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纪录片《京剧》剧照
《京剧》是央视纪录片频道今年推出的一大力作,同《舌尖上的中国》、《故宫》等作品一样,《京剧》采取了以点带面的散射式叙事手法,以具象的文化符号作为贯穿因素,从对京剧艺术的曲折历史和京剧伶人们的命运沉浮的描述当中,折射出近代中国的跌宕往事和中国民众在跌宕历史中的真实处境。
“艺术是情感的表达。”大半个世纪前,英国人科林伍德就将情感的大旗牢牢插在艺术的生命里,纵然柯氏理论片面倚重表现功能的缺陷为这一艺术的定义蒙上了主观唯心色彩,但纵观人类艺术史,表现情感的的确确是艺术的基本功能。《京剧》是一部满怀情感的作品,但对谨遵客观真实原则的纪录片来说,主观情感的表达向来是个需要斟酌的问题。以下,我将结合实例解读《京剧》的情感表达方式,分析其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优点和缺陷。
一、解说词 —— 一袭华丽的长袍
《京剧》中的解说词带有浓厚的古典文学的华丽风格和雄浑气势,撰稿人擅用成语和长句,讲究词与句的并列、叠加和对仗。比如在《定***山·溯源》一集中,有这样一句:“在老北京的传说里,京剧是从茶楼到戏园子几代中国人一脉相承欲罢不能的疯狂沉醉与痴迷,忘我的追捧、山呼的喝彩,在那些有情和无情岁月里,京剧之于大多数北京人、中国人,既是各层人士沉浸其中、乐此不疲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温情慰藉。”一句话长达百字,连用状语,语调顿挫,赋有力道。类似的解说词在作品中数见不鲜,且不论内容,解说词自身散发出的语言美,本身就能表现出直观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解说词通过用反问的语气或排比对仗等手法,直接发挥抒情功能。如第一集《定***山·溯源》中的:“在一个以京剧作伴的时代,谁会愿意去关心、留恋一个注定将退出历史舞台的王朝的陨落呢?”第五集《生死恨·抗争》中:“虞姬离了霸王,虞姬不复为当初的虞姬,霸王又岂能为曾经的霸王?”等等。
而对《京剧》来说,贯穿全作的解说词好比是一袭长袍,“袍子”过于长、过于严实也过于华丽,以至于“袍子”后面的东西被遮蔽,与“袍子”并存的东西也被掩去了光华。
纵观全作,长而奢华的解说词不仅造成了声画关系的失衡和信息重叠,使整个纪录片看起来更像是电视文学作品,更让情感表达显得生硬而做作。如在《荒山泪·江湖》一集中,解说词提到名伶刘汉臣被***阀残杀,刘汉臣之母千里奔丧、抚尸痛哭,画面上,残损的牛车在雪地里艰难行进,紧接着配以《行路哭灵》的唱腔作为背景音乐,凄婉绵延,已经达到了抒情目的。这时候,突然加上一句:“冰天雪地中,老人绝望的呼嚎,又如何能唤起这屈死的冤魂?”的解说词,不仅重复了声画已经传递出的信息,而且把已经在观众内心建立起来的凄婉情境外化为语言符号,仿佛将已经沉浸其中的观众生“拉”了回来。
在个别地方,作品过于倚重解说词的抒情表意功能而孤立画面,使其沦为解说词的配***。比如第一集《定***山·溯源》讲到京剧诞生时,解说词道:“1840年左右,一种融汇了徽调、汉调……的新剧种京剧诞生了……”而屏幕上呈现的则是两个伶人在弥漫着雾霭的荒野中舞刀弄***的画面,缺乏表达“京剧诞生”的叙事元素,如果摒弃解说词,《京剧》的画面丝毫无法承担起叙事任务。
二、象征与对比:修辞手法造就的情感表达
象征和对比,是《京剧》实现情感的凝聚与释放的两种主要手段。其中,京剧脸谱是纪录片中重要的象征符号:《生死恨·抗争》谈到京剧艺人在民族危难之际掀起戏剧救亡运动时,以一面燃烧着的京剧脸谱象征艺人滚烫的家国情怀和燃烧的救亡理想;在讲到战火纷飞、京剧艺术凋敝时,又将斑斓的脸谱镶嵌在一棵枯树的树干上,全景镜头下,焦脆的枯枝伸入寥廓的苍穹,营造出诗意般的孤独和苍凉;而当《荒山泪》谈到京剧艺人终身奔走、晚景荒凉时,又以一张悬于坟冢前的破旧的脸谱,将对京剧艺人怜悯和叹惋的情感烘托出来。
此外,《京剧》还将情感凝聚于具有象征意味细节,如在《荒山泪》一集中,通过特写武生赵黑灯濒死前颤抖着落下的手,将伶人生活的苦难与挣扎、无奈与悲情凝聚于股掌,唤起同情、叹惋和哀伤的情绪。但纵观全片,类似的细节描写为数很少。不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创作者都更倾向于恢弘风格和宽广视野,具有视觉冲击的远景和全景镜头在数量上远远多于此类具有象征意义的特写。
除却镜头,《京剧》也擅长通过剪辑,设置隐喻蒙太奇来表露情感。如《生死恨·抗争》一集中,麒派唱腔“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声音刚落,紧接着出现在镜头中的就是疯狂抖动的日本***旗,二者的衔接流畅而富有逻辑,表现出对侵略行为的诅咒和控诉。又如《荒山泪》末尾一组固定镜头:夜晚的空旷街巷——屋檐上焦黄的茅草——昏黄路灯下飘零的雪粒——被雪粒覆盖的寂寂长椅——落在雪地中、渐渐被风雪掩埋的京剧脸谱构成的隐喻蒙太奇中,街巷、枯草、路灯、长椅几个意象,将伶人飘零孤独的身世命运和遍尝冷暖的人生经历呈现出来,将寂寥而沧桑的情感表现得生动而深刻。
以象征手法抒感的方式在片中并不罕见。如用漫天飘散的日本国旗象征侵略势力在中国的疯狂扩张;用杨小楼逆光远去的背影,暗示他与京剧舞台乃至人生舞台的渐渐疏离的关系等等,将深意寓于画面,通过共鸣实现情感传递。
和隐喻不同,对比通过前后内容间意义的差距实现情感表达。如在《生死恨·抗争》中,马连良乘车而过的两个镜头之间就存在对比关系:起先,风华正茂、衣着光鲜的马连良乘车而过,在讲述其戏院遭占、心血尽毁的过程后,失魂落魄的“马连良”又从同一角度、同一景别乘车而过,两组镜头形成对比。又如《荒山泪》对金少山的叙述:从斗室中的哭号跳跃到鼎盛时的荣光,又从鼎盛时的荣光跳跃至濒死时的悲凉,在大悲与大喜的反差和变换中挖掘出人世无常、命运飘摇的慨叹。
三、声画关系中的情感流露
《京剧》中以声画关系烘托情感的手法主要分为两种:运用声画对位和将具有相似情感内涵的声画紧密接合,实现情感表达。
声画对位的核心就是声音与画面间的表意差距,“差异的东西相会合,从不同的因素产生最美的和谐。”(《艺术原理》,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如第五集《生死恨·抗争》前半部分,画面中呈现着日***轰城的惨烈镜像,炮弹滑翔和爆炸的声音同悠扬连绵的画外配乐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出极强的抒情性,而且对此前介绍到的、由伶人“演唤起民心的戏”之志所激发的振奋而热烈的情感给予延展与升华。
又如在《生死恨·抗争》中,解说词介绍道:谨慎本分老生名家马连良终究逃不过战争的厄运;画面上:配合昏黄的灯光,给马连良照片一个推镜头,紧接着的画面是对留声机上旋转着的唱片的特写,播放出马连良《串龙珠》的原声:“谁叫你生乱世不如鸡犬”,随后,又用沉缓的摇镜头展示出主人公的各式照片。在这个段落中,画面和声音之间构建起流畅的衔接,并共同实现表情达意的功能:前序的解说词交代事件信息,随之而来的推镜头表现出“走进人物内心”的意味,戏曲原声和在摇镜头中缓缓显现的老照片融合,将戏里戏外时空交织在一起,让人们听到一个京剧艺人穿越半个世纪的苍凉的自嘲与哀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感慨和悲悯感伤的情感便油然而生。
四、再现手法与情感表达的困惑
从《复活的***团》、《敦煌》到更为极致的《大明宫》,情景再现作为突破时空限制有效方式,越来越成为历史类纪录片创作的惯用手法。《京剧》中以演员扮演优伶角色、以虚拟技术重现战争场面等做法,都属于情景再现的范畴。
情景再现,顾名思义是“情”与“景”的再现。作为史料,纪录片在“景”上当力争客观真实,而作为艺术,纪录片再现的目的则是通过“景”的再现实现“情”的真实,为受众铺就通往实境的道路,唤起如身临其境的审美感受。而《京剧》在再现上最大的弊病在于,刻板追求“景”的真实,而忽视了“情”的重现。
第七集《荒山泪·江湖》中,风光不再的老伶人金少山被轰赶下台,解说道:“他把自己锁在斗室之内,独自嚎哭。”话音刚落,画面上演员果真如解说词所言伏地哭嚎、哀转久绝;又如《群英会·新生》一集中,讲到程砚秋被任命为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后,一位全副武装的小警卫员形影相随,对此,程砚秋显然不太适应。在再现情景中,程砚秋与小警卫员的对话完全是将已经表述出来的解说词重新表演了一遍;再如《定***山·溯源》讲到使臣马戛尔尼来觐见乾隆皇帝,画面上出现的真的是一个穿着洋装的外国人向身着清代官服的形象躬身献礼的场景,在这几个地方,画内因素同画外因素的地位严重失衡,仿佛画外解说词下命令,然后画内语言严丝合缝地付诸再现。类似的信息的叠加的手法并不能达到强化情感的作用,因为解说、画面与人物话语所示内容是重复与被重复的关系,它们之间没有形成意义表现的梯度,自然无法达到情感的延展与升华。
科林伍德曾将艺术的再现分为“刻板再现”与“情感再现”两种,在他看来,“再现艺术的真正定义,并不是说制造品相似于原物,而是说制造品所唤起的情感相似于原物。” (《艺术原理》)正如《蓝色多瑙河》中没有河水奔流的声音,而人们依然能感受到河流的静谧与壮阔;《田园交响曲》中没有任何同田园相关的自然音响,却能将听众带入清新悠然的田园生活中。
拿《京剧》来说,没有人真正目睹过斗室里心灰意冷的老艺人或是与警卫员争论的程砚秋,就同一内容,画外解说词与画内表现当二者择一。以表现金少山一节为例,在保留解说词的情况下,画面可以变换景别,选取一些有意味的细节进行描写,或是紧接一系列象征性画面:如昏昏惨惨的落日、被戏靴踩碎的黄叶等等来象征老艺人的凄凉处境;或在保留镜头内部表述功能的情况下,删减解说词中具体化的叙述语言,甚至直接摈弃解说(或配以风格哀婉凄惶的背景音乐),通过留白烘托情境。
自6月3日《京剧》在央视一套首播以来,批评勘误之声便不绝于耳。大到张冠李戴、歪曲历史,小到发音错误、用词失当,《京剧》这档央视力作未得掌声,先陷批驳。作为一档历史题材纪录片,《京剧》内容上或许满布硬伤,而在情感表达上,虽有失策之处,但也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对年轻的“魅力纪录”栏目、央视纪录片频道,乃至整个国产纪录片来说,《舌尖》的辉煌或许难以复制,面对新作,在责其所短的同时应莫忘扬其所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解析纪录片《京剧》中的情感及其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