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选择拟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患者100例,年龄20-30岁,ASA I级,平均手术时间1小时,男女各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根据麻醉深度指数来调整瑞芬太尼用药.B组凭借麻醉医生经验调整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患者入室5 min(T0)、插管前l min(T1)、插管后3 min(T2)、切皮时(T3)、牵拉阑尾时(T4)、拔管前(T5)、拔管时(T6)、出手术室(T7)等各时点的麻醉深度指数监测值,计算全麻药瑞芬太尼的用量。
1.2麻醉方法
麻醉均采用咪达唑仑5mg+瑞芬太尼(50μg)+丙泊酚(2mg/kg)+顺阿10mg联合诱导气管插管,呼吸机维持机械通气,麻醉维持A组依据CSI值来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微量泵泵入的速度,肌松半小时5mg,使CSI值维持在(50±5)。B组麻醉维持同样采用微量泵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凭借麻醉医生经验判断麻醉深度来调整其速度,肌松每半小时5mg,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静脉给药。手术结束后的拔管指征为:恢复自主呼吸,潮气量>6 ml/kg。咳嗽、吞咽反射恢复,神志清楚,steward 5分。
1.3观察项目
常规监测基本生命体征、心电***、脉搏和血氧饱和度测CSI。CSI值以0~100分表示与意识状态的关系:100~90分为意识清楚,90一80分为嗜睡状态,80一60分为轻度麻醉或镇定状态,60~40分为适宜手术麻醉。测CSI数据,监测记录患者术前5 min(T0)、插管前l min(T1)、插管后3 min(T2)、切皮时(T3)、阑尾切除时(T4)、拔管前(T5)、拔管时(T6)、出手术室(T7)等各时点的麻醉深度指数监测值。记录各时点的SBP、DBP 、HR、CSI值,记录两组苏醒时间、苏醒状态、术后24 h内随访患者是否存在术中知晓,是否发生疼痛不适。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
所有数据均由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P
2结果
应用后两组各时点的比较见表1。
3讨论
麻醉中的BIS监测,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意识,根据患者的状况判断是否需要用药。其主要参数指标脑状态指数(CSI)可比较精确地反映患者的镇静程度、麻醉深度其原理是每秒测量2000次脑电活动,将脑电***(EEG)的子参数输入电脑自适应的神经模糊推论系统,计算出CSI并以O~100之间数字显示出来,数值越大表示越清醒,反之则提示大脑皮质的抑制越严重。从而可以根据手术需要有针对性的应用麻药维持。CSI可以连续监控,可以预测患者意志消失或恢复的过程。可依据CSI值的变化来调整静脉物的输注速度或吸入物的MAC,从而有效防止术中知晓,避免不必要的麻醉过深,缩短手术后麻醉苏醒的时间,保证围术期安全,降低麻醉风险,保证手术顺利进展。A组是根据CSI值的变化进行麻醉维持,适当的调整麻醉深度,该组患者血压、心率平稳,用药量相对减少,且苏醒较快。切皮、探查时刺激较强,根据CSI值加深麻醉,手术结束前依据CSI值及早减少镇静药或停用,利于患者清醒和恢复。而凭经验进行麻醉维持的B组血压、心率波动也明显,术中用药量相对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相当较多等现象,临床观察表明根据CSI值调控麻醉用药可使麻醉深度适宜,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了术中的用量,苏醒时同明显缩短,发生术中知晓的概率大大降低,而且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将麻醉深度监护应用于全麻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可以协助指导全身麻醉的全过程用药,使患者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达到手术医师满意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珊娟,刘万枫,杭燕南.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指数用于全麻恢复期麻醉深度监测的比较.中国麻醉学杂志,2002。22(10):593―594.
[2]许学兵,余守章。阎焱.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老年患者诱导气管插管期间麻醉深度的评价.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2):90―92.
[3]张玉海,杨培谦. 肾脏外科[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07 - 428.
[4]张马忠,王姗娟,杭燕南.靶控异丙酚镇静时脑电双频谱指数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意识状态的比较.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136
[5]Catherine R,Xavier B,SofianeeI G. Lamging in renaI ceII cancer[J]. EAU Update Series,2003,l:209 - 2ll.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BIS监测在腹腔镜阑尾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