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弟子规》当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是说:听到父母叫唤自己,孩子应马上应答;父母有事要孩子做,孩子应该立即行动,不能拖延;父母教导孩子学好时,孩子应恭敬倾听,要将话记到心里;如果父母批评孩子的错误,孩子态度应该谦和。
孩子听声不应怎么办?
不知道各位家长朋友可曾注意到,平时孩子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时,生龙活虎、反应机敏,而有时父母叫孩子的名字,他们却半天不语,或是慢吞吞地抬起眼睛,神情不屑,如果父母多说几句,孩子就变得十分不耐烦?同学的电话,跑步前进也要接,家长打电话,却总是呼叫无应答?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可小视。倘若任其发展下去,在孩子心中,对家长的敬畏感渐渐消失,父母说话的分量也会越来越轻,“这孩子真难管”、“他个性可强了”、“他不管不顾,也不想想父母多么担心他”……这样的抱怨会越来越多,到那时,父母再多说一句,得到的就是“啰唆”、“磨叽”、“就知道唠叨”。
要想培养孩子的敬畏感,不是要用棍棒教育来强制执行,这里我们有几个小办法,家长朋友们不妨一试:
其一,榜样力量大。在谈及孩子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时,家长的态度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我们得多体谅老人的想法”、“长辈操劳一辈子不容易,多说几句咱听着”……家长之间这样的对话就是最好的教子材料。
其二,不非议叔伯。也许孩子的叔伯、姨舅,或是其父母的同事、朋友,做事有不当的地方,当着孩子的面,最好不谈论,即使提及,也要“就事论事”,不能进行人身攻击,“那么大的人,白活”、“他就不值得人尊敬”……如果家长朋友仅***口头一时之快,那么,这种不良做法,到了孩子那里就积习难改了。
其三,遏(è)制坏苗头,培养好习惯。当孩子第一次没尊重长辈时,家长就应当严厉批评,把坏习惯扼杀在摇篮里。同时,培养孩子好习惯也十分重要:要求孩子出门前和到家后都要主动和父母打招呼,看到邻居要及时问好,别人和其说话时要立即呼应……当把这些做法培养成孩子本能的时候,家长朋友就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呼叫无应答”了。
看来,要想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生活中的小细节也不容忽视。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家长的人生作品,只有用心培养,我们的孩子才会成为被众人喜欢、社会接受度高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