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迎来了一批不寻常的客人――曾在这里被关押和改造的战犯,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参加抚顺战犯管理所60周年纪念活动。参加这一活动的还有当年的管教人员以及当年最高人民检察署东北工作团的侦讯人员等。战犯蔡省三虽已是93岁高龄,仍不顾路途辗转,从香港来到了这个曾被关押、改造、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用他自己的话说,“追随***12年,历经抗战、,几经生死,坐了26年班房”,回顾自己起伏跌宕的人生,蔡省三不无感慨。
1938年,19岁的蔡省三怀着一腔抗日救国的热情,以江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国民***府***事委员会的“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随即被破格保送到中央训练团去受训,很快成为***亲任团长的“三青团”的第一批团员。1941年5月,***创办《江西青年日报》并亲任社长,他提名年仅22岁的蔡省三任总编辑,成为***培植的第一批“太子系”亲信之一。
在赣南时期,蔡省三和曹云霞喜结良缘。当时,***身着长袍亲自为他们证婚。婚后不久,蔡省三夫妇获***批准返回江西老家,组织中国抗日救国游击队,蔡省三任司令,率***抵抗日***。
抗战胜利后,***创办“三青团中央干校”,调蔡省三任“中干校”支团部书记,主持干校的组织建设和***治思想工作。蔡省三感激蒋家父子的信任,提出要把“干校”办成“第二黄埔,***治黄埔”的口号,大力培养“太子系”的人才。蔡省三权倾一时,在重庆的各类重要场所频频出现,以至被称为国府“少壮派”的领袖人物。
1949年,溃败,******要员纷纷逃往台湾。当***撤退的列车经过贵溪时,***特令停车,要蔡省三上车逃往台湾。而不甘失败、一心报效***的蔡省三却要求留在大陆,谋划建立根据地。他以***青年救国***赣东青年服务总队少将总队长的身份,率数十人直奔江西,没想到刚进入弋阳,即与遭遇被俘。自此,蔡省三分别在上饶和抚顺度过了26年的战犯生涯。
蔡省三爱读书,学识丰厚,思维敏捷,有极强的文字功底。正是这一特点,使***垂青于他继而委以重任。也正因这一特点,他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担任了“学习委员”。在被关押的26年中,他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治经济学,学习《***宣言》,用七年时间通读了三遍《资本论》。至今,他仍能大段背诵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著名论断,并能准确地背出出自于多少卷、多少页。
1975年3月17日,根据***建议,第四届全国人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特赦释放全部在押的293名战犯,并给予公民权。3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副***、***副***等受重病中的的委托,在北京饭店接见并宴请全体获特赦释放人员。宣布,获释人员“愿意回台湾的,可以回台湾,给足路费,提供方便,去了以后愿意回来的,我们欢迎”。
只有蔡省三等10人提出回台湾,并被立即批准。启程之后,因台湾当局屡次不批准他们入台,他们滞留香港达140多天。蔡省三曾到港英移民局办理了8次延期居住手续,仍无台湾当局允许其入境的消息。他于是决定长期留居香港。其间,他在中央统战部的帮助下,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妻子曹云霞。居住在香港的蔡省三以从事写作谋生,他每天为香港《新报》特辟的《蔡省三专栏》撰写800字左右的时事评述,开创了香港报业的先河。蔡省三还同妻子先后用本名或笔名出版了《***与苏联》、《中共释俘的来龙去脉》、《赣南忆旧录》、《***系史话》等等。
蔡省三在香港发表的一些言论,引起了病危中的的极大关注。香港《七十年代》1975年9月号刊载的《访***旧部蔡省三》,被新华社《内部参考》连载四期,每期必读。文中,蔡省三凭着对***了解和理解,判断***上台后“三不会”:(1)不会出卖台湾,向外国卖身求荣。(2)不会“投降”大陆。(3)不会把台湾搞乱,而能有一番作为。
时任对***主任罗青长回忆,1975年9月4日,病重中的***看了蔡省三的访谈内容很重视,他用颤抖的手在《访***旧部蔡省三》一文旁边批示:请罗青长、家栋对蔡省三的4篇评论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最好找王昆仑、于右任的女婿屈武等人,弄清真相,以便××(两字模糊)。在这份文件的后面,他一连写了几个“托”字。
虽然,蔡省三20年后才得知***的批示,但每当提起,蔡省三仍激动不已。
远在香港的前战犯蔡省三,虽已是93岁高龄,不顾路途碾转,从香港来到了曾被关押、改造、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抚顺战犯管理所
上***:与当年一同被关押在战犯管理所的日本战犯高桥哲郎(右)多年后再相见
下***:83岁的郑英淑(右)是当年战犯管理所金源所长的夫人,而93岁的蔡省三一直尊称郑英淑为“师母”
蔡省三重回抚顺战犯管理所,站在自己当年的照片前
在《诞辰百年纪念展》中,蔡省三当场作诗,以表达对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看到陈列馆中末代皇帝溥仪的蜡像,蔡省三想到溥仪在改造期间刻苦学习中医,曾为在押战犯坐诊
56号监房1号铺位,见证了蔡省三20多年的牢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