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血旺 2.对美食有独到见解的陈立教授 3.阳春面
陈立:在遗憾美中寻找新的巅峰体验
他是心理学教授,对美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味道的更迭。
说着,牛金生问道:“说说你记得的川菜有哪些?”“水煮鱼、毛血旺、回锅肉、火锅……” “有没有发现你说的所有菜都一个味道,无非是麻、辣、烫!” 他笑着说。川菜本讲的是“麻辣鲜香,浓而入味”,更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麻与辣从不滥用,比例堪为一绝。与所有的菜品一样,川菜也讲究物吃本味,高汤在川菜中的应用绝不少于粤菜,并且时令上的讲究也不少:春天吃豌豆尖,而此时,水煮牛肉要垫新鲜的莴笋叶;春食多酸,来个搭配了山药的牛冲羹小补一下。牛京生只能再叹现在的人吃饭不讲究,只是将就——“当年我们做学徒时,用的是描着木芙蓉的青花瓷小碗,后来变成了古灰瓷,再后来又被异形瓷所替代。更何况是装在里头的菜呢?”
更令牛金生不快的是,川菜在受到粤菜、西餐等菜系的冲击之后,又出现了创新的“新派川菜”,生硬地将一些其他菜系的做法移植在川菜之中,变得不川不粤,不中不西,失去了川菜的魅力。他自认在整个餐饮行业都在讲创新时,他不创新,传统美食中还有太多他没听过、没见过、没学会的好东西,何必去建那空中楼阁。“其实现在有的过去都有,唯一就是添加剂没有。”
牛金生庆幸现在自己可以撇开商业诉求,尽力教学生做一道好菜,哪怕有些课程在学校的教育计划之外,但他坚持自己的学生要用传统的方法做菜,从最艰苦的基本功上下工夫。只是,“他们宁愿用电脑问百度,也不肯问师傅。”
牛金生所认为的川菜之美,是在于有张有弛,有浓有淡,有主有次,变化丰富又别开生面。他相信,川菜的真正滋味其实没有消失,它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餐饮的风潮正在回归,到时他再端出那碗真正的四川回锅肉,肉片又薄又香,浓浓的红油,配以鲜嫩的青蒜,定会叫人“虽南面之王不易也。”
美食是肯定自己的共同记忆
台湾的台铁便当,也就是我们铁路列车上售卖的盒饭,目前年销售额可以达到100多亿,不仅仅是坐铁路的人会吃,连当地市民也会专程前往车站购买,是因为有多么的美味吗?其最出名的排骨菜饭,不过是简单的虾皮葱花米饭,烧排骨,酸菜,卤蛋而已,可为什么台湾人会对此趋之若鹜?台铁便当几乎成为台湾便当行业的第一品牌,甚至连新开通的高铁上都要售卖台铁便当,原因何在?
“因为那承载着台湾人几十年的共同记忆。”
身为心理学教授,陈立常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和剖析美食与人的关系,在他看来,找寻美食的记忆,其实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自我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开始变得越来越怀念从前的味道,人类社会化之后,对某种味道的共同记忆便形成了一代人之间相互认同的基础。
“所以,美食最终是一种情感体验,是肯定自己的共同认证。”
味道不是一种客观存在
依靠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组成的光感器官,人类具备视觉,能够“看到”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繁华世界;靠耳蜗内的纤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我们周围的世界便充满了各种音符。但人类味觉的产生,却是远远复杂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产生的过程。
我们舌尖上一粒小小的味蕾,拥有40-150个味觉细胞,每个味觉细胞***感受酸、甜、苦、咸、鲜等味道,对这些味道的体验本就因人而异,而环境、氛围、情绪等又会对某一个人的味觉体验造成影响。因此,陈立教授认为,味道其实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更无法用数据来表达。
“味道是食材、感觉、氛围与味觉的互动关系,一旦有元素丢失或改变,人们就会觉得味道发生了改变。举个例子,”陈立说,“我们当年都会觉得鸡肉好吃,先不管鸡是否还是土鸡,当年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得到鸡肉,而现在随时可以吃到。别的不说,仅这种等待不再,就足以让我们认为味道不再。”
遗憾也是种美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食物的味道现在确实也发生了改变。
“我们当年吃的马兰头全部是野菜,现在吃到的基本上都是在大棚里种植的。植物的生长环境改变会改变它的味道,这是自然的规律。”
同样发生改变的,还有饮食习惯,“有些菜就没有人做了,比如说用糯米粉、桂花、豆沙做成的调头糕,配上一杯香浓的豆浆,五十年前曾经是杭州人的标准早餐,近年来几乎销声匿迹了。”
不过,在陈立教授看来,当有些美食只能停留在文字间记忆中的时候,未尝不是一种美。历史的变迁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们会因为对此无可奈何而产生一种悲情,但悲情是可以转化为力量的,不必纠结于不复存在的个人体验,学会欣赏任何味道,人生才会变得更加幸福。
寻找新的巅峰体验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来,吃是一种生理刺激的过程,我们的胃肠道是情绪化的器官,食物中含有的酪氨酸和色氨酸会影响到心情,所以,由美食而带来的巅峰体验,在科学的角度是完全成立的。“皇帝有三宫六院,却不见得有巅峰体验,不见得能获得乞丐吃下一碗阳春面之后的感受。”这种巅峰体验,就像是一场可遇而不可求的缘,隐藏在雾里看花之间。而想要获得这种体验,厨师应该学着成为艺术家,食客应该是鉴赏家,充分理解每一种食物的特点,顺应而不是抹煞,肯定自己的判断但不要去否定别人,用鉴赏的态度享受生活。
以这样的原则为指导,陈立教授自己琢磨出许多美味佳肴,既不拘泥于古法,也不限中西食材,在最佳的时间,选最佳的材料,用最佳的组合,最后呈现出来的,或许只是平平常常的一盘炒杂笋,却绝对可以称得上人间至味。
陈教授私房菜:
春 春天的头茬芦笋清甜无渣,用来和春笋、莴笋、玉米笋合炒,满盘的春色无边。
夏 取新鲜荷叶,米炒香后磨碎,加花椒盐和五香粉,此荷叶粉蒸肉远胜于彼荷叶粉蒸肉。
秋 九层塔(洋名罗勒,潮汕呼作金不换)秋天最为肥美,香气浓郁,开水一锅,先投九层塔,滴油数滴,水滚后再将切成薄片的猪里脊肉投入,猪肉与九层塔堪称绝配。冬 冬季气温较低,将猪手小火炖30分钟去油,然后猪肉原汤、虾油(鱼露)、绍酒等量煮开,猪手浸在汤汁中4-7天,皮下结成冻状,斩件分食。此法需耗时日,且不能放入冰箱,故只在冬季适宜。
创意 取大墨鱼背骨(海螵蛸)两侧膏状体,煎后切细条,加番茄、青椒炖,汤色粉红,滋味鲜爽。唯一的麻烦是得20多只墨鱼膏才能做成这道汤,能不能吃到要看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