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苗族巴岱仪式音乐是苗族原始的民间宗教艺术,是苗族人民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珍贵的民族文化。然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冲击下,古老的民族文化仅能存在于偏远的山村,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传承的艰难和传承心理的改变使得其生存空间愈加狭小,期望能有更多的目光关注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使其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巴岱仪式;仪式音乐;传承现状
中***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093-01
一、传统性传承
苗族巴岱由祖先传承下来,一代只有一名传承人。一般来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没有儿子继承的老巴岱会传授给自己兄弟的儿子,只有在无人继承时,老巴岱才会选择外传。徒弟首先得学师流传下来的唱本,熟悉祭祀仪式等事宜,在师傅主持仪式时跟随其后当助手。徒弟通常需要七八年方能出师,而且能出师者至多一人。苗族无文字,巴岱学徒在继承师傅衣钵时只能依靠口传心授与言传身教,这给徒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各仪式不同的唱词只能靠大脑全部记住,这也是学习时间长的一个内在原因。汉巴岱的继承规矩与苗巴岱的大同小异,一样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但巴岱扎做法事讲的是汉语,有文字记载,徒弟学习时有材料依据,出师时间较苗巴岱短,所以一般村寨中巫师巴岱扎要多于巴岱雄。
二、创新性传承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苗族巴岱仪式音乐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生存空间愈加狭小。为了更好地传承苗族巴岱仪式音乐,巴岱雄们采取了自创和利用现代科技等方法将巴岱仪式音乐保留下来。湘西花垣县董马库乡双龙镇卧大召村巴岱雄龙玉书是本村唯一一位巴岱雄巫师,现年58岁,祖传第三十九代神坛,已相传七八百年。龙玉书只有一个徒弟,是兄弟的儿子,学成后将成为第四十代传人。龙玉书平时教徒弟时,除了口传心授以外,他利用汉语写下苗语发音,记录下一本独特的巴岱雄唱本。这本唱本外人无法看懂。湘西凤凰县腊尔山镇板拉村大树坡寨巴岱雄吴纪华是本村唯一一位巴岱雄巫师,现年49岁,祖传第八代神坛,是整个腊尔山镇最年轻的巴岱雄巫师。吴纪华在继承神坛时,将师傅的唱词用录音笔全部记录下来。在学习时,如不记得了就会拿出录音笔听。通过以上两个巴岱巫师的做法可以看出神坛传授的困难,巫师们也在积极想办法从而更好地传授神坛。而作为客教的汉巴岱在传承中比苗巴岱更具优势,因此汉巴岱巫师数量较多,神坛也更易传承。
三、传承心理的改变
苗族巴岱仪式音乐属于苗族原始传统宗教音乐文化,自古以来,苗人信奉蚩尤,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神,在特定的时候举行特定的巴岱仪式,是苗族人的传统。就算是到了近代,***府多次下禁令禁止椎牛椎猪,但苗族人仍旧没有放弃本族文化。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苗族人逐渐脱离了原始的农耕生活,苗族巴岱x式音乐生存空间日趋狭小,巫师们在传承巴岱仪式时心理逐渐产生了变化。笔者认为最大的变化是曾经的自发性传承变成如今的被迫性传承。自发性传承是苗族人出于对本族文化的认可,一种自觉传承巴岱仪式音乐文化的行为,而被迫性传承是巫师出于继承的无奈,是巫师对苗族文化断层的急切。
据湘西花垣县董马库乡双龙镇卧大召村巴岱雄龙玉书介绍,曾经的巫师在传授神坛时会慢慢教授,最重要的神技要保留到最后才会传授,而现今,师傅是毫无保留地全部教给徒弟,必须完全按照从前的仪式进行。据湘西凤凰县腊尔山镇板拉村大树坡寨巴岱雄吴纪华介绍,他的儿子不想学巴岱,但是他一定会将神坛全部教授给儿子,并且要他好好传承下去。整个腊尔山镇的巴岱雄巫师数量已经很少了,巴岱不能就此失传。湘西凤凰县腊尔山镇板拉村大树坡寨巴岱扎吴文兴,今年38岁,是巴岱扎神坛继承人,他并不想成为一名巴岱巫师,但是出于继承的需要,他仍然会将神坛传承下去。
四、结语
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传承的艰难和传承心理的改变,使得苗族巴岱仪式音乐的生存空间愈加狭小,不止是巫师,由于苗族人的巴岱信仰日渐淡薄,各类巴岱仪式的程式开始逐渐缩减,在仪节方面不再像从前那样严谨。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成为固守着巴岱信仰的主力群体,年轻人不再相信巴岱仪式,但年轻人才是传承的希望。
苗族巴岱仪式音乐如今只能存在于偏远山区,而这些地方正在被现代观念侵蚀,我们不得不思考,如果最后固守巴岱信仰的人们都不在了,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会不会就此成为历史?笔者作为苗族巴岱仪式音乐的研究者,为此深感焦虑,期望能尽快找到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使苗族巴岱仪式音乐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陆群.苗族巴岱信仰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
[2]熊晓辉.腊尔山地区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个案调查[J].音乐探索,2015,(01):39-47.
[3]陆群.腊尔山苗族“巴岱”原始宗教“中心表现形态”的分径与混融[J].宗教学研究,2011,(01):156-16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CX2016B58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传承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