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土流失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介绍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危害,并对我国对治理水土流失所实施的重点项目及进展等进行说明,最后对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方针性展望,以期为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土壤侵蚀;水土保持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的总面积约为36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资源退化、洪水和干旱以及沙尘暴,成为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1]。因此,水土保持工作被我国***府列为基本国策之一。
一、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包括地形破碎、土质疏松、植被缺乏、暴雨集中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1)地形破碎:黄土高原地区沟壑密度大,仅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沟长0.5~30km的沟道就有8万多条;坡陡沟深,切割深度100~300m;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尤其是丘陵沟壑区,沟壑密度达3~7km/km2,在陕北局部地段,沟壑密度高达12 km/km2。破碎的地形在外营力作用下易产生水土流失。
(2)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地表组成物质为黄土,深厚的黄土土层与其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能很弱,沟道崩塌、滑塌、泻溜等重力侵蚀异常活跃。该地区大面积严重的水土流失与黄土的深厚松软直接有关。黄土从南到北颗粒逐渐变粗,粘结度逐渐减弱,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模数也相应由南向北逐渐加大。
(3)暴雨时间分布集中:黄土高原地区的降雨特点是:年降雨量少(大部地区400~500mm)而时间分布集中,汛期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0~80%,其中大部分又集中在几次强度较大的暴雨。暴雨历时短、强度大、突发性强,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和高含沙洪水的主要原因。
(4)植被稀少: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少,天然次生林和天然草地仅占总土地面积的16.6%,主要分布在林区、土石山区和高地草原区,其它大部分是荒山秃岭,地表,水土流失严重。
2.人为因素。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陡坡开荒等掠夺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不合理的资源开发等基本建设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大规模的生产建设活动,新的人为水土流失仍在扩展。晋陕蒙和晋陕豫接壤地区煤炭和有色金属的开采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二、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水土流失导致大量的肥沃土壤随水流走,土层日益变薄,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土地资源受到破坏,耕在在逐年减少,水土流失中的沟蚀是破坏地面完整的“元凶”。例如,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地方沟头每年平均前进3 m左右,把地面切割得支离破碎。据黄土丘陵区许多典型小流域的调查,平均每平方公里面积上沟壑长度就有3~5 km。我国的农业耕垦历史悠久,大部分地区土地自然遭到严重破坏,水蚀、风蚀都很强。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2.造成土壤干层。根据调查研究,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埋藏很深,土壤水分主要以悬着水状态存在。因此悬着水的蒸发成为区内土壤水量平衡的主要支出项,从而构成特殊的土壤水文状况类型---蒸发的自成型水文状况。在这种土壤水文状况下,通常都伴随有土层的干燥。在这类地区,土壤水分上行蒸发性能十分活跃,降水对土层水分的补给,只能在土层中持续短时间即行消失,从而构成以水分负补偿为特征的土层低湿状态。由于降水总量少,有效性差,气候变暖,以及沙尘暴频率加快,使年内时段干旱发生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经济损失大,成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造成草地,农耕地0-100 cm以内土壤含水量均低于4.2%(干土重),林地0-180 cm内仅3.6%,刺槐林地0-500 cm平均仅为4.2%,其直接后果是以林草地地力衰退为特征的人工林草地土壤干化日益严重,导致群落衰败以致大片死亡。
3.淤积水库、阻塞河道、抬高河床。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积,使得水库淤浅而减小容量,河道阻塞而缩短通航里程,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航运事业。因河道淤塞而导致通航能力下降,全国河道通航里程由20世纪60年代的17.2万km降至10.8万km。泥沙是加剧河流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通江湖泊,因大量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已损失容积567亿m3。50年代初,湖北有332个面积在333 km2以上的湖泊,现仅剩下125个,总面积2 520 km2,不足50年代初期的1/3。由于上述原因,国内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面也急剧减少,湖床平均每年增高3 cm。由于大量泥沙进入黄河河道,造成河床持续抬高,河流生态失衡,对黄河及两岸构成严重威胁。该区多年平均年输入黄河的16亿t泥沙中,约有4亿t沉积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8~10 cm。目前,黄河河床平均高出地面4~6 m,其中河南开封市黄河河床则高出市区13 m,形成著名的“地上悬河”,直接威胁着下游两岸人民生命安全。
4.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山地灾害发生过程其实质就是水土流失过程,现代山地灾害地貌形成过程中,人为因素在因山地灾害发生而引起的水土流失过程中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引起泥石流灾害和严重水土流失,给人类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5.恶化生态环境。20世纪30-60年代,人们对于水土流失灾害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土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方面,但在60年代以后,开始联系到人类整个环境所受的影响,包括沉淀物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在1972-1996年的25 年间,有19年出现河干断流,平均4年3断流。尤其是80年代中期后,几乎连年出现断流,其断流时间不断提前,断流范围不断扩大,断流频次、历时不断增加。黄河季节性断流使其下游地区水源减少,而排入黄河的工业污水与生活废水却逐年增多,黄河的自净能力减弱,地下水水质恶化,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状况。黄河的季节性断流极大地制约了华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水土保持方略、重大项目和进展
1.我国水土流失治理进展。水利部陈雷同志于2002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第12届国际水土保持大会的报告中提及,截至20世纪末,近50年来,全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万km2,其中修建基本农田1 300万km2,营造水土保持林4 300万km2、经济林和果树林470万km2,种草430万km2,建成数百万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黄河中游地区经过多年的连续治理,每年减少入黄泥沙3亿吨。水土流失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比较显著[2]。
2.水土保持方略和重大项目。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小流域单元一般指流域面积在5~30 km2的集水区,最大不超过50 km2、也有2~4 km2的更小的流域。在小流域治理中,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对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林草措施进行优化配置,形成综合防治体系。
实行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工程。1997年水利部确定的10个水土保持试点城市,通过广泛宣传,成立机构,制定法规,多方筹资,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有效地防治了城市水土流失,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被水利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3]。
大江河的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中国的水土保持与治河有着紧密的联系,尤以黄河、长江、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和珠江七大流域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直接影响江河河床泥沙淤积及河患。自1983年开始建立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体系,先后在25片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50万km2范围内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规模化治理。1983―1995年为一、二期工程,共完成治理面积33 196 km2,1996年进入三期治理工程,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土保持工程[4~5]。
全国片治理工程。全国片治理工程,是经***批准,从1983年开始,在黄河流域、海河流域、辽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选择了八片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包括无定河、皇甫川、三川河、永定河、柳河、葛洲坝库区、定西县、兴国县,总面积79 719 km2,开展重点治理,对确定的重点治理范围,进行集中连片的集约化、规模化治理,为全国建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示范工程。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为了减轻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同时服务于三峡工程建设的需要,1988年经***批准设立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自1989年开始,选定水土流失严重的金沙江下游和毕节地区、陇南及陕南地区、嘉陵江中下游地区、三峡库区等四片为首批重点防治区,总面积30.4万km2[6~7]。
“三北”防护林带防风治沙工程。“三北”防护林系为我国防风固沙最宏伟的工程,有绿色长城之称。该工程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约7 000 km,南北宽400~1 700 km,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简称“三北”)12个省(市),466个县,总面积395万km2。该区域沙漠化土地百年来扩展了5万多km2,也是黄河粗泥沙重要来源地。一期工程造林606万km2,保护农田800万hm2,二期工程造林增至1 851万km2。
四、展望
中国的水土流失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已经成为我国环境危害的第一位问题。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球的主旋律,良化生态环境己成为人们关注的大问题,而水土流失治理是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选择。因此,防治水土流失,搞国土整治是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工农牧业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实现“十一五”战略目标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 董哲仁,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 陈雷,中国的水土保持[J],中国水土保持,2002(7):4-6
[3] 钮茂生,全国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重点治理成效显著[J],中国水土保持,1996(11):3-4
[4] 朱登铨,加强组织领导以优异成绩迎接第二期重点治理工程竣工验收[J],中国水土保持,1996(11):4-10
[5] 鲁胜力,全国八片重点治理的巨大成就[J],中国水土保持,1997(12):6-7
[6] 焦居仁,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推动八片治理工程向新的目标迈进[J],中国水土保持,2001(8):14-15
[7]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长治工程”的建设成就与经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逯敬巍(1971-)工程师,现从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国水土流失原因、危害及防治现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