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获得诺贝尔奖后所说的一番话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他说:“我所从事的文学相对于科学来说是毫无意义的,而文学的意义就在于他的毫无意义。”
人经常会像思考文学的意义一样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苏轼说:“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相比于宇宙,世间万物细如尘埃,所存在的便似乎没有了意义。万物皆为永恒,那你我所存在的意义似乎也是渺小而不可见了。人在这样的迷惘之中不禁会问:“人生意义在于何处?”
庄子有言“人毕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你我生命的无意义或许在成就着另外的有意义。
人都在思索人生的意义,有人说是金钱,有人说是权力,也有人说是功成名就。
但在人以这些为人生目标而追求时,在他的眼中便没有了春秋与阴睛。
“你来自哪里?”有人会问你。
“你将去向何方?”你也不必回答。
漠不关心,便是人最大的悲情,而这悲情只源于以功名利禄、钱权财势为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究竟为何?有人说是清欢。
陶渊明懂得清欢吧?苏轼懂得清欢吧?李白懂得清欢吧?但在他们死后似乎又有一种遗憾。他们一心想求得清欢,与喧嚣别离,但似乎得到清欢之后在他们的心中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丝失落与不甘。
由此观之,“清欢”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但似乎又少了些什么。
若人生真存在什么意义的话,或许是人在人生之路上对人生的不断思索。
于我而言,人生的意义似乎是看破万物的表象,而看破表象并不是远离或者是逃避,而是留有心中清白、宁静;看破表象也并非远离成功或是放弃追逐成功,而是成功时淡然,失败时坦然。
如梁实秋先生的那句话“有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一样,“有一个人便有一种人生的意义,而任何一种意义都不可奉为真理,我们只能相信人生中有一项是亘古不变的,这便是不断地追寻生命的意义。
评点:龚志华
成功的议论文,关键在于写出识见,识见主要表现为有深远的见解与浑厚的思想。
就该文来说,主要是“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追寻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因人而不同,因而“一个人,就有一种人生”。这一识见不是机械地传达出来的,为此开篇引用了莫言的话,告诉我们,文学家有文学家的生命意义、文学家的人生。然后抓住“追寻”展开思想的翅膀,先就苏轼的话辩证分析,后就庄子的无为观进行解说,再说陶渊明、李白、苏轼的人生遗憾,终落足到自我的人生追求上。篇末化用梁实秋先生的话强化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我们当知道,识见要在流动的思考中表露出来,要建立在对历史、社会、文化的辩证把握基础上。既要理性,还需要感性,切不可板着面孔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