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价值却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
这是一则有思辨色彩、富有哲理的材料。
1.明确命题人贬前褒后意***。命题人用“自认为”一词批评“做有用的事”的人。同时用“喜欢”一词肯定“做些无用的事”的人。写作时如果褒前贬后,则属于走题。
2.明确关键词的深刻含义。前句的关键词语分别是“有用的事”“价值却不大”,后句的关键词语分别是“无用的事”“后人受用无穷”,前后两句使用了对比手法。下面用表格的形式诠释相关内容的深刻含义:
3.总结核心观点。这则材料的核心观点是:批评社会上那些急功近利追逐个人利益的短视思想或者行为;倡导人们追求精神提升、情感滋养的具有长远眼光的思想或行为。
三、立意
立意的重中之重是,通过道理论证把“有用”“无用”以及“有用和无用的关系”论证清楚,能否做到这一点是立意方面得分高低的一个分水岭。
四、例文醉翁之意在酒还是在山水?
倪子华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价值却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做事之前先讨论“有没有用”,那做事之人已降了个档次。用“有用”之说作为做事的先导,其带有的强烈的目的性暗含了做事之人内心的抵触和甚微的兴趣。
这便是“醉翁之意在酒”。
范进这醉翁可算醉得不轻,一心把中举后飞黄腾达的日子当作美酒,几十年的留级经历,举人是中了,却落了个痴呆的下场。原因何在?范进考举人的目的完全不是源于内心的兴趣,而是受功利的“有用”诱惑,从而被“驱动”着,像机器一样完成了“要中举、中举了、人痴了”的过程。他认为的“有用”“有价值”,更多地代表着一种强烈的利己主义。支撑其做事的目的也大都来自对功利的欲望。
这也是说为什么有人自以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价值却不大的原因。归根结底,醉翁之意在酒,那他得到的最多也只能是酒,甚至可能是品不出酒味的白水――就像范进中的那“举人”。
高考百日誓师会上,听见“不上北大上清华”“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口号,常让我悲从中来,不禁想起几十年前当被问起读书目的时,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青年。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学习?仅仅是为取得名校的录取通知书然后找个好工作吗?
“不是。”但这个声音不属于这个时代。因为当周围的人都在为其“有用”的目的而麻木地做着习题时,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做违背内心的毫无价值的事。但在急功近利的时代,一些反抗是无力的。正如你对你的同学说:“你明明讨厌英语为什么还学”时,他说:“你真傻,真的!我只知道我考的比你高。”
苏格拉底常在街上问年轻人哲学问题,人们都怀疑他,认为他在做无用的事,可苏格拉底做出的贡献却无法被质疑。
可他为什么在当时不被理解呢?因为他是唯一一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人。他明白自己要的是精神的富足,追求的是传播自己的哲学思想,所以看似做着无用之事,其轨迹都是以初心为前导的。
做事有没有“用”,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山水中的醉翁,不屑于那聒噪的酒场。
【简评】
“有用”“无用”之辩,因为“历久”故才“弥新”,在当下,思考这一命题是寻找“我在”的方
向。本文引用《醉翁亭记》的名句,层层剥笋,形象又轻松地完成对“急功近利”的批评,结尾
提出自己的建议:做一个精神富足的人。
无用之用
赵家
何为有用?何为无用?
有个简单粗暴的判断方法:满足人的需要即为有用,反之为无用。
随之而来的结论是,有用的就要珍视,无用的就要舍弃,而这正是庄子极端反对的。
无用之用,这本身略带矛盾的话在现实中一次次出现。当电磁感应为无用之物时,它被冷漠嘲笑视作;当莫高窟经文为无用之物时,它被遗失忽视无人知晓;当《海国***志》为无用之物时,它被封存入库弃之角落。
经由种种事例不难发现,最初的判断标准是何等荒唐可笑,这样的判断只会让明珠蒙尘,宝剑失锋。
真正做出判断的是时间。
视之无用不过此时此刻,而视之有用为彼时彼刻,只需将现在的需求加诸其上,就永远难以认识到无用之物未来的价值。
茨威格给玛丽女皇写过一句:“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不知简朴之用,不知责任之用,不知民心之用,这些她眼里的无用之物将她送上了断头台。而冯谖替孟尝君烧掉的契据则替未来的孟尝君支付了保命的账单。
无用之用不在现在,而在未来。
令电磁无用的是当时的技术限制,令经文无用的是当时的无知,令《海国***志》无用的是当时的自满。
这些东西当时无用,却变为了后人受益无穷的宝藏。再想想将数码相机技术抛之一边的柯达公司,就不得不叹一声:“谁说无用?”
在不明白无用之用时,简单地判断无用有用,庄子一句:“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便切切实实地证明了这不是无用,而是不知其用。
短视近利,不知其未来之用,小孩子忙忙碌碌地学着奥语奥数,年轻人选择专业时一味追求有用的热门专业,中年人急匆匆地做着一个又一个的临时决定,一代又一代的人犯着相同的错。
人为了片刻欢愉或随波逐流蒙上双眼,将“无用之物”从自己的世界远远丢开,却殊不知自己丢弃的是未经打磨的珠宝原石。
事实上,那些捡到原石的人,喜做无用之事而得到回报的人是真的认为自己所为无用吗?或多或少,他们都察觉到了无用之用,只不过他们做的事,有用之处有点远。
理解之后才能明白,为什么有些人用十几年的时间打磨一部书,有些人可以花费数十年的时间冥想枯坐思考人生,又有些人可以将毕生精力投入一个理论研究。然后现在才有了《史记》《红楼梦》,才有了,才有了科学的基石。
当无用之物在未来大放光彩,后人在庆幸享用时,会不会想到有多少前人悔不当初,又有多少无用之用尚不得为人所知?
【简评】
如果把“眼前之需”作为标准,那么“无用之用”的价值就永远无法认识,这是文章前半部分论证的内容;判断“无用之用”的标准不在“现在”,而只在“时间”,只在“未来”,这是文章重点论证的内容;联系现实――教育、择业、文学研究等,通过正反对比,揭示“无用之用”的价值,这是文章后一部分论证的内容。文章起承转合,脉络清晰,语言老练,几乎没有学生腔,充满杂文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材料作文:有用和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