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经》:中国成文法典的滥觞

中国古代以刑法为主的法典

中国古代的成文法典,以刑法为核心。自《法经》之后,有商鞅在秦国制定的法律,有汉初萧何制定的《九章律》,有魏晋南北朝的魏《新律》、晋《泰始律》、北魏的《正始律》、北齐的《北齐律》等,隋的《开皇律》和唐的《永徽律》,以及对《永徽律》作疏议后颁布的《唐律疏议》(到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唐律,之前的法典都已经佚失。但根据史籍的记载,我们对这些法典的大体内容还是有所了解),这些法典与《法经》一脉相承,均以刑法为主。宋代的《宋刑统》因袭唐律,其篇章结构大同小异。明代法典《大明律》的体系有所变化(《大清律》因袭了《大明律》),将唐律的十二篇(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改为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七篇,但以刑法为主的特色仍然没有改变。当然,这么说,并不否定中国古代同时也存在着调整民商事法律关系的规范,但这些规范或者被包含在“礼”之中,或者蕴含于刑事法律规范之功能之中(以刑事法律手段处理民商事法律关系),或者体现在风俗习惯乃至天理人情之中,而不是明文规定在法典之中。

《法经》是公元前五世纪末由魏国相李悝(公元前455—前395年)编撰,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私家法学著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法经》本身已经亡佚,我们只能根据其他古籍的零星记载,知道一点关于它的情况。

根据现有文献,最早提到李悝著《法经》的史料是三国时期陈群、刘邵等人撰写的由《晋书·刑法志》记录下来的《魏律·序》,其中有这样的话:“旧律因秦《法经》,就增三篇,而《具律》不移,因在第六。”但这里讲的是“秦《法经》”,故含义并不清楚。接下来《晋书·刑法志》在追述曹魏之法时,才说得比较明确,即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当是《囚》之误)《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商君受之以相秦”。

随后,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法典《唐律疏议》也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周衰刑重,战国异制,魏文侯师于里(李)悝,集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一、盗法;二、贼法;三、囚法;四、捕法;五、杂法;六、具法。商鞅传授,改法为律。汉相萧何,更加悝所造户、兴、厩三篇,谓九章之律。”唐代法律文献汇编《唐六典》注也有类似的论述。

至明末,董说编著了一部《七国考》,其中《魏刑法》引有桓谭《新论》中关于《法经》的一段论述,则对此作了更加详细的阐述。自此以后,战国时期魏文侯师李悝著《法经》,并经商鞅、萧何等手传至后世,便成为一个定论。

《法经》编撰之后,为魏文侯之子魏武侯(公元前397年继位)采用,成为一部成文法典。由于《法经》具有法学著作和法典两重身份,因此,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成文法的发展,而且也对中国古代法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法经》所确定的体系,对中国古代刑法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依据《周礼·秋官司寇》记载,西周初期刑法的体系是: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尚书·吕刑》所确定的刑法体系和此大体相同。而李悝所著《法经》完全摒弃上述以刑种为基础的刑法体系,将《法经》分为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六篇。这是以罪名建立刑法体系,并将盗、贼、囚、捕、杂五章中有关共同的适用刑罚的原则集中在“具法”中加以规定。这一刑法体系,不仅为当时的魏武侯所承认,而且通过商鞅传入秦国,成为秦国刑事立法的蓝本。汉兴以后,又经由萧何之手,成为九章律的基础。然后,经过曹魏、晋、隋等,直接影响到了唐律的制定和《永徽律疏》的编撰。因此,《法经》不仅是中国成文法典的滥觞,也是中国封建刑法体系的基础。

其次,李悝在《法经》中创设的刑法原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根据《晋书·刑法志》、《唐律疏议》以及董说《七国考》的记载,《法经》中确立的刑法原则主要为:“王者之***,莫急于盗贼”;“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重刑刑轻罪”。李悝提出的这三条原则,随即就为商鞅、韩非等人所接受,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更为系统、更为完整的学说,经历代统治阶级的认可、倡导,后来成为中国古代法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最后,李悝在《法经》中所表现出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也对中国古代法产生了重大影响。李悝在《法经》中确立的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六篇,完全是以刑法为主。这一后果,影响中国达两千多年,形成了区别于西方的特殊的以刑法为核心的法律文化传统。而在古代西方,比如古代希腊,最早的比较系统的立法是梭伦立法。它当中虽然也有刑法规范,但其第一项内容就是颁布民事方面的“解负令”。在古代罗马,第一个成文法是《十二表法》,其主要内容也是土地占有、家庭、继承和诉讼等事项,基本上是一部民事法律规范的汇编。古代希腊和罗马的这些立法为后世西方法律的发展奠定了以私法(民商法)为核心的传统。因此,中西方法律文化传统的分歧或者说分界线,可以说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后的《法经》、梭伦立法和《十二表法》中就已经埋下种子。

栏目主持人:程新友

相关链接

关于《法经》的真伪

由于李悝著《法经》之事,在战国时的法家著作中没有提起,《史记》和《汉书》也只字未提,而是由相隔近一千年的唐代学者在重新编纂的《晋书·刑法志》中才突然提出,所以从20世纪30年代起,有人对李悝著《法经》一事开始提出异议。主要代表有日本学者仁井田陞、小川茂树、泷川***次郎,捷克斯洛伐克学者鲍格洛,以及中国学者杨宽等。但国内研究中国法制史的绝大部分学者,对《法经》的存在都持肯定说,尤其是西南***法大学教授张警和北京大学教授浦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都写了专论,以翔实的证据论证了《法经》的真实存在。

有趣的是,1988年3月1日和4日的《法制日报》,进一步以“历史又添新篇,国宝重放异彩——失传千百年的《法经》今被发现”为题,详细报道了人民法院出版社副社长阎成铸等学者,在国家***书馆整理史籍中发现了一个《法经》的古印本的消息。此古印本由李伟民先生注释解说后,取名《法经考释》,2003年由香港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虽然,这一古印本,实际上只是清代黄奭学辑佚的《李悝法经》的另一个抄本,其原文收录在《汉学堂丛书》之《子史钩沈·逸书考》第九十一之中,经学术界考证,已经被公认为是一部伪书(否则,这一古印本的被发现,倒可以为法经的真实存在画上一个句号)。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考古的真实材料,来印证《晋书·刑法志》、桓谭《新论》、《唐律疏议》以及董说《七国考》所披露的《法经》内容的真实性。

但是,李悝《法经》的原件没有被发现,并不一定意味着《法经》的不存在。笔者认为,在对待《法经》的真伪方面,我们应当把握如下几点:第一,在现存的所有文献中,无论是留传下来的史籍,还是地下考古发现,如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1972年出土的银雀山汉简、1984年初出土的张家山汉简等,都还没有足以否定《法经》之真实性的证据。因此,不能轻易就说《法经》是不存在的。第二,从《法经》的内容看,和秦律、汉律、唐律等各代主要法典,历代刑法志的记载,以及《商君书》、《韩非子》等史籍的记叙,在基本精神上都具有一脉相承之处。第三,从当时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的客观形势来看,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公布《刑书》,过了23年,晋国又将范宣子著刑书铸为刑鼎,以及当时有作为的***治改革家如邓析、吴起等,在改革国***时都曾制定过法律或编纂过刑书。李悝作为一名杰出的***治改革家,编纂《法经》当在情理之中。第四,在《法经》引文中,即使看到一些当时没有、后世才出现的官名、地名和说法,也不能就此否定《法经》的真实性。因为《法经》也好,其他古籍也好,在经历了多次的修订、传抄之后,会不知不觉地掺入后世的制度、名称、用语。第五,从古代史料的保存、挖掘和整理规律来看,许多只有孤证,尚无其他文献或考古资料印证的史料,一般还是肯定其真实存在为好。因为在数千年的社会发展中,经过历次战火的洗劫,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只能说是沧海一粟。在云梦睡虎地秦简挖掘出来以前,有谁会想到秦律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呢?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出土《尉缭子》以前,该书不是也一直被学术界认为是伪书吗?因此,对于留传下来的文献史料,只要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其是伪造的,一般都应认可其真实性。对《法经》也应如此。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法经》:中国成文法典的滥觞

学习

我的家庭教师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家庭教师,内容包括我的家庭教育故事400字,我的家庭教师游戏攻略。每当回到我的小屋子坐在窗前,看见桌前的“哈巴狗”和那张嵌在窗棂里的照片,那双慈爱而晴朗的眼睛便清晰的浮现在我眼前。那是十年前我六岁上学前班的一天

学习

颠覆者Architizer

阅读(31)

一百多年来,建筑师都习惯于依赖书桌上一本本厚重的产品目录,但那个时代被Architizer颠覆了。一百多年来,建筑师都习惯于依赖书桌上一本本厚重的产品目录,根据不同的项目来寻找合适的产品——这个牌子的玻璃,或者那个品牌的马桶。这些产品目录

学习

白茹云,苦难浇灌出的中国诗词之花

阅读(46)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上,选手白茹云让许多人泪流满面。她是一名农家女,家境清贫、身患重病,却不畏生活的艰辛,凭着对古诗词的热爱,毅然走出农村,走上舞台,以满腹诗书在全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命运多舛,在诗中品尝人生喜怒哀乐白茹云,19

学习

如何写好作文批语

阅读(33)

如何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对话呢?我认为除了语文课堂教学之外,作文评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文字形式,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回应。教师应以作文评语为桥梁,用饱蘸真情的笔和学

学习

[comfort zone]舒适地带

阅读(31)

来自意大利地中海的[ComfortZone]舒适地带品牌传承着SPA简约并不简单的理念,带给SPA全然之美的艺术氛围。她独具特色的夏威夷、阿拉伯、地中海及东方按摩仪式带着你一起去体验异域风情。品牌由大卫尼斯.S.P.A研究工作室于1993年创立,这是

学习

煤矿自动化建设中的感知物联网构建探析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煤矿自动化建设中的感知物联网构建探析,内容包括煤矿自动化与智能化优缺点,煤矿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标准。【摘要】针对目前煤矿安全监测的复杂程度,将感知物联网技术运用于矿山建设是煤矿行业的一重要课题。物联网的构建能够

学习

放下身价,做一个有责的匹夫

阅读(34)

王久良1977年生,自由摄影师。我觉得人们应该降低自己的身价,什么白领啊,老板啊,都应该降成匹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久良的家在北京传媒大学附近的老居民楼,一套月租1500元的两居室,窗台上有几株领养的干枯植物,现在绿意盎然。媳妇回家办准生证

学习

伊斯坦布尔的“和平猫”

阅读(33)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的希维勃小镇上,有一尊造型奇特的猫石像,这只猫毛发黑亮,体型肥胖,更可爱的是它的姿势是侧躺着的,慵懒的气质让人忍不住上前一摸。不过,如果你这么做了,会有人立刻劝阻你,甚至会朝你恶言相向,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只名叫塔姆

学习

十字星K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十字星K线,内容包括十字星k线最佳买入时机,深圳新款小巧养生壶。上期介绍了虚体的陀螺形态,本节介绍十字星K线,顾名思义,在K线组合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收盘和开盘价格一样的K线,我们把这些K线称之为十字星,也就是在多空双方争夺了一

学习

拇指班长·我把班长变小了

阅读(40)

不能没有孔西西以往,这个时候,应该是孔西西站在讲台上组织大家读课文的时间。可是今天,孔西西没有出现,教室里就有一点乱套了:有看漫画书的,有画画的,有写练习册的,还有凑在一起玩五子棋的。我下意识地捅捅藏在衣兜里的孔西西,示意她赶紧想办法主

学习

我的“百草园”作文700字

阅读(23)

在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百草园”,在鲁迅先生的笔下,童年的那个百草园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乐园,而我的“百草园”,是个书声朗朗的地方。转眼间我七岁了,第一次踏入这片土地,就该到从未有过的快乐。早上,天刚蒙蒙亮,路边的老猫还在睡觉哩,太

学习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二十四节气之处暑,内容包括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课文,二十四节气之处暑注音。处暑节气的由来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

学习

带上她的眼睛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带上她的眼睛,内容包括带上她的眼睛全文原版,带上她的眼睛全文。连续工作了两个多月,我实在太累了,便请求主任给我两天假,出去短暂旅游一下散散心。主任答应了,条件是我再带一双眼睛去,我也答应了,于是他带我去拿眼睛。眼睛放在控

学习

Windows系统安全策略分析

阅读(28)

操作系统安全策略的基本设置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础。本文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和阐述了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策略的现状和设置等方法,从用户账号策略设置、设备管理策略设置、审核策略设置、安全选项策略设置等四个方面阐

学习

论川端康成文学的“物哀”之美

阅读(30)

内容“物哀”是日本文学的传统理念,川端康成先生作为日本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其文学创作具有浓烈而独特的“物哀”品格。《伊豆的》和《雪国》是川端先生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从这两部作品中的具体语句入手,来分析其文学创作的“物哀”审美意识

学习

的《德国民法典》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的《德国民法典》,内容包括德国民法典中文版,德国民法典全文及答案。《法国民法典》公布之后,立即成为了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楷模。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欧洲竟没有出现一部足以与《法国民法典》匹敌的民法典。这种情况,直到《德

学习

《撒里克法典》:最著名的日耳曼法典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撒里克法典》:最著名的日耳曼法典,内容包括世界第1部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影响,日耳曼成文法代表法典。《撒里克法典》是在继西哥特和勃艮弟之后由法兰克人的一个主要集团,滨海法兰克人(Salians,即撒里法兰克人)编纂的蛮族法典。

学习

论刑法典中的“牟利”、“营利”与“谋利”

阅读(36)

摘要:通过探讨“牟利”、“营利”与“谋利”三个词在日常语言语义层向、法律语言语义层向存在的异同,来了解日常语言语义与专业(法律)语言语义之间的关系。在刑法文本中,“牟利”一般为“以牟利为目的”;“营利”,一般为“以营利为目的”;“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