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个人,对日常实践尽心,对平凡岗位尽职,对自己“一口辣椒就可以吃一餐饭”,个人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
朱熹道:直谅朴实,处事不苟。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个人,对分内工作尽责,对身边事务尽力,对工作“废寝忘食而如履薄冰”,集体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
他自己常常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生”。他就是这样一位质朴无华,却时时让人感动的人――
做的是平常人,行的是寻常事,不求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求勤勤恳恳地耕耘,不求彪炳史册的功绩,只求兢兢业业地劳作,不求名垂千古的荣誉,只求无怨无艾地奉献。即使躺在病床上,放心不下的仍然是挚爱的工作、患者的期盼、学生的论文。
李康华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大外科主任、骨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在湘雅医院,熟悉他的人都叫他“师傅”,在他们眼里,李康华是一个可敬又可爱的医者、师者、长者。
2月21日,身患糖尿病多年的李康华突然病倒了,他连续发生腹泻、大叶性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急性腹膜炎合并腹腔积液、阑尾炎,后又继发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生命垂危!
22日上午,李康华被推进手术室。湘雅医院组织最好的医生,全力救治李康华。功夫不负有心人。手术相当成功,李康华再一次从死神身边挣脱回来。“湘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坚持干下去”,手术后清醒的李康华,睁开眼所说的第一句话。
熟悉李康华的人都说,他是累倒的。
立品勤慎尽责
“属于你的担子,你必须去挑,你不能推卸或者逃避,否则就是逃兵。”
――李康华
在同事眼里,李康华是典型的“拼命三郎”,在工作上凡事都亲力亲为,似乎永远都有做不完的事儿。年近花甲的他,每天早晨8点之前就来病室查房,离开病房比谁都晚,经常在办公室工作到深夜。骨科的护士们都说,这里的病人情况李教授最了解,哪个病人的病情严重了,他比谁都急,哪个病人转危为安了,他比谁都高兴。他的学生高曙光博士说:“其实像李老师这样的老专家,不用天天来上班,何况他有糖尿病,每天都要注射胰岛素。但他还是坚持天天查房,而且绝对比其他人都早。”病倒的前一天,他连续做了5台大型手术,在手术台前站了整整10余个小时……
“每次给他打电话,他都说自己在忙,三言两语就要挂电话。”谈起李康华,现在北京某高校任教的女儿是又爱又怨,“我爸太专注自己的工作,一忙起来什么都忘了。”李康华很忙,从2008年到2011年整整三年没有进行一次体检。在普通人看来,“医生三年不体检这档子事听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每次妻子提醒他去体检,李康华总是说,“等事情处理完再去”。要是被“逼急了”,他就使出杀手锏:“我是医生,自己的身体情况还能不知道么。”妻子心里明白,李康华不是不想去,而是真的没时间。
“当医生累,当一名好医生更累,这是职业性质,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就要做好。”李康华说,医生其实远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光鲜,“在湘雅医院,平均一个医生每天的门诊量少则60,多则90。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许多医生都‘舍不得’上洗手间。”他曾经一天做了大大小小7台手术,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连轴转,硬是在手术台上站了近10多个小时。每天的超负荷工作,让很多医生都透支着健康,甚至生命。
“我知道自己有一天会扛不住,但是属于你的担子,你必须去挑,你不能推卸或者逃避,否则就是逃兵。”李康华说,人站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就要去尽相应的义务,“很多人说我是全国劳模,劳累就是我的宿命,但我更愿意相信那是责任。”
李康华就是这种人,他从不会把“劳模”挂在嘴边,而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病房、手术室、实验室、教室、学术会议……多点一线的生活,李康华坚守了数十年。在他看来,这样的生活“尽管单调却有意义”。
立德精诚仁爱
“医者,必须业务精熟,这关乎病人生死;必须怀有仁爱之心,这是职业操守。”
――李康华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湘雅医院每天的门诊量近万人,在这里“南腔北调、老弱残健、贫富农官”不一而足,但在李康华眼里他们只有一个名字:病友。李康华时常要求身边的医护人员:病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医生必须尊重病人、关心病人、爱护病人,把他们当朋友看。
“其实更多的时候患者是渴望从医生那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他们渴望听到医生耐心地解释病情,他们在意医生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触摸,甚至一句提醒,这些看似很随意的东西,却蕴含着医生的职业真谛。”李康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做一台手术,李康华都要和病人认真交流,包括术前的心理劝导、术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术后的康复***法,甚至不该做什么动作,不该吃什么食物等小细节都不放过。作为大牌教授,李康华坦言自己面临的诱惑很多,但从医36年从未收过一次红包。
李康华的书房里有一幅毛笔字,那是他最珍爱的礼物。2008年3月,医院收治了一名已奄奄一息的车祸患者,但因为肇事司机已经逃逸,病人家属一时间联系不上,病人处在无人管无人问的状态,一分一秒都可能是生与死的差别。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作为科主任的李康华捐出了自己刚发的工资。全科同事不由自主地捐出了自己的爱心,帮病人及时垫付了3万元医疗费。李康华亲自主刀,挽回了患者生命。直到手术完成后,病人家属才联系上。病人康复后,亲手写了一幅书法,并裱好赠予李康华。“这是病人的一份心意,弥足珍贵。看到它,你就会感到一丝欣慰。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李康华说。
医生这个职业之所以让人景仰,是因为医生的双手能“起死回生”。无论对待什么样的患者,李康华都是不抛弃不放弃,“哪怕是一丝希望,如果你放弃了,就是零希望;但你一旦努力,就可能变成100%的成功。”治病救人,医生的业务能力最关键。
“戒、慎、恐、惧”是我国医学泰斗、湘雅老前辈张孝骞先生的座右铭。李康华说,张老的这句话激励了自己40余年,“未敢有一丝懈怠”。尽管在临床医学领域造诣颇深,但李康华却始终“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用科学的态度谨慎对待每一个病例,精琢细磨,反复推敲,因为“每一个病例都是一个研究课题。”每做一台手术,李康华都会仔细分析患者病情,并和以往类似的手术做对比,务必做到胸有成竹。
作为一个知名的临床医学专家,在4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李康华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拯救了无数的重危病人。他注重临床科研创新,开展医疗新技术40多项。他自行研制出四肢骨折内固定的系列器械,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他主持建立了湖南省第一个同种异体关节库与同种异体肌腱库;他开展了湖南省第一例“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他在国内最早开展了“腰椎间盘置换术”,率先在亚洲开展同时置换三个腰椎间盘假体的手术;还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及大量复杂的人工关节置换与翻修手术。
立仁,大爱无疆
“我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只要做医生,只要能给病人看病,足矣。”
――李康华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1972年,李康华被推荐进入湖南医学院(1953~1987,原湖南医科大学),从此便与“湘雅”结下了不解之缘,彼此骨肉相连,不离不弃。入学一年后,李康华即光荣加入中国***。1975年,毕业留校至今,李康华一直奋战在湘雅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从学生到大牌教授,从实习医生到中国医师,李康华在湘雅的医学殿堂已经奋战了36个春秋,救人无数,载誉无数,育才无数:
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身患糖尿病的李康华主动请缨,随时准备入川抗震救灾。5月14 日,李康华拖着虚弱的身体随湘雅医院医疗队驰援四川。到达目的地后,李康华所在的湖南医疗一队被安排到彭州市中医院,该院受地震影响,楼房墙壁震裂,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简陋的手术室,连门都没办法打开。见此情景,李康华急了,马上与医疗队员一起,利用救护车运送过来的手术器械和帐篷,就地赶建一个“战地医院”手术室,紧急救助伤员。一个晚上,李康华和医疗队成员没合眼,连夜建成了自己的“野战医院”手术室。第二天一大早就有4个重伤员送来手术。医疗队借着简单的照明灯和手电筒做起了手术。清创、包扎、打石膏、止血……一连10多个小时,在李康华的指挥和主持下,做了7台较大型的手术,没有人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为了控制自己的病情,平常工作时李康华每天需注射15个单位胰岛素。很多同事担心他这个糖尿病人不能上前线。他想,实在不能按时打针吃饭,大不了加大胰岛素的量,只要有胰岛素,我就没那么容易倒下。因此,在手术前,他都先为自己注射20单位胰岛素。高强度的工作和反常的气温,使他抵抗力急剧下降。期间,他又患上了重感冒,嗓子痛得讲不出话来。家里带来的感冒药吃完了,打胰岛素消毒的棉签也用完了,他就叫助手去药店买。他说,绝不能在医院拿药,因为灾民更需要药品。
在入川的13个昼夜里,李康华做了61台较大型骨科手术,给自己注射了260单位胰岛素;在手术台上经历了10多次余震,自己每天只休息4、5个小时。他说:“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完成最多的工作!”因为多争取一分钟时间,就能多救活一个生命。哪怕是用自己生命的代价,来换取减轻灾区同胞的痛苦。由于在抗震救灾工作中表现特别突出,李康华被中共中央、***、中央***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并得到***、***的亲切接见。在湖南省卫生医疗系统,受此殊荣的仅李康华一人。
“我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只要做医生,只要能在湘雅给病人看病,足矣。”李康华说。
李康华,中南大学骨科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骨科主任、运动医学科主任、湖南省关节外科中心主任、湖南省骨科腔镜质控中心主任、湖南省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批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975年湖南医学院毕业留湘雅医院骨科工作,1987年获医学硕士学位。骨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后导师,***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重大课题组评审专家,全国骨科学会委员。
主攻方向为骨关节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擅长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尤其是复杂的人工关节置换与翻修手术(***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损、多关节畸形、股骨头坏死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
李康华大事记:
开展医疗新技术40多项,研制四肢骨折内固定系列器械并成功应用于临床;
主持建立了湖南省第一个同种异体关节库与同种异体肌腱库,并开展了湖南省首例“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
国内最早开展“腰椎间盘置换”的专家之一,率先在亚洲开展同时置换三个腰椎间盘假体的手术;
国内较早开展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2008年湖南省医学科技一等奖(20080106)――人工椎间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1项;
200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第五届中国医师奖、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及先进个人;
2009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94164-J2-056-R01)――人工椎间盘置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1项;
个人专利:
可滑动加压的髓内钉(ZL200820052985.2)――实用新型专利;
带内螺纹锁定孔的髓内钉(ZL200820052984.8)――实用新型专利;
三维接骨板 (ZL93234618.9)――实用新型专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李康华:只要能给病人看病,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