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未发已发”论浅思

【摘要】对未发已发问题的看法,直接决定着儒家修行功夫的选择。阳明以良知这一概念为统领,从未发已发的关系及境界、中和的状态及致中和之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有别于传统学者的解读,一改传统对“中和”问题的阐发路径,从体用一源的角度做出诠释,从而把对未发已发的理解推向更深层次。

【关键词】未发 已发 中和 修行功夫

未发已发关系探讨

《中庸》最早对未发、已发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①后世学者在对“中”、“和”进行解释时,往往将未发、已发截然分作两截,认为二者是界限分明的。而阳明则别立新意,一改传统对“中和”问题的阐发路径,从体用一源的角度做出诠释:“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②良知的本性是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③,它统摄未发又涵盖已发,所谓“未发在已发之中,而已发之中未尝别有未发者在;已发在未发之中,而未发之中未尝别有已发者存。”④即是说,未发已发本为一物,不可分视为二,更不可将时间先后作为区分标准,二者的不同仅仅在于体用之别。阳明认为,体用一源、即体即用、体用不二,虽然未发已发作为良知的体用,但实质上它们是合一的。

《传习录》记载,阳明在教育弟子过程中申明了未发已发的本意:“先生曰:‘只缘后儒将未发已发分说了,只得劈头说个无未发已发,使人自思得之。若说有个已发未发,听者依旧落在后儒见解。若真见得无未发已发,说个有未发已发原不妨。原有个未发已发在……”。⑤未发已发不是断定本体与否的标志,“中是体,和是用”,又“体用如一”,故而“中是和,和亦是中”,有未发之中就有已发之和,在这一问题上,阳明已将未发已发、中及和彻底打通为一。

中和状态辨析

儒者多从“内心本来状态”即思虑未起、情感未作的状态来理解未发,相应地在修身方式上主张将一切现实思维还原为心体的本来面目,让一切思虑念想回归到纯粹的意识状态。

提到未发已发,朱熹有两种判定标准:一是将“思虑萌否”作为判别未发已发的依据,即将思虑未萌时的状态认定为未发,思虑已萌的状态认定为已发;二是以“性情体用”范畴为区分依据:性为未发,情为已发;体为未发,用为已发。需要指出的是,在体用问题上,阳明与朱熹看法不同,他在答陆澄问时曾以“未发之中”为体,以“已发之和”为用。从阳明的早期思想来看,他也持有过“心为已发,性为未发”观点,他说:“夫喜怒哀乐,情也,既曰不可谓未发矣,喜怒哀乐之未发则是指其本体而言性也。斯言自子思,非程子而始有。……”⑥“凡程子所谓既思即是已发、既有知觉即是动者,皆为求中于喜怒哀乐未发之时者言也,非谓其无未发者也”⑦阳明主张“因用以求体”,也就是要在察识已发的基础上涵养未发,达到未发已发之“中”之“和”的理想状态。关于“未发”与“中”这两个概念,阳明做过区分,他承认未发是思虑未萌时,但反对将所有的思虑未萌状态都归入“未发之中”的范畴,并且认为“未发之中”是“思虑未萌”状态中的一种理想状态。这表明,阳明并未在“未发之中”与“思虑未萌”之间画等号,“未发之中”仅仅包含克尽私欲、天理充斥的那部分思虑。未发、已发、中、和是这样一种关系:思虑未发时做到“中”的人,在“思虑发作”时才能达到“和”,“未发之中”是“已发之和”的前提。

《传习录》记载陆澄曾就“中”字之义向阳明请教,阳明说:“此须自心体认出来,非言语所能喻,中只是天理。”在后来的谈话中阳明道明了“中”的意义:“曰:‘天理何以谓之中?’曰:‘无所偏倚。’曰:‘无所偏倚是何等气象?’曰:‘如明镜然,全体莹彻,略无纤尘染着。’……须是平日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一应私心扫除荡涤,无复纤毫留滞,而此心全体廓然、纯是天理,方可谓之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方是天下之大本。”⑧

喜怒哀乐之类的情感如何能是未发之中呢?不少人误以为宋明理学家是“僧侣主义者”,将一切物质欲望都视为罪恶。其实不然,理学家们所说的“人欲”不等同于人的“一切物质欲望”,据朱熹理解人心内合乎道理的是天理,只有徇的才是人欲,因此凡是人们思想行为中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就是天理。超出人性自然需求,追求逾越封建伦理道德范围外的物质欲望,就是“徇”,理当灭绝。阳明主张“……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着,七情有着,俱谓之欲,俱为良知之蔽。”⑨虽然朱、王两派观点有别,但在这一观点上是一致的,即都把封建伦理纲常以及封建伦理纲常所许可的饮食、男女之欲“作为天理”,进而提倡遵守君臣、父子、夫妇、朋友这些封建伦理关系,同时,还不忘享受与之不违背的物质。

“未发之中”、“已发之和”是一种境界

阳明认为不和是由于未发不中:“不可谓未发之中,常人俱有。盖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皆中节之和。今人未能有发而皆中节之和,须知是他未发之中亦未能全得。”⑩怎样理解“未能全得”呢?“从未发已发与中和的关系看,中与未发可以是不同的,已发与和也可以是不同的。关于中与未发,和与已发,在阳明那里有宽窄两种用法,相应也就有两种关系需要申明。一方面阳明认为未发可以人人皆有,但中却不是人人皆有的,这从《中庸》原文也可以见其端倪。《中庸》首章指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句话前半句可以这样理解:未发之喜怒哀乐谓中,但未发的并不只有喜怒哀乐,可能还有别的东西,那么未发的那些非喜怒哀乐的是否是中,却不得而知;还有,喜怒哀乐也并不一定都是已发,根据这前半句话,完全可以得出有未发之喜怒哀乐。后面半句话更加复杂,至少有三层意思:(1)所有已发者,无论其中节不中节否。(2)发而部分中节者。(3)发而皆中节者。”

阳明和弟子曾在《传习录》中对中和的境界问题进行过探讨:“澄问:‘喜怒哀乐之中和,其全体常人固不能有。如一件小事当喜怒者,平时无有喜怒之心,至其临时,亦能中节,亦可谓之中和乎?’先生曰:‘在一时一事,固亦可谓之中和,然未可谓之大本达道。人性皆善,中和是人人原有的,岂可谓无?但常人之心既有所昏蔽,则其本体虽亦时时发见,终是暂明暂灭,非其全体大用矣。”这段话道出了以下几层意思:第一,阳明并不否认“中和”为人人所自有,因为人性皆善。良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潜在自足、圆满无欠的。第二,虽然人人皆具备中和的潜质,但并非人人都能达到中和的境界,其原因在于常人之心有所昏蔽,呈现出暂明暂灭的状态,故而常人跟圣人的差别,仅仅在于常人的良知受私欲蒙蔽而未能时时彰显出来。第三,中和是一种始终如一的境界,偶尔的中和、在一时一事上的中和还不能称得上“中和”,中和是一种恒常潜在的状态,因而需要通过修行来彰显中和、彰显良知、提升境界。

致中和之方

在具体修行上,阳明提出如下主张:

于已发上着力。未发无形无相,没有可着力处,因而功夫只能在已发上做。他说:“夫体用一源也,知体之所以为用,则知用之所以为体矣。虽然,体微而难知也,用显而易见也。”功夫做在实处做在显处即可,所谓下学而上达,由于本体与功夫存在相互蕴含的关系,因而通过在“显而著”的已发上用功便可发明“隐而微”的未发之本体,达到未发之中。

无思无虑。阳明提倡无思无虑,但并不是主张息念,因为念头无法息灭,“自朝至暮,自少至老,若要无念,即是已不知,此除是昏睡,除是槁木死灰。”既然无法息念,那“无思无虑”具体要求怎样行事呢?“无思无虑”是指不为睹、闻所迁:“理无动者也。常知常存、常主于理,即‘不赌不闻,无思无为’之谓也。不赌不闻、无思无为,非槁木死灰之谓也。睹闻思为一于理,而未尝有所睹闻思为,即是动而未尝动也;所谓‘动亦定,静亦定’,体用一原者也。”阳明主张,对于念头要“正”其不正,以归于正,视、听、思维,一概不加禁止,只要以良知统率所思所为即可。

存理去欲。儒家功夫的共性和实质不外乎存天理去人欲,阳明强调时时省察克制,他说:“虽曰常提不放,而不加戒惧克治之功,恐私欲不去。”又《传习录》载:“刘观时问未发之中是如何,先生曰:‘汝但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便自然见。”阳明不主张到思虑未发的状态中去寻找“中”的气象,而是认为求中的方法就是“戒慎恐惧,存理去欲”,待达到完满圆熟的修养境地时自会体验到未发之中的气象。他还反对声色货利,反对抛封建伦理于不顾、不把节制在伦理道德范围内、凭一己私欲放纵无度的行为。但关于声色货利,阳明并非一概否定,而是提倡良知在声色货利上发挥其功用。这就要求人们用道德标准对自身加以约束,反对主义。这启发我们在社会生产水平以及伦理道德许可的前提下,去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条件,满足人类自身需求。

(作者为河北大学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45页,第49页,第157页,第95页,第158页,第169页,第56页,第97页,第49页,第53页,第172页,第101页,第187页,第45页,第51页。

杨少涵:“王阳明论‘未发已发’”,《哲学百家》,2008年6月。

责编/王坤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王阳明“未发已发”论浅思

学习

高向阳:彩云之南的回春妙手

阅读(25)

在彩云之南有闻名世界的西双版纳,它的首府景洪市中心著名的西双版纳南药园附近有一位著名的老中医,他叫高向阳,已在此悬壶济世多年。从白山黑水的东北到西南边陲有万里之遥,是命运的力量使他定居椰树遍布的景洪。高向阳,今年76岁,生于吉林,是中

学习

水族端节文化习俗研究

阅读(28)

水族端节属于文化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具有地方特色意义,对研究水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小组利用暑假及其在三都县实习为期一个学期的时间,同时适逢水族各地端节佳节我们有幸访问到水族村寨端节的浓浓气氛,对照收集数据、信息的更

学习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阅读(93)

本文为您介绍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内容包括贵州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吗,贵州喀斯特地貌发展的条件。贵州受到喀斯特地貌控制,喀斯特地貌研究的程度关系到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对喀斯特地貌成因、演化、分区,及喀

学习

中国最牛捐资助学老人王锦辉

阅读(28)

王锦辉于1923年出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一户贫寒之家,自幼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王锦辉读到小学四年级时,广东战乱四起,家境每况愈下。无奈,王锦辉只好辍学打工贴补家用。35岁那年,他怀揣仅有的20元钱闯进香港。经过艰苦打拼,他一步一步地走向了

学习

古代宫怨诗中的几种怨

阅读(18)

内容宫怨诗集中体现在“怨”,但怨情却各不相同。本文阐述了八种怨情。关键词:宫怨诗怨情一部浩浩荡荡的后宫大戏《甄传》让人看到了清代后宫惊心动魄的争宠献媚、猜忌挣扎。其实,岂止是清代,在皇权至尊的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历朝历代的“六宫粉

学习

王飞龙作品等

阅读(19)

王飞龙作品王飞龙,高级美术师,1946年生,祖籍山西平遥,1979年结业于山西大学国画系,1989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原太原难老书画社社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学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从事美术工作40余年,对漆画进行过研究和实践,为人民大会堂山

学习

绿化工程中整形修剪的作用及方法

阅读(30)

园林绿化工程中,养护工作是关系到植被植物成活的关键工作,整形修剪工作是将树木、地被植物营造观赏效果的精美过程。本文就整形修剪的作用及方法加以介绍,仅供工程施工者参考。关键词:绿化工程整形修剪作用方法Abstract:Iandscapeengineerin

学习

丢勒笔下的自我形象解读

阅读(25)

丢勒是欧洲第一位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画家。作为自画像之父,丢勒的一生对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自我价值一直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这反映在他画过的一系列素描和油彩的自画像上。关键词:丢勒自画像自我形象影响1485年,德国教育在人文主义影

学习

阳朔:延伸攀岩

阅读(19)

山地户外高度,在户外运动中占据着很大的分量。登山、攀岩、滑雪、速降,都建立在山边、崖边。山地户外活动,是为户外活动中最勇敢的人准备的。广东户外圈的攀岩好手,1996年开始接触户外运动,玩攀岩也已经5年,陆陆续续地在广州、深圳、桂林以及

学习

《雪浪花》的记忆

阅读(15)

在我的藏书里,有一本书一直收藏了34年。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5月出版的,书名叫《杨朔散文选》。《杨朔散文选》淡黄色的封面上,盛开着几朵银白色的雪浪花。定价0.68元,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对于一个每天只有0.30元生活费的中学生来说,是一

学习

搜索引擎中的信息抽取技术

阅读(18)

摘要截止2016年,我国网络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互联网上的信息爆炸性的增长,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已经成为互联网研究的重要课题,搜索引擎技术主要摆阔搜索技术、文档分类技术以及信息抽取技术,本文将立足于搜索引

学习

邓石如与文人篆刻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邓石如与文人篆刻,内容包括篆刻大家邓石如简介,邓石如篆刻全集。清代碑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奇葩。任何一种艺术流派和新的文化艺术现象的产生,都是时代所赋予的,是这个时展的再现和反映。正如丹纳

学习

浅谈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血站的应用

阅读(16)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及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输血安全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对采供血工作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中采供血机构必须提供举证的责任。因此,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依法规范采供血从业行

学习

劳伦·康拉德:“洛杉矶甜心”的楚门秀

阅读(49)

美国MTV台2006年开播的热门真人秀《好莱坞女孩》(TheHills)捧红了劳伦・康拉德。这个精明的23岁女孩,正步步为营地进行着她的娱乐界圈地计划。通过连续5季的真人秀让大众牢牢记住她的名字,推出自己的同名时装品牌,还出了一本半自传小说《洛

学习

王阳明思想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王阳明思想,内容包括王阳明思想全文及解读,王阳明核心思想。[论文关键词]王阳明;良知;天理;本心;诠释学

学习

王阳明天理人欲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王阳明天理人欲,内容包括天理即人欲王阳明,王阳明的天理即是人欲。关键词:王阳明;天理;人欲;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