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净明道的思想与特色

南宋中后期、金元之际所产生的“新道教”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比以往更加注重融摄儒、佛二教的思想资源来充实和提高自己。主张“三教融合”,既是它们顺应时代思潮发展的必然,也是它们各自理论内在逻辑发展的必然。净明道较侧重于融合儒家理学,在强调伦理实践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心性之修炼。净明道还深受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影响,在心性论和修道方法上都受佛禅较深的影响。

[关键词]净明道;思想特色;“三教融合”

[中***分类号]B9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2-0034-04

李玉用(1979―),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宗教。(江苏南京 210044)

南宋中后期、金元之际,是中国道教发展、流布的鼎盛时期。其时,创立新道派之多,影响之广为其他各朝代所望尘莫及。有学者称这一时期为“中国宗教史上创造活动最活跃的时代”[1](P51)。南方主要有净明道和道教内丹南宗,北方则主要有真大道、太一道和全真道三大新道派。这些新产生的道教派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很快成为金元道教发展之主流。学界把它们统称之新道教,与传统道教或旧道教相比,新道教重新回归了道教初创时期立足于下层的特征。这些新道教最显著的特色是:尽管仍然以道教为本位,但更加注重融摄儒、佛二教的思想资源来充实和提高自己。主张“三教融合”,既是它们顺应时展的必然,也是它们各自理论内在逻辑发展之必然。

总的来看,这些新道派无一例外都倡导或主张儒、佛、道三教融合,“三教融合”思想既是它们的理论奠基,又是它们的修行实践。但深入分析比较,有些新道派如净明道偏重于吸纳儒家思想,有些新道派如全真道更倾向于融摄佛禅思想。即便在同一教派内部,其“三教融合”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如全真道以马钰为首的丹阳派注重佛禅和原始道家的融合,以丘处机为祖师的龙门派则侧重于以道融儒,内道外儒,表现出强烈的入世特征,而从南宗转入全真北宗的李道纯则以“中和”为本,融摄南北宗之丹法,冶儒、佛、道三教于一炉,并给予创造性的发挥,成为宋元道教“三教融合”思想的集大成者。限于篇幅,本文以儒佛道“三教融合”为视角,尝试探讨这一时期新道教净明道的思想及特色。

金元时期,在中国南方江西南昌西山兴起了一个奉许逊为祖师,宣扬“由真忠至孝,复归本净元明之境”的道教新派别即净明道,又称净明忠孝道。许逊信仰由来已久,传说他是晋代道士,他的事迹、神话在唐代开始盛传,北宋时有关他的信仰被朝廷接受并倡导。宋徽宗时,在崇道的大环境下,许逊信仰也更加兴盛和隆重,宋徽宗曾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使其在道教神仙谱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天师道教主张道陵。不过,此时仅有“传孝道之宗”、“为众仙之长”等说法,还很不系统。

净明道作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道教宗派,即有神谱和神仙传授系统,有教义、仪式和节日,有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和广泛的教区,有众多的信徒,应在宋室南渡之初。有周真公(元代刘玉《玉真先生语录》称为何真公)在江西南昌西山玉隆万寿宫建坛传度弟子五百余人,[2](P629)其宗旨是以忠孝廉谨等伦理实践为先,其次是修持心性,即“以孝悌为之准式,修炼为之方术行持之秘要”的所谓“灵宝净明秘法”。不过,在当时还没有“净明道”这个道派名称,因其留下的《净明忠孝大法》、《净明黄素书》、《太上灵宝飞仙度人经》等典籍及其活动对金元之际的刘玉正式创立净明道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至元壬午十九年(公元1282年),出身儒门的西山隐士刘玉(公元1257―1308年),字颐真,号玉真子,托言唐净明法师胡超慧、晋代许逊降授至道于他,让他复兴净明大道。刘玉以忠孝为本,以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事,对净明道的教理、教义作了多方面的发挥和发展,使之逐渐系统和成熟。自刘玉始,正式用“净明道”作为本派道派的名称,故净明道奉刘玉为开山祖师。刘玉融会儒、佛、道尤其是儒家的理学与佛家的禅宗,倡导“三教融合”,化人归善。

刘玉及净明道认为,儒、佛、道三教在“净明”人心和化人归善上并无二致,应该相辅相成,并行不悖。不过我们看到,净明道是站在“本于正心诚意,而见于真践实履……于三教之旨了然解悟,而以老氏为宗” [2](P631)的基本立场,以“一”来统合儒、佛、道三教的。

“何谓一?太上之净明,夫子之忠恕,瞿昙之大乘,同此一也。……立言虽殊,其道则一。”[3](P645)在净明道看来,儒、佛、道三教都是同一个“一”的表现,而“一”只能“因言以显”,“因心以契”。净明道的“大中至正之道”融道家的“抱元守一”、佛教的“明心见性”和儒家的“正心诚意”(“穷理尽性”)于“一”,是“千圣不传之秘,出于言语文字之外者”的“心法”,因而,儒、佛、道三教在净明道这里,可以“道并行而不相悖”。刘玉在《净明忠孝全书》卷三中说:“净明大教是正心修身之学,非区区世俗所谓修炼精气之说也。正心修身是教世人整理性天心地功夫。……此教……必欲后之学者,由真忠至孝,复归本净元明之境,修炼之妙,无以易此矣。”[4](P637)可谓“一”统三教之特色显明。

从融合的具体实际来看,净明道较侧重于融合儒家理学。任继愈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中称净明道为儒道融合的典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也符合当时思想史之“事实”:净明道产生、发展的年代,正是理学兴盛和扩张之阶段,理学之影响无可避免。理学势力的强盛,势必会刺激道、佛两家的反应。针对理学对道、佛二教咄咄逼人的攻击,刘玉辩解说:“但二氏之教若过盛,则于纲常之教未免有伤……又二氏真人真僧,皆是人欲净尽,纯然天性,奈何如此者少,末流之弊每多,真儒于是乎出,以实理正学而振饬之。”[4](P635)不仅如此,他还极力调和儒家和道、佛二教的关系。至于援理学入道的真正原因,刘玉坦率承认:“今净明大教之兴……每用儒家文字开化,何邪?此是教法变通处。……以实理正学更新教法……仰赞化育,所以示此也。”[4](P636)净明道还推崇陆九渊,吸收其“先立乎其大”、尚简易、重德性等儒家心学思想。从思想史来看,净明道侧重于融儒尤其是理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净明道过分靠拢理学,固然可以迎合儒家而兴盛一时,却势必要丧失自己赖以生存的特色。某种意义上似乎可以说,净明道的以道融儒,恰是其开始衰弱的重要表现之一。思想文化史上的这种现象,似乎应引起我们今天从事文化交流、文化对话时的足够重视。

净明道属于符道派,传行灵宝净明符以践祈祷炼度,同时净明道受儒家理学的影响比较深,其教理、教义体现了道教与理学的融合。在某种意义上,净明道似乎又可以看做是理学在道教中的翻版,净明道比之前任何一个道教宗派都更加关心世俗社会,也更加迷恋世俗生活。刘玉就认为:“人事尽时,天理自见。”这里的“天理”,有别于理学家的“天理”,在净明道看来,“天理”就是仙道,“尽人事”就可以成仙道。其间的关系就是“欲修仙道,先修人道”[4](P636)。在刘玉那里,“修人道”变成了“修仙道”的阶梯。而“人道”的内容即是净明道所倍加推崇的“八极”,即《太上灵宝飞仙度人经法》卷一所载:“忠者,钦之极;孝者,顺之极;廉者,清之极;谨者,戒之极;宽者,广之极;裕者,乐之极;容者,和之极;忍者,智之极。”“八极”的根本是忠和孝,因为:“忠孝,大道之本也,是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有不务本而修炼者,若太匠无材,纵巧何成?”[5](P633)“人道”不成,不仅无法达至“仙道”,而且就连做人的资格也没有了。“非忠非孝,人且不可为,况于仙乎?”因此,“净明之道,必本于忠孝。”[6](P620)“忠孝”本是儒家伦理纲常的核心,用来调整世俗之人伦关系。从事斋醮科仪的净明道派以“忠孝”为本,明显是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将儒家之伦理道德巧妙地融合到道教的修仙理论中。相比同时期儒学已经发展到哲理化、体系化、精致化的理学而言,净明道虽然显得有点粗糙和落后,但却是对时代之“三教融合”思潮的有力回应。

“吾之忠孝净明者,以之为相,举天下之民跻于仁寿,措四海而归于太平,使君上安而民自阜,万物莫不自然;以之为将,举三***之众而归于不战以屈人之兵,则吾之兵常胜之兵也;以吾之忠,教不忠之人尽变为忠;以吾之孝,教不孝之人尽变为孝,其功可胜计哉!”[3](P646)净明道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以“忠孝”为行为准则,切切实实地“真践实履”忠孝这一根本,一个人不论高低贵贱、能力大小都可于世俗生活中修炼成仙:“仙学始乎孝,至道而学成。上士以文立忠孝,中士以志立忠孝,下士以力致忠孝。”[7](P615)一个人不论高低贵贱,不论能力大小,只要确立了“忠孝”这一根本,都能从自身实际出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实践“忠孝”,最终在世俗生活中修炼得道,故修炼“要不在参禅问道,入山炼形,贵在乎忠孝立本,方寸净明。四美俱备,神渐通灵,不用修炼,自然道成”[5](P634)。

净明道以“忠孝”为本具有明显的儒化色彩,不仅如此,它在强调伦理实践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心性之修炼。《净明黄素书序例》强调:“凡学黄素书者务在调其心性。”[8](P501)《净明忠孝全书》谓:“真君有云:净明大教是正心修身之学,非区区世俗所谓修炼精气之说也。正心修身是教世人整理性天心地功夫……不就本元心地上用克己功夫,妄认修炼精气以为无上真常之妙,所以太上患斯道之不明也。”[4](P637)因为,“忠孝”的最终践履必须落实到人的心中,成为一种自觉意识。刘玉认为,“忠孝”人人皆有。“净明忠孝,人人分内有也。”[4](P639)“忠孝”就像孟子所说的良知良能一样,不论聪愚贤逆,人人具有。“忠孝者臣子之良知良能,人人具此天理,非分外事也。”[3](P647)只是因为后天被人欲所遮蔽,不能充分显示出来,为此,行此“真忠至孝之道”,必须要“去欲正心”。刘玉在《玉真先生语录内集》开篇就针对“或问古今之法门多矣,何以此教独名净明忠孝”的疑问而指出:“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但世儒习闻此语烂熟了,多是忽略过去,此间却务真践实履。”[4](P635)

“正心诚意”是得到理学家高度重视的《大学》中的重要思想,指的是内心的一种道德践履和修养。这里,净明道明显是将儒家的内心道德修养融入自己修道悟真的实践中。“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在净明道看来,“正心诚意”的净明和“扶植纲常”的忠孝是相表里而存在,并相辅为用的。“净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奉行“忠孝”之后所达到的一种无私欲、内心澄明的净明大道的理想之境,并且只有做到“正心诚意”才能“真忠真孝”以达到扶植纲常的外在目的。“净明”主内,“忠孝”主外,内外结合似乎与儒家修齐治平的理路如出一辙。不过,净明道所宣扬、推崇的“忠孝”,虽是对儒家思想的延伸和发挥,但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有的:儒家所宣扬的“忠孝”在于调整世俗人伦关系,在于维持纲常;而净明道却赋予“净明”、“忠孝”以形而上的哲理意义,如净明道的“忠孝”就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忠孝”,“大忠者,一物不欺;大孝者,一体皆爱”,[4](P635)这与儒家基于血缘、宗族的“爱有差等”区别是很明显的。

净明道还吸收、融摄儒家理学的“惩忿窒欲”、“灭人欲、存天理”的思想来充实它的“正心诚意之学”,不过在吸收过程中是有所改造的。如净明道有别于儒家理学,从内丹修炼的角度来解释和实践“惩忿窒欲”。“惩忿则心火下降,窒欲则肾水上升,明理不昧心天则元神日壮,福德日增,水上火下,精神既济,中有真土为之主宰,只此便是正心修身之学,真忠至孝之道,修持久久,复其本净元明之性,道在是矣。”[4](P635)“惩忿窒欲”、“明理去昧”的思想,其实唐代道教学者如司马承祯、吴筠、无能子等早有表述,后被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理学家所吸取、改造,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净明道可谓是重新把这一思想捡回到道教中来并做了发挥、发展。

除此之外,净明道还对儒家理学“无极而太极”的思想进行了改造、发挥。“无极而太极,太极而两仪,两仪而五行,自无而之有,一本万殊也;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太极本无极,自有而之无,万殊一本也。唯反身而诚,复归于一,则万物皆备于我矣。”[3](P645)很显然,这个形而上的哲理框架不属净明道的独创,它首先是受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太极***说》的“无极而太极”的观点影响,用自无而有解释万物的生化,用自有而无解释道教的修炼。其次,《孟子・尽心上》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中庸》把“诚”视为“天道”的内容,认为它是成己、成人、成物的规范,是人性的内容。周敦颐在《通书》中继承这一思想,把“诚”视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刘玉受以上诸儒的影响,把反身切己、从心性上下工夫视为修炼的门径。不过,理学家们往往把“无极”视为“太极”的形容词,认为本源和本体是“太极”。净明道则秉承陈抟以来道教的传统,对“无极而太极”作了合乎传统道教观点的发挥,认为无名、不动的“无极”才是本体,而“太极”则是“无极”的次生阶段。“先生曰:寂然不动是无极,感而遂通是太极。无极者,净明之谓,三界上者也。”[3](P647)净明道不仅将“无极”视为无名无形无象的宇宙之本,而且认为“无极”就是“净明”的另一说法,并沿着老子“复归于无极”的思路,将复归于“净明”作为修道的终极境界。同时受儒家理学“理一分殊”思想的影响,净明道认为万物各具“太极”:“无极而太极,无极者,净明之谓也。经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物’,故自太极判,两仪立,人斯生,而人于天地间为最秀,此所以并天地曰三才。”[4](P634)

儒化色彩浓厚的净明道,在其教理、教义中固然突出了封建伦理纲常尤其是忠孝实践,但在三教融合乃至“合一”的时代氛围中,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影响:不论从其名称中“净明”一词而言,还是从其修道方法而言,我们都能看到其援禅入道的努力和痕迹。

深受禅宗心性本净本明思想的启发,净明道以“净明”来命名其教。在净明道看来,“人之一性,本自光明”[4](P635),“净明道法,忠孝雷霆,心地上顿悟本净元明性”[4](P636)。即是说,人的自性本性上是净且光明的,净明道法就是要人们顿悟这自有的本净元明性,这与禅宗六祖慧能所说的“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世人性净,犹如青天,慧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9] (P39)对众生的自心本性是净且明的认识是一致的。可见,净明道在心性论上深受禅宗心性本净本明思想的影响。

在修道方法上,净明道也深受佛禅之影响。净明道的修炼步骤,如刘玉所说:“始于忠孝立本,中于去欲正心,终于直至净明。”[3](P647)这其实是三个相互衔接、紧密关联的修炼步骤,即首先以儒家的忠孝伦理作为修道之基础,然后再采用去欲正心的修道方法,最后以复归人的本心净明之境为修道的终极理想和最高境界。在净明道的修道三步骤中,“去欲正心”为核心的修道方法,既受前面所述理学“正心诚意”思想之影响,又表现出浓厚的佛禅色彩。佛禅讲究“无心”、“无念”,净明道则提出“去欲”以“正心”。“正心去欲”意即,修道要在人的自我心地上下工夫,所谓“上士得道之妙在心性”[7](P615)。所以,净明道所追求之道,“非谓吐纳、按摩、休粮、辟谷而成真也,只是惩忿窒欲,改过迁善,明理复性”[10](P649-650)。根据这种“去欲正心”而“明理复性”的内在超越理路,净明道也像慧能禅宗那样,极力破除对诸如出家、诵经等各种外在化、形式化、程式化的修行方式的执著与追求,而强调修道应该在自己的心地上下工夫,以求明心见性,所谓:“道由心悟,玄由密证,得其传者,初不拘在家出家。”[10](P652)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净明道“去欲正心”的修行,既是将内在的“净明”之心转化为外在的“真忠真孝”之行,也是以外在的“忠孝”之行来推动内在之心达到“不染不触”的“净明”之境。这与禅宗单纯强调修炼心性以明心见性得解脱是有本质区别的。

[参考文献]

[1](日)福井康顺.道教史(卷1)[M].朱越利,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净明忠孝全书(卷1)[Z].道藏(第24册).北京:文物出版社等,1988.

[3]净明忠孝全书(卷5)[Z].道藏(第24册).北京:文物出版社等,1988.

[4]净明忠孝全书(卷3)[Z].道藏(第24册).北京:文物出版社等,1988.

[5]净明忠孝全书(卷2)[Z].道藏(第24册).北京:文物出版社等,1988.

[6]净明忠孝全书・序[Z].道藏(第24册).北京:文物出版社等,1988.

[7]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成终章第四[Z].道藏(第24册).北京:文物出版社等,1988.

[8]净明黄素书序例[Z].道藏(第10册).北京:文物出版社等,1988.

[9]六祖坛经・忏悔品[A].郭朋.坛经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净明忠孝全书(卷6)[Z].道藏(第24册).北京:文物出版社等,1988.

试论净明道的思想与特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试论净明道的思想与特色

学习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内容包括汉民族共同语发展过程,古代汉民族共同语。摘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同社会历史的发展分不开。汉民族共同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无数次复杂的演变中,在各种因素的促成下,从雅

学习

最完整的音乐概念专辑《思路》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最完整的音乐概念专辑《思路》,内容包括好听的音乐推荐笔记,音乐常识合集书籍。《思路》是林一峰的第九张专辑,是从香港《维多利亚》出发,走到美国的《从百乐门到百老汇》,闯入瑞士《琉森黄昏》到《都柏林》,由澳洲《红沙漠》到

学习

舒刚:“青春列车”的“乘务员”

阅读(19)

“青春的列车满载梦想,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他高扬理想信念,让青春之旅不迷航。他兢兢业业倾注热情,让乘客一路平安,收获成长。青春不停站,他是永远的乘务员。”

学习

藏缅语族的社会文化功能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藏缅语族的社会文化功能,内容包括藏缅族的特点,藏缅语族分为哪些语支。我国众多民族,以语言系属为标准进行归类,主要包括汉藏、阿尔泰、南亚、印欧、南岛等语系。每一个语系经过进一步细分,又包括了下属的众多语族。藏缅语族就

学习

王子智娶刁蛮公主

阅读(23)

穿越了穿越了,一下子从古代剧穿越到西洋剧,大家没有不习惯吧?X真乃老古董啊,居然喜欢那么老的片子。我还是偏爱童话爱情啊,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多美满!

学习

胡澜:以敬畏之心办医院

阅读(26)

“鼓励社会办医”,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被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在此之前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更引起了业内的震动。社会办医一时受到社会资本的空前支持。

学习

浅析审美学在艺术教育中的构建与研究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审美学在艺术教育中的构建与研究,内容包括艺术学概论中审美教育作用,浅析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摘要: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使学生有

学习

“五四后”的乐坛耆宿 悼钱仁康先生

阅读(27)

这一段时日,我们正张罗筹办钱仁康先生的百岁祝寿活动――2013年4月14日,这位“百岁乐人”即将迎来九十九周岁寿辰。不料,从医院传来钱师病重的消息。我在心怀不安的同时,暗暗希望有奇迹发生。以钱师多年来的良好身心状况,或许他能够安然度过

学习

孙子兵法“因敌制胜”谋略在网球比赛中的运用分析

阅读(18)

在当今高水平网球赛事中,双方的技术实力处于伯仲之间,可变性、偶然性、不确定性等因素充斥着比赛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能根据场上战局的变化,迅速果断地改变战术,做出正确的克敌决策,这样做对比赛结果的胜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学习

三峡文化主要内涵探究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三峡文化主要内涵探究,内容包括三峡文化概论总结,万州三峡文化艺术中心。[摘要]三峡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博大精深。研究三峡文化,必须首先把握其内涵,本文着重从山水文化、史前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探究了三峡文化的主要内涵。

学习

胡业勇:开创养殖新天地

阅读(16)

河南省宁陵县华堡乡胡庄村的普通农民胡业勇通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运用全新的经营理念,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闯出了一条集育种、回收、加工、冷储、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新路子,在养殖业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他本人由部级贫困

学习

陈允平研究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陈允平研究,内容包括春词陈允平,陈允平最好的一首诗词。陈允平,一字衡仲,又字君衡,号西麓,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是宋末元初一位优秀的文人。著有《西麓诗稿》诗集一种及《西麓继周集》、《日湖渔唱》词集两种。《四库全书总目》对其

学习

绿色保健蔬菜苦苣高产栽培技术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绿色保健蔬菜苦苣高产栽培技术,内容包括碎叶苦苣露地栽培技术,苦苣的种植方法与田间管理和技术。苦苣,别名天精菜、花叶生菜、花苣、菊苣等,原产于欧洲南部及东印度,为菊科菊苣属中以嫩叶为蔬菜的栽培种,二年生草本植物。由于苦

学习

论庞均的意象油画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论庞均的意象油画,内容包括庞均油画大全,庞均油画写生。摘要:以“意象”作为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切入点,使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契合,开创一条油画民族化道路。庞均以最简单之笔,画出最高之境界,必须每一笔都出自心田,用尽全身之

学习

试论赵孟頫书《六体千字文》的意义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试论赵孟頫书《六体千字文》的意义,内容包括赵孟頫六体千字文是真迹吗,赵孟頫六体千字文全文。一、《千字文》书法作品的演变脉络

学习

多尼采蒂及其歌剧的艺术特色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多尼采蒂及其歌剧的艺术特色,内容包括多尼采蒂歌剧作品的特点,意大利多尼采蒂歌剧作品。【摘要】多尼采蒂被誉为十九世纪承上启下的歌剧作曲家,是继罗西尼之后意大利浪漫歌剧最重要的作曲家,也是威尔第歌剧创作的直接先驱。本

学习

联合早报网的言论特色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联合早报网的言论特色,内容包括联合早报最近文章,联合早报中文网页。依托联合早报强大的媒体资源,联合早报网设立了新闻、即时、财经、观点、专题、东南亚等十六个新闻频道。联合早报网的言论集中在“观点”频道,本文旨在探究

学习

打造特色品牌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打造特色品牌,内容包括打造品牌突出特色范本,打造品牌特色的好处。摘要:“五月的风”广场文化活动经过几年的开展,已然成为青海油田的特色文化品牌之一,深受油田职工家属的喜爱。青海油田始终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在继

学习

浅论中国梦的内涵和特色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浅论中国梦的内涵和特色,内容包括试论中国梦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论中国梦的内涵及意义。摘要:十以来,掀起的“中国梦”的热潮,同志以表现中国近代以来奋斗历程的展览为背景,深刻阐述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

学习

别具特色的婺州窑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别具特色的婺州窑,内容包括婺州窑美篇,关于婺州窑的文章。“五一”假期,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组织会员到金华地区考察婺州窑,与当地瓷友交流,看窑址和博物馆,收获颇丰。

学习

谈张家口东路二人台的艺术特色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谈张家口东路二人台的艺术特色,内容包括张家口大好河山杯二人台开幕式,张家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清乾隆嘉庆年间,张家口坝上地区受蒙古草原民族影响,盛行歌舞、羌族舞、摔跤、射箭、赛马等活动。后来由于晋、鲁、陕等地的

学习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及哲学思考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及哲学思考,内容包括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与哲学的关系,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哲学研究。摘要:《人间喜剧》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是巴尔扎克文学作品中的精华。这不仅仅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