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夏老师您好!我们单位新换的领导喜欢端架子,和以前的领导完全不是一个风格,这让我很不适应。请问我该怎么办呢?(宁夏:杨云霞)
A身居官场,总会不时看到一些新鲜事。我身边有一位年轻干部,被组织上突然提拔为领导,他担心自己太年轻在单位里压不住阵,于是就向一位老领导请教有什么好办法。老领导便面授机宜:在官场混,尤其身居领导之位时,要学会端架子。年轻干部闻言如获至宝现学现用起来。这架子一端,果然就端出“领导”模样了:原本思维非常敏捷,说话时快言快语的,现在一开腔就变成了“这个呀,啊,啊”;原本待人非常热情,见面时都主动地跟别人握手,现在见到熟人,他最多向前迈一小步,然后站在那里矜持地半伸着手,等着别人前来相握;原本举手投足非常自然的,现在一举一动都学伟人状,常常是一只手插腰,一只手在半空中一挥,一派指点江山的样子。
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下属却觉得领导就应该有领导的样子,领导必须要端端架子,“官威”才能出来。倘若某位领导平易近人点,有的下属在领导面前就变得非常放肆,有时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这也就难怪古往今来那些身居高位者,为何总要将架子端得足足的了。
刘邦打江山时,用的大多是杀猪屠狗之辈。打下江山后,这群蛮汉连一些基本的礼仪都不遵守。这时叔孙通建议说:你现在当了皇帝,就应该端出皇帝架子来,这样那些下属就不敢无礼了。无奈,刘邦便叫叔孙通试试看。叔孙通带领30多个儒生加班加点拟定了朝仪,反复演练了一个多月后正式推广。举行朝仪那天,“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礼毕,举行正式宴会,诸人依尊卑逐次向皇帝祝酒。酒过九巡,执事言罢酒。有不合礼仪者,御史***当场将他们弄出宫殿。整个仪式下来,“无敢喧哗失礼者”。刘邦感觉爽透了,非常高兴地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刘邦就这样半推半就地将皇帝架子端了起来。这官架子一旦端起,任何人都会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都舍不得放下。在历史与现实中,有的领导即使自己不愿意端官架子,但总有那些下属争着替他端茶倒水,拎包推门,无形中也就将领导的官架子端了出来。关羽和张飞就是这样替刘备端出官架子的。
当年刘备收下马超后,觉得马超很有才,非常喜爱他,便将他提拔为平西将***,封都亭侯。马超这人太容易膨胀,见刘备这样宽厚地对他,便开始翘尾巴,每次跟刘备说话时,都直呼其名。关羽气得非要将马超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杀掉不可,无奈刘备不同意,。倒是一向更为暴躁的张飞,这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马超这小子不懂礼貌,我们可以教教他,给他示范一下。”第二天,刘备会见诸将时,关羽、张飞没有入座,而是佩带着刀剑站在那里。马超进来了,他大摇大摆地坐到座位上。然后朝四周座位看了看,很奇怪关羽和张飞的座位是空的,抬头一看,却发现英勇无比功高盖世的关羽和张飞,此时像小学生一样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不敢入座。马超大吃一惊,羞得满脸通红。从此对刘备尊敬有加,不敢有半点失礼之处。
由此可见,对于那些不懂规矩的下属,领导有时适当地端端架子,倒也无伤大雅。但事实上,许多人都只是为了所谓的“官威”而故意去端架子。他们装出一幅官威凛凛的模样,其实只源于他们内心的怯弱与不自信。
说得直白一些,“架子”其实就是一种距离感。距离感不仅会给领导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受,而且还为他处理人际关系及***务提供了一个回旋的余地。许多领导正是靠着这种距离感来实现真正目的。
架子大的领导,无非喜欢排场死要面子,你要下的功夫就是怎么把他托起来给足面子,自己的事又能办成!必须合理用好自己的关系旁敲侧击,还要投其所好。多说无益呀,自己在官场里好好混吧,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看你的悟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