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把“以人为本”做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精髓,凝结着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深沉思考,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明晰了“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开辟了中国***执***理念的崭新境界。
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以往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积极成果,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在唯物史观的科学体系中,一是人的发展是其理论的核心。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理想社会“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二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进步的标志。以人的发展为尺度来考察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马克思从人的发展角度把社会进步概括为三个历史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性阶段,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社会财富这一基础的自由个性阶段。在第三阶段,社会关系不再作为异己的力量支配人,而是置于人的共同控制之下。人们将从自觉、丰富、和谐、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获得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自身,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者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时展的标志、历史进步的结论。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统一的。新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人、关心人、塑造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总体和谐发展。要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肯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适时的需要为我们的价值取向,我们就要把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把实现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人的种种需要而催生出各行各业,为人们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人在为生存而建设、创造的同时,享有和享受着建设、创造的成果。世界在人的改造中变得五彩缤纷,社会在人的创造中呈现勃勃生机,人的需要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人是一切劳动成果最终和最有资格的评价者,在人的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中,世界与社会不断向更高、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人类幸福生活的境界不断得到提升。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一是在发展中应当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二是在发展中应当始终关注人的价值和意义。三是在发展中应当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成为科学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规定,是对历史经验的凝重沉思和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又到总体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新世纪头20年,是我国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称“战略机遇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它相对于前两步目标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它要求我们制定方针***策时既要关注经济指标,也要关注***治和文化指标;既要关注社会指标,也要关注自然和生态指标;既要关注近期指标,也要关注远期指标。应该看到,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危及人的生存环境的状况;从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看,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加以改变,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确立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协调各方利益、和谐快速发展、高质量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大特征,既涉及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涉及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国家关系的总概括,其内容都是围绕以人为本来展开的。正如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一个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各种权利不断得到实现的过程。
和谐社会的根本特点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
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其主要特征:一是表现为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二是表现为社会各阶层人民互相尊重,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三是表现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四是表现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们素质大大提高;五是表现为法制和规制逐步健全,社会管理规范有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社会充满活力,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制定适合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要求的大***方针,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社会具有潜力,就必须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出现了多样化,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步显现。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五个统筹”,实现经济、***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体现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五、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执***兴国的根本目的
以人为本,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升华了当代中国***人执***为民的宗旨。***战争年代,为了夺取***权,***一刻也离不开群众,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识清醒。***胜利以后,随着执***时间的延长,自觉不自觉地出现淡忘了群众,淡忘了人民的主体地位的现象。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执掌***权的中国***来说,就是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广大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执******或***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归根到底是由人民利益的全面性决定的。***的执***兴国,要充分认识人民的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治利益和文化利益;既包括当前利益,也包括长远利益;既包括局部利益,也包括整体利益。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执***兴国的根本目的,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决摈弃那种见物不见人,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以物为本的理念,坚持万物人为本,万事人为先,牢固确立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和核心地位,自觉做到一切以人为本位,一切以人为核心,一切以人为目的。二是坚决改变把经济增长指标作为衡量***绩的唯一尺度的观念,坚持把人的经济、***治、文化生活和自身发展的实现程度作为评价社会发展和干部***绩的根本标准。着眼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关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作者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