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的女人
西蒙娜・德・波伏娃原名珍・马丽・柏特朗・波伏娃,1908年1月9日,她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从5岁起接受良好的传统教育,并在学校中始终保持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她的父亲经常对她说:“你有一个男人的头脑。”
父亲期望她考入享有最高声誉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晋升到高人一筹的法国精英阶层,这种压力让她陷入一种矛盾和精神折磨之中――方面推动她时刻努力地进行思想创造;另一方面,“女性”这个身份又让她总是处于一个被区别对待的位置上。这一切,在某种意义上使她时时怀抱强烈的创造奇迹的理想,为她与生俱来的原初才华增添了额外的神奇力量。
波伏娃从14岁那年就首次显示***思考的精神,开始怀疑传统的,她自行宣布不再信仰任何神,也不再推崇任何权威。在波伏娃的《青年时代的笔记》中,她强调自己从懂事的时候起,就意识到必须靠自身的决定来做一个真正的自身。在《一位守规矩女孩的回忆录》中,波伏娃更明确地表示:“如果说过去我曾经希望自己成为女教师的话,那是因为我当时幻想让我自己真正完成我自身的事业和我自身的生活目标;而现在,我认为文学使我有可能实现我的这个愿望。文学给我保证了一种能够补偿已经失去的永恒的不朽性。从此,再也不存在能够使我爱戴的神……”
才华横溢的波伏娃在15岁时就以优异成绩获得法国高中毕业的“业士”文凭,并同时取得文学、古希腊文、古拉丁语、哲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的“高等学校考取资格”。当她17岁的时,她已经决定终生献身于哲学研究,当年,她同时考取巴黎大学哲学系和天主教圣玛丽学院文学系。
从19岁起,波伏娃就开始投入了写作和哲学研究,并在后来写出了《第二性》这样一部女性主义的伟大著作。遗憾的是,她在生前从未被承认是哲学家,因为她那部在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过于超前,只能被误解而不能被接受。终于,在她逝世的百年之后,她才被重新定位,她也被从萨特的阴影中拉出来。
波伏娃曾经说过:“作为爱和被爱的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主体。”而她在与萨特之间那段特立独行的爱情里,也是这样做的――波伏娃并不计较萨特忠诚却不专一的态度,她自己也游走在两性之间。在没有婚姻的约束下,波伏娃与萨特上演了一段长达51年的爱情游戏。
特立独行的爱情
1929年是波伏娃生命的转折点,这一年夏天,在巴黎大学积极准备考取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时候,她与萨特的奇遇,扭转了她的生活方向。波伏娃在《一位守规矩的女孩的回忆录》中写道:“当我在8月初离开他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他从此将永远不会从我的生命中走脱出去。”
1929年暑假,考试结束后,萨特预感到不久后就要服兵役,两人面临着分离。而伏波娃下定决心要与萨特在一起,于是她向萨特坦诚了自己与表哥的一段不伦之恋,并表示自己将与表哥彻底断绝来往,与萨特结下终身之盟。
萨特与波伏娃像所有热恋中的人一样,狂热而执着。眼看着萨特应征入伍的通知单所规定的报到日期逼近,波伏娃更是寸步不离萨特。她写道:“我们在早晨会面,我们直到很晚才分手。我们穿过巴黎不停地散步,一直继续我们的谈话――谈到我们的事,我们的关系,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即将写的书……”
有一天,萨特迫不及待地向波伏娃提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爱情盟约”:两个人保持最亲近的关系,“永远做到无话不谈,坦诚相见,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不仅不得欺骗对方,而且要不加掩饰地说出一切。”这个“盟约”,实际上是萨特与波伏娃两人之间处理爱情和两性关系的特殊的游戏规则。这个盟约在恋人之间听起来似乎完全不可思议,“我们两人的爱情高于一切,可是这一段爱情却不能阻止我们分别去开启别的感情。”可是他们两人却都守住了这条盟约,并在这条盟约下厮守了51年。或许让他们相守一生的重要条件便是盟约中的一句:“双方都不应该说谎,永远挚爱对方。”
萨特从一开始就对波伏娃声明,一方面要同她保持别的女人所不能代替的最亲近的、永不结婚的爱情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波伏娃别干预他同别的女人的事情,要相信他即使在同别的女人在一起的时候也仍然爱波伏娃。萨特曾经在他的笔记本上写道:“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爱和被爱;最使我着迷的事情,就是引诱的活动。”
至于波伏娃,他对萨特的性格是很清楚的。她说:“萨特不愿履行一夫一妻制的职责,他喜欢与女人们在一起,他认为这些女人与男人相比不那么狡猾。在我们之间,存在着必要的爱情;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需要偶然的爱情。”
其实波伏娃和萨特一样,在萨特之外,同时维持着奇特的“双性恋”。一方面她沉醉于与其他男性的交往之中,另一方面她又有自己的“女情人”,并且与她的女情人们享受着特殊的感情与感觉。然而她一生中最挚爱的仍然是萨特,他们之间不仅仅是爱情,更是彼此精神的依靠。她曾在《别了,萨特》中对萨特说:“这是我的第一本,无疑也是唯――本在付梓之前你没有读过的书。”
她与萨特之间,彼此照亮了对方的生活,当一方熄灭时,另一方也在一瞬间黯淡。
特立独行的生活态度
波伏娃是女性***自主的先锋代表式人物,她追求***而自由的生活,她认为活着,就应该享受生命所赐予的一切。就像她自己所说的一样:“我想要的是生活的一切。”
她所追求的爱情从来不受制于任何条件,包括性别和世俗。1931年,波伏娃到马赛教书,萨特则到勒哈佛尔任教。这期间,一个名叫奥尔嘉的女子走进了他们的生活,这段三角关系虽然很短暂,但波伏娃因此写了《不速之客》。甚至在波伏娃和萨特合葬时,仍然戴着一枚其他异性送的戒指。
直至波伏娃已经年逾五旬,特立独行的生活作风依旧没有改变。1952年夏,波伏娃到美国出差,住在她的美国作家情人内尔森・阿尔格伦家里。在那里,她留下了一张震惊世界的照片。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照片拍摄者阿特・谢仍然记得当时的细节,他说:“波伏娃正在浴室更衣沐浴,却让房门大开,我偷偷摸出了相机,听见我按快门,她转过身来,笑嗔道:‘坏男孩!’她没有生气,她和内尔森一样十分开放。”这张照片被永远地留了下来――照片上,这位20世纪法兰西的文化偶像背对着镜头,在浴室镜前自顾倩影。这张照片在她去世后才被公开,当时在法国引起轩然***。
然而,波伏娃却一直都在那里,任凭人们讨论着她。她可以对着偷拍她的摄影师温柔地笑,她从不在乎这些世俗的条款。可以想象,即使这张照片在她在世时被公开,她也只会淡淡一笑。她眼中有爱,她自得其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西蒙娜.德.波伏娃她的名字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