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这位时尚,漂亮的姑娘柳渊,现在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的演员。如果以貌取人,你很难把她和电视剧《敌后武工队》里的武工队员汪霞联系起来。柳渊文静,汪霞泼辣,性格反差很大。
《敌后武工队》预计在2阴5年春节前夕播出,这部长达28集的大戏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与华威影视公司合作拍摄的献礼片――2005年恰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敌后武工队》是家喻户晓的名著,原小说问世近半个世纪,打动无数热血青年,小说曾被改编拍摄过同名电影和电视剧,但论创作空间之巨大当数目前的这部电视剧。《敌后武工队》的导演是陈剑飞,柳渊芷拍《国家命脉》时就受到他的邀请。
接受了陈剑飞的邀请,柳渊先把冯志的小说《敌后武工队》读了一,遍,又看了《地雷战》《地道战》等二十多部国产抗日战争题材影片及前苏联的影片《第四十一个》、前南斯拉夫影片《保卫萨拉热窝》,积累感性认识,进而进行理性思维,理顺人物关系和性格脉络。
为了寻找抗日老前辈的踪迹,体验生活,柳渊来到河北省沧州地区,走访了当年的抗日老根据地,聆听沿途老八路、老武工队员讲述与敌斗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柳渊在这些苍老甚至有些落寞的老英雄身上,仿佛看到了战火硝烟年代武工队员的英姿,感受到了那种慷赴难的民族正气。
原小说中对汪霞的描写是“个子不高、圆圆脸、大眼睛”,而柳渊绝对是个“现代版”的女青年。怎样缩短自身与人物的气质上的距离?柳渊狠下了一番苦功夫。
《敌后武工队》的外景地在河北省蔚县,该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毗邻山西省。为了将来观众能认可柳渊扮演的汪霞,柳渊坚持每天跑步、晒太阳、钻青纱帐,为了形象的逼真,她一点儿妆也不化,不仅不化妆,她还故意往自己身上撒土,“汪霞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由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锻炼成熟的武工队员,在她身上决不能带出一丁点儿城里人的气质。”
与原小说相比,电视剧《敌后武工队》中的青年干部马鸣的叛变的动因很复杂,也更具人性化。他自负、软弱、多情,曾赢得汪霞的芳心。但是,当心上人投敌后,汪霞心情复杂地大哭一场之后坚决与之决裂。当演到这场戏时,柳渊越哭越伤心,导演已经喊“停!”柳渊依然泪下如雨。导演陈剑飞看到柳渊如此进戏非常高兴。另一场戏表现汪霞怀着对***的刻骨仇恨,连发五***,击毙铁杆***刘魁胜,只见柳渊杏眼圆睁,猛扣盒子***扳机把刘魁胜撂倒。陈剑飞开玩笑:“柳渊,你这么厉害,以后谁敢娶你呀?”
生活中的柳渊却不是任何人的“野蛮女友”,她戏好人好,片约不断。
《国家命脉》还没拍完,《敌后武工队》就预定柳渊;《敌后武工队》刚停机,回北京仅休息了两天即奔赴《八路***》剧组报到……像这种情况在柳渊的演艺生涯中屡见不鲜,累不累?累,但是让人兴奋、高兴。青年演员不能挑挑拣拣,在竞争白热化的影视圈,有戏演就很不错了。说什么戏臭我不接?那叫胡勒!柳渊算是幸运的,到目前为止,接的戏还都谈不上香飘万里,但也没有让人背后戳脊梁骨的。
扮演民国女记者
柳渊给观众印象最深的形象是在电视剧《走向共和》里扮演的民国时代的女记者田沫。在《走向共和》中,资深老演员王冰扮演的李鸿章、优秀演员孙淳扮演的袁世凯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而剧中的女记者田沫虽然是虚构人物,却是剧中的女一号。这个角色不出彩儿,两个***贼的狰狞多少受影响。所以《走向共和》,剧组在开始并未高看柳渊,只是打算让柳渊演珍妃。接到邀请电话后,柳渊把自己的玉照寄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剧组通知柳渊去试镜。可到了剧组人家告诉柳渊珍妃的戏已经演完了,再给你换一个角色吧……于是又等,等啊等,泥牛入海无消息。柳渊觉得这事有点儿不靠谱儿,于是就签约去了珠海,拍电视剧《绿萝花》,扮演一个风流小女子徐阿润。
柳渊到了珠海不久,《走向共和0S0组又来电话,说是上次试镜的录像带让工作人员忘了,给抹了 (?!),但想想还是让柳渊演田沫合适,希望柳渊再见见导演。
柳渊插空回到北京大兴,马上试戏。可是因为在《绿萝花》剧组天天拍戏到夜里三四点,又刚到北京,又困又累,都快晕了。实在演不下去了,于是柳渊对导演说我回家休息一下明天再来行不?导演的回答体现了现代人少见的人文关怀:“不着急,你休息好了再来。都一家人了。”
就这么一句客气话,柳渊竟感动得暖意盈怀。
紧锣密鼓,试戏通过后柳渊又赶回珠海,《绿萝花》拍完后再赶回北京拍《走向共和》。
做演员当然都喜欢尝试不同的角色。刚演完《绿萝花》里性感的徐阿润,转瞬又进入《走向共和》扮演具有大家闺秀气质的民国女记者田沫,两个角色差异之大是非常明显的。起初,柳渊也对演好田沫信心不足,她觉得自己有点儿笨,在角色转换上跳进跳出没有别的演员那样快。加上她进入《走向共和》剧组比较晚,剧组拍了8个月后柳渊才来报到。所以拍起戏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但柳渊是一个自己跟自己较劲的姑娘,经过努力,她还是很快融入戏里,融入到民国初年的时代氛围,演出了那个时代女记者的气质与做派并获得了观众的赞许。
我是同龄人中的另类
柳渊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但对柳渊走上艺术道路没有什么直接影响。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老爸爱拉拉乐器什么的。其实柳渊小时候爱写作文,在北京新源里中学上初中时办过校刊,上高中时还在《读者文摘》上发表过一首小诗《我愿意》,因此就萌发了当作家的愿望。后来又迷恋上唱歌,甚至还考了一个歌手证。再以后柳渊从航空专科学院商务管理系毕业后到民航上班,成了好多小女孩儿羡慕的“白领丽人”。可当过学生会***的柳渊很不安分,干什么事都很感性(也可以说任性),一边上班,一边唱歌,一边又签了出国的合同。
此时一个朋友给她打了个电话,说你瞎折腾什么呀?你干脆考考表演吧,我觉得你在这方面有天赋。
柳渊胆子大,立码辞职。她同时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院。专业考试全通过了。只是在中央戏剧学院三试时发高烧没去,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院同时录取了她。柳渊和家里人反复商量,最后决定上艺术学院表演系。
在艺术学院那四年,柳渊获益很大。当时她特别文静,特别斯文,放不开,演戏常常拉不下面子。后来老师说你要能上能下,只有你去适应角色,不会有那么多角色适合你的……演员“演员”嘛!不然干吗要来学习表演啊!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终于上了路子,所以柳渊特别感谢老师。她记得最清楚的教诲是“你既然选择了演员这个职业,就必须热爱它。你必须异化、情绪化,甚至神经质!你应该有意识地把个人的生活习惯改掉,努力职业化。另外,业精于勤,多锻炼才能有机会积累经验。”
老师的教导柳渊牢记在心。但她在剧组与众不同。和好多年轻女孩子迥异,别人疯闹她文静,别人“开放”她“封闭”。这倒不是她刻意“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合群。而是天性使然。
中国人有点儿像草食动物,因为和强势民族比,个体自私的中国人需要合群才能生存。但另一方面却对不合群的人看不惯。所以柳渊在同龄人中被视为另类。另类柳渊的手机音乐采用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的插曲,每当她的手机音乐声起,剧组里的人都知道:柳渊要跟朋友沟通感情啦……
其实,柳渊的我行我素碍着谁啦?她总是纵向比较自己是否进步,从不去盲目攀比,并且注意发现别人的优点――凡能发现并且肯定别人优点的人通常都是心态平和、人格健全的人。柳渊有一句个人名言:“不管自己多累,必须给观众达标的角色。”
“另类”多才多艺
柳渊是艺术学院表演系 2001届毕业生,她所在的班是个音乐剧实验班,教学内容比一般表演系同学多,主要是声乐学得多。话剧《雷雨》被改编成音乐剧,柳渊在剧中扮演繁漪。她还演过话剧《北京人》里的素芳、《编队掠过海峡》里的孟乐、《窒息》里的肖芸。因为她演戏特别投入,同学们都戏称柳渊是“戏疯子”、“戏痴”。“戏疯子”、“戏痴”的绰号没白叫,上到大一时,柳渊因在大型话剧《绿荫里的红塑料桶》成功扮演女一号宫梅而荣获 1999年全***文艺汇演“个人表演单项奖”。在校生能获得这种奖的人极少,这也恰恰说明柳渊天生是个当演员的主儿。其实,早在1995年,她就因演唱《祝你平安》获得过北京市青少年歌手比赛通俗组“优秀歌手奖”。
柳渊还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客串主持人。
上到大三时,柳渊接了她平生第一部影视戏,在萧风导演的20集电视剧《太阳不落山》里扮演女二号杨媚,《太阳不落山》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作为女二号的柳渊,当然功不可没。
《八路***》长达25集,由中央电视台与八一电影制片厂合拍。剧中有场戏是“兄妹开荒”,柳渊的舞跳得好,赢得导演的赞许。剧中还有一段插曲《绣荷包》,是山西小调,也是由柳渊演唱的。
柳渊在《八路***》里扮演八路***卫生员兼文艺兵的冯玉兰,亲人被日本鬼子杀害,剧本提示是让冯玉兰闻讯痛苦万分,趴在将***的肩膀上哭。柳渊琢磨不对头,因为冯玉兰是个倔强的农村姑娘,又经过血与火的洗礼,趴着哭显得软弱。柳渊与导演商量,导演欣赏她的创意,改成冯玉兰把头顶在将***怀里哭。这一改动确实生动地表现出泼辣型农村姑娘在遭遇重大不幸时的做派。柳渊之所以能给角色的性格以准确定位,关键在于她善于观察大千世界,敏于感悟生活,懂得从生活中提炼最有表现力的东西。柳渊自己从上小学起就坚持写日记,小时候记的都是花呀草呀,大了就记对人生对人性的看法。她认为,想提高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就得给自己施压,就得一日三省吾身。有一次她拍摄电视剧《远去的“北京人”》(描写北京猿人头盖骨的下落)后坐地铁回家,出了站口赶上滂沱大雨。她没带伞,只好雇了一辆“摩的”。等下车付钱她才发现车夫是个女的!三十来岁,表情木讷。这一幕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现实生活是多么残酷,为了养家糊口,一个弱女子,不得不在漆黑的雨夜“趴活儿”……
柳渊告诉我,《敌后武工队》拍完后,她将到厦门拍摄电视剧《深喉》,扮演一个女大学生。剧请嘛,描写女大学生的哥哥蒙冤入狱,女大学生诉告无门,最后勇敢卧底,终于克服千难万险,将哥哥营救出来……
柳渊接戏频率之高,在青年女演员里是不多见的,这说明什么?人好戏好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