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半夜时分,独自一人在酒吧喝得烂醉的朱先生打车回到自家楼下,他抬头看见家里窗户透出的灯光,知道母亲和妻子一定都没睡。想到家里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他不由重重地叹了口气,双脚千斤重似地迈上楼梯的台阶,一句歌词伴着醉调崩出:我最近有点烦,有点烦,我很烦……
朱先生这半年确实很闹心。30岁出头的他生长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企业的一般干部。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把他抚养大,供他上了大学。毕业后,朱先生就职于一家银行,他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两年前,他恋爱结婚。半年前,夫妻俩贷款买了新房,并喜得贵子。居住条件改善了,朱先生就张罗着把在外地的母亲接到家里一起生活,这是他一直的心愿。从父亲去世到自己大学毕业,他知道母亲供养他是多么的不容易。望着母亲渐渐变白的头发,他早就想把母亲接过来,尽做儿子的孝道。但是,前几年条件不好,现在他有条件、有能力了,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母亲来享享福,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当他把母亲接到装修好的新家,看着母亲高兴地在屋子里四处转着,抚摸着崭新的家具、电器,尤其是母亲慈爱地端详着甜睡的小孙子时,那副幸福、满足的表情,让朱先生产生出从没有过的自豪感。妻子也很高兴婆婆的到来,忙着安顿婆婆的吃住。
日子一天天地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交响曲中过着。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这生活之音开始变了调,由和谐之音演绎成了让人心烦的噪音。朱先生先是听到妈妈和妻子偶尔地说几句对对方不甚满意的评价,他觉得婆媳之间有些话可能不好当面说,就在中间给传个话,而且还自认很公正的让妻子按照婆婆说的改正,让母亲也按媳妇说的调整。
一天,朱先生因工作应酬喝多了酒,回到家里就吐了,妻子见状很心疼,就责备朱先生不知道爱惜身体,以后不应该这样。妈妈在旁边问儿子吃饭没?朱先生说,只喝酒了,没吃饭。妻子一听更来气了,继续数落着先生不知道早点回家,不……。朱先生心烦了,就冲着妻子发了脾气。妻子哭着跑回自己的房间不理丈夫,婆婆只好给儿子做饭去了。这件事情过后,婆媳关系更别扭了。妻子说自从婆婆来后,丈夫就经常对自己发脾气,耍性子。婆婆责怪儿媳不会照顾人,干脆不用你照顾了,老妈妈把儿子吃饭穿衣的生活琐事大部分都揽了过来。婆媳之间也从背后的嘀咕变成了当面的口角,从开始的相敬,到相轻,直至相互对立吵架的地步。
面对不断升级的家庭矛盾,朱先生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他就去酒吧借酒浇愁,眼不见,心不烦,躲一会儿,是一会儿。那天回到家里,夫妻闲聊,妻子问他,如果我和你妈都掉河里了,你先救谁?这个问题让张先生张口结舌,于是他恼怒妻子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气地说妻子是吃饱饭撑的,闲得胡思乱想。妻子也生气地说,自从婆婆来了,你就象变了个人,在家什么也不做,对我说话粗声大气,发脾气。最近还常常回家晚,在外喝酒……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朱先生想,我为什么回家晚,在外喝酒?不就是家里的事让我心烦吗?你现在还提这事!于是冲口而出:我就不先救你,先救我妈,你爱咋地咋地!妻子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哭着说,我知道你现在心里根本就没有我了,每次出去散步或上街,你和你妈在前面有说有笑,我抱着孩子在后面,就象一个多余的人。我不跟你过了。你干嘛要结婚?你就跟妈妈过好了!两人的争吵声惊醒了孩子,孩子哇哇大哭。孩子的哭声又吵醒了婆婆,婆婆急忙过来,恰好听到儿媳说的最后那一句。婆婆一边抱起孙子,一边指责儿媳:你说话怎么那么没教养!正在气头上的媳妇火气更旺了,冲着婆婆喊到:都是你!都怨你!就是你在背后叨叨咕咕,搞阴谋诡计!看到自己的媳妇竟然这样对待母亲,朱先生愤怒了,扬手就是一巴掌打过去。妻子哭喊着说:我不跟你过了!
故事中的这个家庭三代人住到一起,原本是想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却事与愿违。我们看到,这个家庭处于这样一个状态:在朱先生面前,妻子所做似乎更象一个母亲,总是在告诉丈夫要做好,象是在教育一个未长大的孩子;婆婆所做却又象一个妻子,为已经为人夫的儿子洗衣做饭。婆媳二人角色错位。
朱先生爱自己的妻子,爱自己的母亲,母亲和妻子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怎样回答妻子的问题,而是在于他没有力量回答。在一个有三代人的家庭中如何扮演好丈夫、父亲、儿子的角色?他迷失了自我,陷入了角色冲突之中。
妻子所提的问题是个有无数个女人问过的问题,回答也是若干种,每一种回答中的选择都有自己的理由,所有对选择的评价,无论是褒还是贬,无疑都是在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价值判断。看似两难的问题,对于一个自我很强的人,无论做怎样的选择,他都不会迁怒于提出问题的人,因为,他不惧怕这样的提问。而且,他会从这一表面现象敏锐地觉察到问题后面的实质是什么。比如朱先生,他可以由此觉察到妻子内心有失落感,进而去解决夫妻关系问题。然而,陷入角色冲突中的他各个角色不清,也就缺乏与角色相一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相关知识:“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后被引入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角色理论认为: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把人看作是戏剧中的演员,每个人都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特定的角色,每个人都在社会互动中演戏,表现自己,把握自我形象,达到一定目的。如果能正确进入角色,并且按社会和他人的期待不断调节和塑造自己,就会避免角色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