平面型式为“一字型”。矩形平面系双通间,即6间或8间,有的设偏廊,有的不设偏廊。住宅的平面特点:六间房由主间、客间、里间、牛舍、仓库等组成;而八间房由主间、两个客间、两个里间、牛舍、仓库等组成,居室均为火炕。屋顶的一般形式为歇山屋面。在农村建筑住宅的材料一般采用当地的地方材料。
(2)城市的非农住宅
过去住在城镇的朝鲜族居民,因经济困难,独门独院的极少,大多数贫困居民住在一栋平房里。这种住宅型式类似于朝鲜咸境道一通间,即长方向互相连接。以后逐年建楼房,建筑型式也逐步发生变化,城市中尚未普及集中采暖的,仍采用火炕采暖。以火炕采暖的楼房,平面型式为原来的一通间加上客室与卫生间。
2.延边以外的朝鲜族住宅
居住住在延边地区以外的朝鲜族,多数是从朝鲜南部迁入的。由于他们移居的地方是严寒地区,朝鲜式建筑不适应当地气候,所以在朝、汉族混居地方,朝鲜族受汉族习惯的景程,把平面型式住宅改为汉族式三间房。有的朝鲜族农民改进了汉族式三间房,增加了火炕面积,缩少了地面,地面仅做交通用,家俱放在炕上,日常起居活动都在炕上。
随着朝鲜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住宅平面型式方面,由原来的汉族式住宅,发展为汉、朝结合的新的住宅型式。平面型式多样化,但总的趋热是取消地面,居室全部改为火炕。灶炕为汉族式,上面安朝鲜式铁锅;屋顶形式,从过去一律两面坡的草屋面逐年增加歇山式的坡顶。
三、中国朝鲜族居民与宗教、习俗
1.与朝鲜族居民形态有关联的宗教
宗教在我国朝鲜族居民的立体、平面构成及其型态的形成、发展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朝鲜住宅变迁的概要》、《山林经济》记载:民居的平面布局形状为“日”、“月”、“口”、“吉”等字样的,认为有福,而“工”、“尸”等字样的,认为有祸。盖房屋时,其“间数”、“尺数”往往取为“奇数”,以求荣华富贵。我国朝鲜族人校仿“阴阳风水说”,规定了民居的高低,校仿“阴阳五行说”又规定了房柱、房间周围尺寸,一般取为7、9、11寸等。
又据《高丽史》记载:“本国风俗无问尊卑小,忌家长方位,如有犯动,必致疾病。”在这种天命观念的支配下,我国朝鲜族人确定民居型态时,无论贫富贵贱,都遵守“阴阳风水说”和“阴阳五行说”所规定的“准则”。
2.与朝鲜族民居建筑有关联的习俗
(1)“确定屋基方位”和“成造择日”
根据“阴阳风水说”,我国朝鲜族人喜欢选择如何下屋基及其方位:“屋基必须座落在分别象征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东、西、南、北山环绕,且在正前方有一条小溪的平地域”。若屋基周围无山,则用人工造的假山代替;屋基正前方无小溪,则用人工造池代替。
选定屋基一般忌讳屋基前高物,墓地、悬崖、层基正前方有急流,或位于祠堂正面、佛像后面以及刑场、战场、铁匠铺、瓷窑等处,认为都不适合作屋基。屋基选择的好坏,是由它的“地观”、“地师”决定的。
“成造择日”则是由“日观者”专门指定的。他根据“阴阳五行说”,具体地指定“开基”、“定础”、“立柱”、“上梁”、“入宅”等的日期和时辰。“成造择日”被规定后,家主人忌讳参加丧事等活动。
(2)与各建筑阶段有关联的风俗
“开基祭”是指“成造择日”中确定的首次打屋基的阶段。这时,先举行“开基祭”,即挖十锹土堆在屋基中央,并用绳子围上其周围。“地师”站在摆好的酒席前面,念“开基祭告文”,然后家主人向“假宅神”祈求吉利,接着把写有“开工大吉”字样的红纸贴在主要的“梁”上,或者在白纸上写“姜太公宅地”的字样,贴在预示开工的牌子上。
“开基祭”后,可以打屋基。打地基时,家主人一般选择有“月亮”的晚上,动员村里的青壮年一夜打好。打完地基后,家主人设酒宴,款待他们。若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开工时,就用材木做两个“双脚”,立在两边,模仿“梁”,以此表示“开工”。
“定基”是指打屋基、放础石后,立柱上梁的阶段。上梁时出举行简单的“上梁祭”。举行“上梁祭”时,在“梁”上写着“上梁文”。选定屋基,打屋基,放础石,上梁编屋顶,做壁板,安门窗,铺炕等所有建筑阶段完成,就意味着房屋盖完。
盖完房屋后,举行“圣主解说”仪式,即为祈祷各种“家神”的安定,而进行一种贺宴风俗。家主人邀请“卜术”来主持此项仪式。举行“圣主解说”式前,为做“神”,先把粗布挂在“大梁”、“上高柱”上,同时,准备贺宴。
(3)乔迁
迁入新居,或迁入旧居,称为“乔迁”(“入宅”)。乔迁并不是在任何日子都可以进行的,而是先由“日观者”选定“吉利日子”后乔迁。
乔迁那一天,邻居们纷纷前来帮助家主人搬运家俱。乔迁时,一般都遵守民间风俗的“准则”。例如,家主人必须把原来用过的“火盆”、“水缸”等都带到新居,当要进入新居时,必须按地位、身份、年龄顺序依次进入,性别不同进门顺序也不同,并规定任何人不许踩门槛。
迁入新居后,家主人设下丰盛的宴席来款待客人,称为“乔迁宴席”。被邀请参加“乔迁宴席”的客人,一般都带着“火柴”、“花盆”等礼物,赠给家主人,祝福家主人生活过得象火一样,越过越旺,象盛开的花一样,越过越美满。
3.与朝鲜族民居装饰有关联的习惯
在朝鲜族民间画中,反映了民居的装饰习俗。例如,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把屋内收拾得干干净净。为迎接春节,室内贴上各种画,称为“岁画”。“岁画”有各式各样的***案,如“虎”、“鸡”、“处客”、“武装整备的将***”、“带宝物的小姐”等。
据《高丽史》、《李朝实录》载:“……每家有贴‘立春贴’”的习俗,“每当立春,朝鲜族诸家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并把写好的‘联句’贴在房柱、大门、墙上,称为‘立春贴’”。朝鲜族“立春贴”的内容大体有如下几种:“寿如山,富如海”、“去千灾。来百福”、“立春大吉,建阳多庆”、“爱君希道泰,忧国愿年丰”、“父母千年寿,子孙万代荣”、“天下太平春,四方无一事”、“国有风云庆,家无桂玉悉”、“扫地黄金山,开门万福来”、“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春到门前增富贵”、“春光先到吉人家”、“上有好鸟,相和鸣”、“一春和气,满门楣”等。
“立春贴”像“年画”一样,也是一种用来饰屋内外的传统习俗。
参考文献:
[1] 朝鲜民主共和国科学院编.《高丽史》[M].平壤:朝鲜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出版社,1958.
[2] 刘煦.《旧唐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3] 延边博物馆.《延边文物简编》[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88.
[4] 权立.中国朝鲜族史研究(2)[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权春燕(1986-),女,吉林龙井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硕士。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朝鲜族传统民居文化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