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轮胎尖叫的声音,
听见冲上红区的引擎声,
排气管不停地低吼着,
涡轮叶片演奏出的高频,
这一切组合成一部交响曲。
我们握着方向盘,
用脚下的三块铁指挥着,
平凡的克隆机器遍布大街小巷,
我们高高在上。
疾驰,超越过所有理性的目光,
我们像艺术家般疯狂。
――网友最痛青春送给“二环十三郎”陈震的诗
2012年1月,在一家名为“汽车之家”的知名汽车网站里,来了一位名叫陈震的小伙子,为这家网站做汽车评测视频的外景主持和撰稿记者。一开始,网站里的同事并没有过多的注意到他,他所参与的节目也是马马虎虎,虽然有些视频的编辑制作极有创意,但在“眼球效应”极为重要的互联网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菜鸟记者实在引不起人们的“点击”欲望,直到有一天……
“陈震,你就是传说中的‘二环十三郎’啊?”当一位同事满脸崇拜的拿着一张微博上的照片惊叫着跑到陈震的办公桌前时,同事们才知道了这位不声不响的腼腆小伙原来是当年名震京城的“二环十三郎”。一时间,“二环十三郎”在‘汽车之家’做记者的消息不胫而走,网上他主持视频的点击率翻着倍数的往上涨,甚至专门有慕名而来的车友跑到他的办公室索要签名……
“二环十三郎”这个名号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故事还要从2006年说起。
创造北京公路最快传说
十三郎的故事最早开始于电影《头文字D》刚刚上映时,那会儿,有关速度和梦想的一切正在被年轻人狂热追捧。
当时有人说,北京有一群玩车的年轻人,他们的速度并不亚于周杰伦在电影中的表现。他们也有自己的江湖称号――二环十三郎。
传说中,这个用时间作为自己字号的年轻人,拥有一辆并不出名的白色战车,屡屡在夜间出没。在他们的世界里,速度就是标杆。而他们的圈子起点从北京二环钟楼过街桥处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这是十三郎自己的圈子。2005年的夏天,二环十三郎确定了自己圈子的价值和话语体系:他最终完成了13分钟绕行二环一圈的纪录,并树立了自己“十三郎”的名号。
2006年2月10日晚9时47分,北京交警大队监控中心发现,东二环朝阳门北向南方向主路上出现两辆飞速行驶、“咬”得很紧的轿车。两车反复并线、疯狂穿插,所过之处,险情不断,不少受惊车辆几乎发生碰撞。
10分钟后,这两辆车已经到了西二环的复兴门桥――交警说,在当时的时间段,从朝阳门出发绕二环至复兴门桥,一般的司机需要30分钟。
北京市西城交通支队西四队副警长康晓利用了4分钟时间赶到了复兴门桥2公里之外的阜成门桥――但却发现,两辆车已经绝尘而去。
9时59分,车辆到达西二环和北二环交接处的西直门桥。前来封堵的交警熊立***说,“因为车速太快,没办法截,然后我就马上赶到西直门桥南出口处,把二环路四条车道全都给断掉”。最终,在全被堵塞的车道中,两辆飙车的改装车被逼停,驾车的两个年轻人被北京警方以“危险驾驶”的罪名,治安拘留了15天。
北京交警在调查时,发现驾驶其中一辆车的年轻人竟是网上流传的飙车名人“二环十三郎”,这个名称的由来源于北京的“飙车”圈子里一直流传着的一个传说:曾经有个车手在晚上9点时仅用时13分钟便将全长37.2公里的二环路跑完一圈。
北京警方经过计算,这样的车速相当于每小时的平均车速达到了150公里,是预定车速(60至80公里/小时)的2倍,每分钟窜出去2500米,每分钟超过266辆汽车。当时算出这些数据时,北京警方并不相信,认为在车流量密集的二环路即使最厉害的车手也不可能跑出这样的成绩,直到他们在监控视频上目睹了这次飙车之后,他们才最终确定,“二环十三郎”是真的。
之后,“二环十三郎”在被警方拘留15天之后,通过网络宣布,自己今后将不在公路上飙车,并劝诫所有热爱飙车的人“不要在公路上危及他人生命”。
他就是陈震。
爱车如命的车痴
“不抽烟、不喝酒、不玩网游,我就剩下开车这么一点爱好了。”
男人都喜欢发动机,迷恋速度。这话用在陈震身上,绝对不过分。
早在2005年年初,为方便联络和组织活动,陈震在网络上建了一个论坛,名字就叫“二环”,并和张缙、张博等人商量未来组建一支“二环战队”。在论坛创建的那天,他就在公告中贴出标语:“我们是可以创造北京公路最速传说的人!”
《头文字D》播出后,坛子里的人从六七个猛增到一百多个,不少外面的人向“二环战队”发起挑战,全部由陈震应战,有战必胜。“二环,张博大概跑了两三次,张跑了四次,我跑了十次。”
他们喜欢极速,但总是很难用言语解释清楚那种对速度的感觉,因此总是重复这几个词:“爽啊”、“刺激”、“兴奋”、“如履薄冰”。或者,还有一点点征服感。
“必须双手握方向盘,精神高度集中,人和车都感觉浮起来了,下坡超车有时会紧张得心怦怦直跳。”玩过飙车的人都说,这种从极度紧张到放松的体验会让他们上瘾。
而陈震的极速体验就像他这个年纪的人喜欢蔡琴的歌一样另类:“极速时我特平静,车里也突然特别安静,只剩下车子不断加大的噪音。”
陈震说,他平时都开得挺慢,只有跟朋友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的路上,或在二环竞速时,他才会恢复男人的竞争本性,让车子尽量地快起来。
陈震过去曾是一个玩摩托车的公路暴走族,他用摩托车创造的极速是315公里/小时,在北六环。玩摩托的那两年里,最严重的一次他撞断了腿。
用自己的那辆宝来,在北京的四环,陈震曾经创造过时速230公里的纪录;用朋友的奥迪A4,在北京的五环,也“豁”出过250公里/小时的极速;2008年11月的第三届全国短道运动会04赛1.8T组的比赛,他拿了第一。
人们因此常常忘记这个开车有点玩命的大男孩也是个凡人。“有时车太快时我也会害怕。”他解释道。而飙车确实也给他和自己的朋友带来了诸多的惊险,甚至有时命悬一线。
今年已经26岁的陈震现在觉得“二环十三郎”意义已经不大,“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二环十三郎”是对陈震飙车速度的尊崇,不过,这个速度的创造者并不喜欢这个称呼,甚至一提起就生气。“我从来不在外边用这个名称(二环十三郎),我特别烦有人这么叫我,听到别人这么叫我时我就觉得人家这是在说:嘿!这就是那大马路上飙车的傻子。”
陈震和玩改装车圈子中的大多数人一样都是北京本地人,没有正式的职业。读了3年计算机大专之后到一家软件公司做了3年软件开发,接着辞掉工作变成了一个标准的有闲也不缺钱的飙车族。
18岁时,家里给陈震买了辆富康,他没有改装,一年后卖掉换成了菱帅。“拐弯侧倾太大就换避震器,刹车不好用就换刹车皮,轮胎抓不住地就换轮胎。”慢慢地,他进入了改装行列。没当记者之前,陈震也有自己的渠道赚钱,他兼着做一些汽车用品店的销售代表,给各个汽车改装店送货。
人们对他和飙车族的好奇,使陈震觉得不理解。“就像有的人喜欢打游戏,有的人喜欢踢足球或打篮球一样,我们不过是一帮喜欢玩车的人,和其他年轻人没有什么不同。”
对自己的家世,他也保持一贯的低调。“这和这(指飙车)又有什么关系?”他几次转移话题。
和圈子里的大多数人一样,陈震也渴望成为一个职业车手,如今,已经不在公路上飙车的他早已是中汽联的注册车手,“现在,车手是我的第二职业,有时间我就回去参加一些比赛。”
想创造一个新“传说”
现如今,对于之前的事情,陈震说,他需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但他不喜欢看关于他跑二环这件事的任何评论。“我喜欢车,喜欢刺激,所以我跑二环。当然我也付出了代价。挺简单的一件事情,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去评论呢?”他反问道。
“我想做个低调的人。”这是陈震最大的梦想,认真的工作,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我仍然热爱汽车,我的车手和记者的职业也让我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而且是多项选择梦想的机会。”陈震笑着说,“要么就是一个很牛的车手,要么做一个很牛的汽车记者,两者我觉得都有机会。”
但对于公路飙车,陈震的话耐人寻味:“只要不是在赛场,我坐别人的车,别人要是开快了我就害怕,碰到有人在路上加塞,我就停车让别人先过去,说不定那加塞的人真有什么急事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二环十三郎”陈震:曾经有些疯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