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生物体都在不断地通过自身“以变应变”的多种方式来适应千变万化的外界环境。就整个植物来说,虽然不能自动地“转移阵地”,然而植物体内在各个层次,如:细胞内部、成段组织以及整个器官等都可能进行各种运动,分为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本文主要从概念、生理意义和机理角度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做简要比较,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从概念上比较
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如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许多花朵和复叶都有昼夜周期性开闭的现象等。向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例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等。不难看出向性运动是单方向刺激引起定向运动,而感性运动是不定向刺激引起的整体或局部运动。
二、从生理意义及分类上比较
1.感性运动的意义及分类
植物受环境因素强度变化的刺激而引起的运动。是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与刺激的方向无关。通常分为感光、感温和感震等运动。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最初的几滴雨滴使含羞草的小叶合龙、叶柄下垂,这样当大雨猛烈下降时,可使整个植株免遭伤害。花朵在日间开放有利于招引昆虫传粉,复叶在早晨水平展开,有利于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1)感温性
由于温度的变化作为刺激引起的植物的生长运动。早春开花的植物,其花的开闭运动常属此类。如番红花在温度较高的白昼开放,夜晚温度较低花瓣完全关闭。郁金香在20~25℃开花.
(2)感光性
由于光强的变化作为刺激引起的植物的生长运动。如蒲公英花序夜晚及阴天关闭。烟草在光强时关闭,表现为夜晚开花。向日葵。
(3)震颤性
例如含羞草即使在白天,当小叶遭受震动或其他刺激(如烧灼、骤冷、电触等)时,小叶也会成对合拢。这种刺激可迅速地依次传递到邻近小叶,如刺激强烈,甚至可传递到整个复叶的小叶,复叶叶柄也随之下垂。经过一段时间,又能自行恢复原状。
2.向性运动的意义及分类
植物的向性运动在植物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向光性使植物的茎、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而向重力性使植物的根向土壤深处生长,这样,既有利于植物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可见,向性运动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触性、向化性和向水性等。向性运动大多是生长性运动,是不可逆的运动过程。
(1)向光性
植物随光的方向而弯曲的能力称为向光性,向光性是植物为捕获更多光能而建立起来的对不良光照条件的适应机制之一,植物感受光的位置主要有茎尖、根尖、胚芽鞘尖端、叶片或生长中的茎。
(2)向重力性
向重力性是植物在重力影响下,保持一定方向生长的特性。向重力性分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和横向重力性(地下茎水平方向生长)。
(3)向化性
向化性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在植物周围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生长,如作物根部朝向肥料较多的土壤生长。
(4)向水性
向水性是指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植物根趋向较湿地方生长的特性。
三、从作用机理上比较
1.感性运动作用机理较为复杂,但是发生感性运动的器官多半具有腹、背两面对称的结构。例如含羞草叶子下垂是由于复叶叶柄基部的叶枕中细胞紧张度的变化引起的。从解剖上来看,叶枕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组织中细胞的构造不同,上部的细胞壁较厚而下部的较薄,下部组织的细胞间隙也比上部的大。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叶枕下部细胞的透性增大,水分和溶质由液泡中透出,排人细胞间隙,因此,下部组织细胞的紧张度下降,组织疲软;而上半部组织此时仍保持紧张状态,复叶叶柄即下垂。小叶运动机理与此相同,只是小叶叶枕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组织中细胞的构造,正好与复叶叶柄基部叶枕的相反,所以当紧张度改变,部分组织疲软时,小叶即成对合拢起来。
2.向性运动大多是生长性运动,是不可逆的运动过程。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单向刺激引起植物体内的生长素(IAA)和生长抑制剂(ABA)分配不均匀造成的。其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凡运动方向朝向刺激一方的为正向性,背向刺激一方的为负向性。多发生在有辐射对称的器官里,例如单侧光照引起IAA在特定部位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而ABA的运输却正好相反,从而造成植物向光侧生长较背光侧生长慢,植物向光生长。重力引起IAA在特定部位从背地侧向近地侧运输,对于茎,近地侧IAA浓度高,生长速度比背地侧快,所以茎背地生长。对于根,虽然和茎部IAA分布相同,但其敏感性高于茎,且根冠要产生ABA在重力作用下背地侧低于近地侧分布,所以根总是向地生长。
综上所述,弄清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概念、机理和意义,就很容易区分区分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解读植物感性运动与向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