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了英语基础教育领域在历经国内外各种教育教学思想、理论的碰撞,变迁之后,最终达到了一种高位的融合。继而从文化、跨文化以及跨文化交际这样一些基本的概念说起,探讨了礼貌原则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及其在英语课堂内外交际活动中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礼貌 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
高中英语新课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列出了英语课程必修的5个方面:1、语言技能(6-9级)2、语言知识(7-9级)3、情感态度(7-8级)4、学习策略(7-8级)5、文化意识(7-8级)。从中可以看出:英语基础教育领域在历经国内外各种教育教学思想、理论的碰撞,变迁之后,最终达到了一种高位的融合――在强调双基教学的同时,融合了语言的功能态: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而学习策略的加盟也成为这一态势下的一种必然。
课程的转型一方面是时展的必然要求,而更主要的原因则在于: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本位归属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和践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剧,人际交往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一把利器:从日常生活中简短的对话到国家***间的成功沟通与合作无不借助于此。
那么,如何在课堂内外更有效的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呢?
这要从文化、跨文化以及跨文化交际这样一些基本的概念说起。人类学的鼻祖泰勒是现代第一个界定文化的学者,他认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当代人学家,文化学者张荣寰在2008年3月重新界定文化,阐明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为人类社会的观念形态、精神产品、生活方式的研究提供了完整而贴切的理论支持。“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而在此,我们仅从中西文化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来谈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巧合的是,中西学者都谈到了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准则。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1967)指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特别是所谓“合作原则”。但后来的学者觉察到,谈话双方不遵守合作原则有时是由于礼貌上的需要,所以在讨论合作原则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礼貌的问题。为适应这一需要,利奇(Leech)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这是语用学中一条重要的原则,该原则包括六项准则: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让别人得益。慷慨准则: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赞誉准则: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中国向来有“礼仪之邦”之称,在数千年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规范和礼貌原则。中国学者在吸取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的合理部分的基础上,更多地是从礼貌的文化特征层面人手,深入研究汉民族独特的礼貌现象,并提出了更符合汉文化的礼貌原则,如我国语言学家顾日国(1992)在回顾了礼貌这个概念在汉文化中的历史渊源后,提出了制约汉语言语行为的五种礼貌准则:(1称呼准则:即用适当的称呼问侯对方。它体现了汉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等在现代文化中的积淀和反应。使用恰当的称呼语被认为是最起码的礼貌原则。(2)贬己尊人准则: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要“抬”,要“尊”。以及尊称他人或相关的事物。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夫礼者,自卑而尊人”,也体现了汉文化中的谦虚品德。(3)雅言准则: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人认为是懂礼貌,“有教养”。这一原则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修养和自身的文化素养。(4)求同准则:这与“脸”、“面子”有关。所谓求同,就是注意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它体现了汉文化的“尚同”或“恭敬不如从命”的礼仪。(5)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利益。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这个原则反映了汉文化中“有德者必有言”以及“君子耻有其词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词”的传统思想。
从中西学者对礼貌原则的趋同和差异当中,我们会更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在礼貌原则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大变革,随着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中西方礼貌文化差异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礼貌是一面镜子,反映了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如何有效地运用礼貌原则达到成功的言语交际和沟通,取决于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只有了解和理解了这些文化因素的差异,并且具有成功地与其他文化成员交流的真诚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这种差异制造的交流障碍,进而剔除本民族文化中的糟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文化重组。
英语课堂正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的基础平台,在此,我们试谈礼貌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得体语言,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语言交际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具有主动性,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往往容易产生自卑、紧张、羞怯等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师生的语言交际效果。所以在总的策略上应将学生置于利益中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师生交际中尽量多受惠,克服紧张和羞怯心理,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消除自卑心;另一方面,降低教师在师生交际中的绝对主导,从而建立起尽量对等的师生交际话语环境。
1 以得体的语言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如:
Teacher: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Students:Good morning,Miss Luo。
Teacher:Oh,it’s so cold today。(Holding myhands together)
Students:Yes,very cold。
Teacher:Now,before the class,let’s play a game first,Please rub your hands,and then em-brace your deskmates,(Students do it happily)
Teacher:Are you feeling warm,now?
Students:Yes。
Teacher:OK,now,let’s begin our class,areyou ready?
Students:Yes,(Students are aU very happyand active。)
在这段话中,教师首先和学生交流感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然后通过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融合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像家人、朋友那样亲密、和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为有效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2 使用礼貌、得体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当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他可以说:
A Could you possibly answer the question,please?
B Would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C Will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D Answer this question。
E You must answer this question。
在这五种选择问话中,礼貌程度依次递减,A给听话人留有较大余地,容许听话人有选择的权利,因而显得有礼貌;E则显得说话人不留余地,似乎在发号施令,不够礼貌、得体,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二)适当多鼓励、赞扬学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期待他人的赞美与尊重是人类基本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以赞誉为主。如“Well done!”“Good job!”“Clever!”“How lovely!”这些赞扬性的语言能使学生感到心情愉快,增加自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 多鼓励学生讲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声说英语,不要过度纠正学生口语中的语法错误。首先要肯定学生,让他们有自信,敢于说英语,然后在此基础上提高要求,逐步达到完美。对表现活跃的学生进行奖励,送小礼物或期末成绩加分。
2 分数派送。一个月搞一次小测验,只要新一轮测验较上一次有进步,就有资格享受分数派送,进步越大,得到的派送分数就越多,哪怕是一分的进步都要体现出来。期末考试后,分数派送要作为总成绩的重要参考。很多差生因为受了“惠”而看到了希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三)善于关心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师生语言交际是建立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沟通思想、相互关心和共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的。所以在谈话时要始终注意受教育者的心理反应和感情体验,了解他们对语言的接受能力和精神准备程度,选择适当的言语方式,把情感融汇在具体的言语之中,使受教育者透过语言体验到真挚的感情,在思想上引起共鸣。
1 记住学生的名字。这样可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增加了学习积极性,也利于教师顺利组织教学。
2 注意师生交流。上课时面带微笑,尽量增加在学生中的走动,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学生走神了,可以摸摸或拍拍他,他们会立刻欣然改正。课下多和学生交流,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情况,较弱的地方及时得以补充。
3 归因转移。学生成绩差,犯错误了,不要把原因都归在学生身上,要帮其找出外在因素,并认真加以解决,学生正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成长。
课堂教学离不开言语交际,尤其是语言课堂教学中,语言既是教学目的,同时又是教学工具。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否礼貌对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礼貌原则,师生间就可以营造一个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助于缓和课堂气氛,减少与学生之间的摩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礼貌原则作为制约日常交流的规则准绳,客观上为人们顺畅地往来沟通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同时也为人们研究言语交际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心理存在的巨大差异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更多地从跨文化角度去思考、揣摩、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