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伪科学”
要明确界定“伪科学”,需要首先厘清和区分何谓“反科学、非科学和假科学”。“反科学”主要是指对科学持有的一种反对立场和否定态度。“非科学”就其逻辑范畴而言,指谓的是除了科学之外的其他一切知识形态和文化样式。“假科学”是与“伪科学”最接近的一个概念。但两者依然有很大区别:“假科学”作为真科学的对立面,常常是基于无知所形成的一种内容上虚假的科学形式,它不包含任何外在的动机和目的。而“伪科学”则包含着主观上故意弄虚作假、以假乱真和公开欺诈的含义。为此“伪科学”至少拥有如下特征和性质,这就是:
“伪科学”的首要特性是形式上的科学或自诩为科学,而实质上是假科学。它一般都没有充分的经验内容;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的证实和社会实践的检验。因此它更多的是幻想、猜想、臆造、编造和虚构,而不是科学知识或科学真理,当然也不具有实用价值。只是我们不能把通常意义上那些没有自诩为科学或打着科学旗号的“幻想、猜想、假设和臆造”都看作伪科学。因为伪科学不只是自以为是或主观性的产物,常常显现了人类智力固有的说谎本性、伪装动机和虚假意识,而且通常都是高举科学真理的旗帜,招摇撞骗,欺蒙群众,以谋取私利。
如何划定“伪科学”
对于“伪科学”的划定,迄今存在诸多不同的标准和方法。比如依据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以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为依据。凡是被经验证实了的知识都是可靠的科学知识,否则就是非科学、伪科学或虚假的知识。实用主义者在科学划界问题上,主要坚持实践效用的方法和原则;认为科学真理的唯一考验,就是看它在日常实践中是否有效、有用和有所收获。而否证论者波普尔则既反对证实论,也反对实用论,提出科学划界的“可否证性标准”,认为凡属于科学的理论或命题,原则上都可以反驳和否证。至于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出于他的非理性主义和相对主义,针对科学沙文主义,提出科学与非科学或伪科学之间并无一条绝对界限的观点;力主人们必须从实证科学的束缚中***出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文化形态。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们根本无法判定科学与伪科学了呢?当然不是。因为迄今大多数人还是坚持科学与伪科学之间有一个“真善美三统一”的划界标准,即一切科学都必须同时具备真善美三种属性。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孤立起来都不能代表科学的本质。虽然“真”无可置疑是科学的最本质方面,但单独的“真”同样不足以全面表现科学。比如观察者的记录、描述、实验者的报告和汇编、记者的新闻报导等都可谓是真的知识。但这些无一可被称之为科学,因为科学还必须具备由“美”所要求的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逻辑的自洽性、严密性、简单性、精确性、理论性和创造性;以及由“善”所要求的预见性、指导性、实用性和目的性。总之,科学作为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是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手段;是人们支配自己的行为,履行自己的职责的一种参照规则和实践范式。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有了划分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我们仍然很难在现实中划定何为科学与“伪科学”。为此,精致否证论者拉卡托斯曾对波普尔的朴素否证论给予修正。其中,精致否证论的最关键论点是:它以理论系列的概念取代了理论的概念来作为发现逻辑的基本概念;认为只有理论系列而非一个给定的理论才能被评价为科学的或伪科学的。只是这种理论系列中的成员通常被明显的连续性联系在一起,这一连续性把它们结合成研究纲领。而科学研究纲领方***的最大贡献就是要求人们认真、审慎地对待科学,要善于等待和学会包容;不要轻易地将其划归“伪科学”。判决性实验是不存在的。科学史上许多被判死刑的“伪科学”后来都因东山再起,而获得新生。
“伪科学”也有积极面
由于人们赋予“伪科学”以多种含义,加之实践上划定“伪科学”又格外困难,因此除了那些具有明显欺骗性的鬼把戏,诸如“招魂术、降神术”等可谓之“伪科学”外,现实中,绝不能轻易否定一些人的“十分奇特的想法、惊人的举动和常人不可思议的臆造与怪想”。尤其不能够把它们武断地归入“伪科学”而打入冷宫。实际上,被一些人激烈反对的“伪科学”并非一无是处,尽是糟粕和荒谬。相反,它们常常是科学得以滋生、形成的萌芽、胚胎或潜科学。因此在批判和否定“伪科学”的过程中,要防止对未来新科学、新理论和新事物的扼杀与损害。(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