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
“资源诅咒”(Resource Course)――指关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悖论,即丰富的自然资源反而会限制经济的快速增长。
资源并非“祸首”
“资源诅咒”由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M・奥蒂于1993年首次提出,他在研究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时发现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可能是一种限制。后来,著名经济学家萨克斯和沃纳随后对“资源诅咒”假说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随着发展中国家陷入“资源诅咒”陷阱的案例不断增加,对其进行的理论研究也逐渐进入了主流经济学的视野。
其实,“资源诅咒”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铁律,现实中也有很多资源丰裕的国家把资源禀赋转化成竞争优势的成功案例。资源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财富,它并不是“诅咒”经济增长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元凶是围绕资源利用的制度缺陷和管理缺失。只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保证经济增长的其他必要条件,资源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从一些资源充裕国经济增长缓慢的现象推断出的“资源诅咒”假说并不能否定资源优势能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古典经济学理论。
从“诅咒”到“祝福”
制度创新是变“资源诅咒”为“资源祝福”的必要条件,这要求***府谨慎设计一系列合理且考虑长远目标的资源开发制度、产权与交易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以及税收制度,并有效遏制寻租和腐败行为;同时重视人力资本开发和技术创新,避免资源对其他产业的挤出效应;最后建立资源监控与枯竭预警系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增长基础的多元化。
在这些方面,一些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例如,马来西亚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变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通过制度的良性转变和对教育科研的重视成功摆脱了“资源诅咒”的困境;墨西哥借助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契机,把石油美元用于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较大程度上克服了过度依赖石油开发的困境。
财富基金
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简称SWFs)――是指一国***府利用国家财***盈余和外汇储备而专门成立的投资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化的投资。
方兴未艾
第一支SWFs是科威特于1953年成立的科威特投资局,利用其石油出口收入投资于国际金融市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截止到2009年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约51个SWFs,资产总额达到3.8万亿美元。其中既包括利用资源和大宗商品的出口收入创建SWFs的沙特、阿联酋、俄罗斯、挪威等产油国,也有铜矿出口国智利和钻石出口国博茨瓦纳,还包括利用持续的贸易顺差产生的大量外汇储备创立SWFs的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东亚新兴市场国家。此外还有少数国家通过国际援助的方式设立财富基金,如乌干达的贫困援助基金。
SWFs的投资对象主要包括传统的定息类***府债券,同时也包括股票、公司债券、期货、对冲基金、房地产等非传统类投资产品,从而实现全球性的多元化资产组合,有的SWFs还涉足于清洁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项目投资。中国的SWFs是设在北京的“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它于2007年挂牌成立,注册资本为2000亿美元,资本额目前世界排名第六。
由谁监管?
由于财富基金由***府控制和支配,其投资规模巨大且缺乏透明度,近些年来随着它的迅速发展,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认为SWFs的不断流入对其经济和***治安全造成了威胁,纷纷通过国内法和国际准则对SWFs进行监管。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这种趋势有所加强。例如,美国《外国投资和国家安全法案修正案》(2007年)就强化了***对有***府背景的基金的审查和限制权力,美国、新加坡和阿联酋三方于2008年还共同签订了《华盛顿约定》,规定SWFs的投资行为必须遵循东道国相关的投资法规,同时特别强调SWFs投资的商业目的性,以及强调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的规范性。在国际层面上目前对于基金具有影响力的监管规定主要包括在IMF协调和组织下达成的《圣地亚哥原则》以及OECD国家发表的《OECD关于SWFs及接受国方针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