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我们的素质教育体系中,学困生转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有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与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关系”,用“爱的雨露”嫁接他们心灵的春天。
关键词:真心关爱 挖掘闪光点 激发自信心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并非每一朵鲜艳的花都能结出硕实的果,并非每一位学生都能时时处处守纪。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生群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学困生”,学困生在学校共有的表现是:语言表达能力差,知识贫乏,学习被动,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不尽人意。丧失自信心,厌学、个性压抑或个性活泼有余,往往调皮捣蛋又屡教不改……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帮助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使他们茁壮成长,是所有为人师者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如何帮助他们脱“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怎样帮助他们“嫁接”心灵的春天,让他们鼓起勇气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呢?
一、采取情感交流,走进学生内心深处
“亲其师,信其道”,要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深处,就必须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和学生敞开心扉,获取学生心中的小秘密。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的一身发展做准备。这种办学理念时时提醒着我:“每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当我们把他们当朋友看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吐露心声。这样他们就会先喜欢这个老师,然后喜欢这个老师的课。喜欢听教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各种错误行为,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就会驶向成功的港湾。
二、扬起自信的风帆,唤起自信之心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不可否认,大多数学困生是班上的“另类”,他们饱受冷嘲热讽,感受不到班级的温暖,融入不了集体的怀抱,他们仅剩的一点自尊、自信在这种冷漠、孤寂、无爱的环境中早已荡然无存。“学习无兴趣,人生无目标,公然对抗教师”的消极行为也时常发生。这要求教育者在批评引导的同时,把更多的关爱洒在他们的身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扬起自信的风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
三、运用激励机制,体会成功的快乐
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由于学困生过去是经常失败、屡遭挫折的,他们大多存在着自卑心理,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只用批评指责的办法,他们是难以做到心服口服的,讽刺挖苦,责难体罚,是“征服”不了学生的,有时会造成反抗,使师生积怨越来越深。而老师真诚的爱,经常性的鼓励,对于一向生活在“暗淡无光”环境中的“弱势群体”需求犹为强烈――他们一样能产生心理愉悦,一样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温柔胜于强力,成功的背后是激励”,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上课时多一句问候,可以唤起他们的上进心,是一种费力小而见效大的好办法。
四、善于捕捉闪光点,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要转化后进生,就要培养自己的耐心。允许后进生在前进的过程中出现反复行为。世上的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后进生的转化更是如此。作为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进步,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们存在的缺点与错误,现在高考已不是单纯的文化课,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其他专业的学习,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从而激发其自信心。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夫者也。”学困生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有某方面的特长和优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热情激励,大胆启用,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也要认识到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很难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总结。
五、综合分析调查,注重有效方法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我感觉积极的学生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学生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要仔细认真地去分析“不一样”的原因。其实导致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一旦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熏染或几次考试成绩落后时,如果缺乏对学生进行正确、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这些学困生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渐失去进取动力,丧失学习信心而沦为“学困生”。应当指出,在智力因素无重大差异的情况下,一个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差异,既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也有可能分化为学困生,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引导教育的同时,要科学分析、因人而异;要刚柔相济、良药苦口;要“和风细雨,小桥流水”;要有的放矢、综合治理,切忌简单粗暴、武断鲁莽。用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用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勉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苏联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爱他的事业,又爱他的学生,那么他就是一个十分好的老师。”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学困生这个“与众不同”的群体,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去对待,做到以德育人。学困生是埋在土里的金子,他们的身上并非没有闪光的东西,而是我们缺少了一双善于发现他们优点的慧眼。茫茫人海,没有完全一样的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只要我们用爱意耐心地嫁接心灵的春天,相信同样会春意盎然!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如何进行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