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这个在漫长的文学艺术进化史中发育最完美、生命力最强的艺术,不仅言志,言物,也表情怀。很多诗歌,特别是现实主义的诗歌,都体现着同情劳苦大众、关心民瘼的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
古代散文――这个发端于春秋战国、成熟于唐宋、大放异彩于明清的文种,同样承载了几千年来历代圣贤们对天下苍生的忧心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而在所有这些作品传达的主题中,有一个特殊的视角,那就是税收。在封建社会的漫漫长河中,税收是封建***权得以生存和运作的血液,税收也往往是老百姓最具切肤之感的生活关节。有抱负的统治者一般比较关注税负问题,并且我们经常可以在《史记》等作品中看到帝王同臣子讨论税负问题的片段。税负是随着王朝更替动态变化的,在王朝没落的时候,往往税负加重,老百姓不堪忍受,于是发生如《捕蛇者说》所描述的怪相。
虽然作为文学作品的诗歌、散文,不能作为税负轻重的判断依据,但却可以提供一种视角,一种思考。
轻徭薄赋的呼声
在我国关于税赋的诗文中,以反映官府强征暴敛、人民负担沉重和生活艰难的居多,一些古诗对当时官府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不注意发展经济的收税作法表示了不满,有的诗人还直接提出要减免人民沉重的税收负担。也有一些写税的古诗文颇具特色,除了传统赋税诗的沉重和压抑,更多了一份意味深长、一丝弦外之音。
明朝***功臣刘基曾写过一首叫《田家》的诗,诗云:“租税从何来,官府宜爱惜。如何恣刻剥,渗漉尽涓滴。”刘基虽然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但整体上来讲属于士大夫阶层,施德***、得民心是刘基治国思想的核心。民本思想在其***治观点和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上面这首诗无疑是一个极好的体现。全诗劝诫的口吻,表达了对税收负担的关切。
清康熙年代的查慎行随清***进入贵州,目睹人民经过战乱后的惨状,禁不住呼吁宽减百姓的租税:“馀生民革逃难稳,绝塞田野瘠可怜。好报长官蠲赋敛,猕猿家室久如悬。”
查慎行是满人入关后成长起来的著名诗人,虽然他的名气似乎没有刘基等文豪响亮,但其在当时的影响力为世人称道。而这位先贤的子孙中便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小说家查良镛,没错,就是享誉华人世界的金庸。
纳税人的心酸
除了对税负沉重的责难和呼吁之外,一些诗歌还描绘了纳税人的酸甜苦辣。只要有国家,就有税收,但税收的征收如果无视百姓的承受能力,不能随着丰收与兼收的交替而调整的话,只能适得其反。纵观中国古代史,历次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沉重的税负。
我国古代对于税收的设立、征收还是有一整套法律的,整个税负也并不是直观上的那么重,事实上一些***和有识大臣,是经常权衡税负的。中国古代税负的问题可能更多的在于,税收的豁免方面不太完整,缺乏人性化,对一些在生活中暂时遇到困难的人关注不够。下面的几首小诗可以为笔者的这一观点提供一些佐证。
宋代诗人宋伯仁在《村姑》中写道:“底事磋跎二八年,嫁时装著未周旋。年年织得新丝娟,又被家翁作税钱。”典型的宋代生活情境,宋代商业比较发达,生活比较小资,人们的生活品味较高,对嫁妆之类的东西比较在意。这首诗中描绘的淳朴、勤劳的村姑对自己的嫁妆钱被父亲挪用一事是有意见的,但问题不在于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女儿不爱,而在于父亲为应付家里的开支不得不挪用自己女儿嫁妆的无奈,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税法对生活苦难者的忽视。
《苦旱行》是明代张细孙的诗,其诗中云:“安得昊天降灵雨,童儿欢笑父老贺。高田低回薄有收,比里稍可完国课。不然官吏猛如虎,终朝鞭扑畴能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抒写了农民盼望天降霖雨,使庄稼薄有收成可稍完“国课”的卑微而善良的心理,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税法未考虑农业生产周期性波动的特殊性,征收方式简单粗暴。
无处不在的税目
在我国古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税收体系也相当完备,但因为税法发展尚在襁褓之中,有的税目显得有些巧立名目,有的甚至荒唐可笑。
自号“石湖居士”的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一首诗道:“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回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农民已瘦得不成人形,官府连水面都要收税,形成强烈的对比,也说明部分农民的税负着实不轻。
明朝汤显祖有一首《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诗云:“五风十雨亦为褒,薄夜焚香沾御袍。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说江南申渐高。”申渐高是五代时吴国的乐工,当时吴都城干旱,中书令徐知诰(即后来的南唐***皇帝李c)问:“近郊有雨,都城为何不下?”申渐高诙谐地进言:“国为雨怕抽税,不敢进京。”诗人借此典故,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税赋的苛重。
清代宋琬的《饭凤凰山下》诗云:“茅茨深处隔烟霞,鸡犬寥寥有数家。寄语武陵仙吏道,莫将征税及桃花。”也讽刺了无所不至的征税之灾。
近代著名学者郭沫若曾做过一副妙对,横批“民国***”,联语“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可谓极尽嘲讽。
形形的税吏
如果要对古代的税收做一个概括,恐怕很多人都会选“苛***猛于虎”这句名言,但遗憾的是这样并不公允,人们总是夸大自己所受的苦难。但这句话也确实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某些极端现象。在极端情况下,苛酷的赋役及四处搜括民财的税吏比虎还毒,因为税收制度和惩罚很严厉,这种扭曲的税收制度造就了一批酷吏型的税吏。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曾对税吏的贪酷感叹万千。他在《感事》一诗中说:“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原田败粟麦,欲诉嗟无赇。间关幸见省,笞扑随其后。况是交冬春,老弱就僵仆。州家闭仓庾,县吏鞭租负。乡邻铢两征,坐逮空南亩。取赀官一毫,奸桀已云富。”他认为,老百姓之苦,在于“吏之为”,即官吏的滥用权力。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贤在他的《新乡媪》一诗中这样记载:“茅榈雨雪灯半昏,豪家索债频敲门,囊中无钱瓮无粟,眼前只有扶床孙。明朝领孙入城卖,可怜索价旁人怪。骨肉生离岂足论,且***偿却门前债。数来三日当大年,阿婆坟上无纸钱。凉浆浇湿坟前草,低头痛哭声连天。”可见,税赋之苦,已将百姓逼迫到卖儿卖女,尊严尽失的地步。
但实际上,税吏遭遇了超过他们所限的批评与鞭笞,试想在整个税收架构下,税吏只不过是一个执行者而已,上有上司的监督考核,下有养儿育女的家庭重担。有时恐怕是不得不为之,当然笔者并不反对事实上确实存在少数道德败坏的酷吏。
除了上文所说的酷吏型税吏,还有一种文化税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观刈麦》等诗,正是他在今陕西省周至县做基层税吏时所写。他在诗中扪心自问:“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其文化税吏的悲悯情怀尽显于诗。在《买花》一诗中,白居易则对当时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现象非常愤怒:“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金末元初著名诗人、历史学家元好问也曾为税吏。他做税吏的时候,任劳任怨,一再督促百姓照章纳税。在《内乡县斋书事》一诗中,他回顾远祖次山公(唐代诗人元结)因百姓赋税繁重而“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情境,追忆了远祖不惜丢掉官职减免赋税的事迹,进而对照反省,抒发自己“吏散公庭夜已分,寸心牢落百忧薰”的忧税之心。他不忍用强硬的手段向百姓征收租税,使得“催科无***堪书考,出粟何人与佐***”,夜半时分仍寝室难安。他同情民众疾苦,心怀经世之心,于是告诫属下切莫扰民:“教汝子若孙,努力逃寒饥。***租星火急,期会切莫违!期会不可违,鞭扑伤汝肌。伤肌尚云可,夭阏令人悲。”元好问还深情追忆过唐代另外一位在道州担任过刺史、深受百姓爱戴的官吏刘云卿。在《宛丘叹》一诗中,他这样记述其功德:“碑前千人万人泣,父老梦见如平生。”
此外,在古代税吏这一非主流群体中,还存在一些狡吏和呆吏。
“狡吏”,即“狡猾之税吏”。狡猾之吏的特点是想尽办法利用制度漏洞合法或不合法地获取私利。
白居易在《杜陵叟》中则这样描述“狡吏”:“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就是说,在皇帝免税圣旨下达之前,“狡吏”就已经把赋税收缴完毕,老百姓根本享受不到“皇恩浩荡”。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在《海潮叹》一诗中对“狡吏”的奸诈与描写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敛钱堕泪送总催,代往运司陈此情。总催醉饱入官舍,身作难命泣阶下。述异告灾谁见怜?体肥反遭官长骂。”就是说,税吏收了钱、吃饱喝足之后,却说:“对不起,报告灾情的事情很难办。”
古诗中记载的税吏还有“俗吏”与“呆吏”之流,他们属于惟上是从,只顾吃喝拿要,不负责办事之徒。一些呆吏糊涂颟顸,不懂法度;一些呆吏坐井观天,目无王法和百姓利益;一些俗吏浑浑噩噩,只顾一己私利。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这样写道:“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俗吏”混吃混喝的形象跃然纸上。
事实上税吏这个群体的生活状态也是很有意思的,他们虽然职权不大,品级不高,但却属于有油水的一类官职,囿于篇幅所限,我们不展开讨论,只是择其一二而窥其貌。
参考文献:
姚轩鸽.古诗中的税吏形象[N].中国税务报,2015-2-1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税与税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