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有着特殊地理环境,千百年沉积而成的黄土高原之中生活着善良朴实的陕北人,也孕育了陕北人生活上多彩丰厚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高原之外的人来探索,来寻觅,来感受。
民俗由环境生活而形,是千百年来人们的劳动、生活习惯的演绎,是情感与信仰的产物,也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作为一个陕北人,多年来的奔波探访,使我对其中的一部分民俗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拍摄了相当数量的民俗照片,在这里我把自己对陕北民俗的一些积累、活动时间和拍摄方法上的认识,给对陕北民俗感兴趣的朋友做简单的介绍。
陕北民俗摄影的时间
陕北的重大民俗活动大都集中在春节前后,其中以春节后为多。
陕北有句俗话叫“忙腊月,闲正月”。为了能过一个宽松愉快的春节,人们会在年前便把春节和一个正月的年茶饭都做好,在正月里人们就不用再为吃而去劳作,余下的时间便用来走亲访友,闹红火、赶庙会,享受过年的快乐。
陕北有种说法,不到“人七”不出门,陕北人认为年三十并不是给人过年,而是给鬼神过的,是祭祀神灵,超度亡魂的日子。从正月初一至初八,每天是一种动物的年,初一鸡,初二犬,初三猪,初四羊,初五牛,初六马,初七人,初八谷。因为初七是给人过的年,所以,陕北人习惯上把初七这天称为“人七”,相当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大年初一,预示着从这天开始陕北人开始了新的一年。因此,在“人七”没过前,一般人是不外出的,都守在家里,只有等“人七”过了,人们才开始走亲访友,闹“红火”、赶庙会。所以,陕北的民俗活动大都在初七之后开始,一直会持续到正月十五,有的地方会延续到农历二月二方才结束。
虽然春节前陕北看不到红火热闹的场面,但却能看到村头磨面,山村扫窑,贴窗花、炸年糕等习俗。
陕北民俗旅游摄影路线与时间
现在陕北的交通很发达,延安的飞机可直航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榆林机场也有飞机到达北京;火车也有北京、上海的旅游专列;高速公路更是四通八达。外地来陕北采风的朋友除自驾之外,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交通方式。
从时间上安排,正月来陕北的朋友不用太早,初四来就可以了,从西安方向来的朋友可以先到宜川的黄河壶口,看看有着“天下黄河一壶收”美誉的壶口瀑布在冰冻后的奇特景观。宜川胸鼓也称花鼓,是著名的陕北三鼓之一。
初五到达***圣地延安,登宝塔山、清凉山,感受枣园灯火,参观杨家岭***旧址。陕北秧歌别具特色。
初六沿着210 国道到达延川县,延川县土岗乡小程村是一个位于黄河岸边的古老山村,这里汉代夯土古城遗址清晰可见, 胡人遗留下来的千年古窑至今保存完好,陕北秧歌、布堆画、刺绣、剪纸等民间艺术在这里随处可见,同时这里也是天下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所在地。村里有农家乐可食宿。
初七返回延川沿210 国道继续北上,进入榆林市境内,途经清涧、绥德、一直到达米脂县。沿途能遇到扭秧歌、沿门子拜年和陕北农村娶媳妇。绥德被誉为天下名洲,县内有扶苏墓、蒙恬墓、蕲王庙等景点,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便是绥德人,县城内通往米脂的路口有韩世忠巨大石雕像。从绥德开始沿着无定河走,无定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说的就是这里。绥德和米脂中间有个叫四十里铺的地方,是陕北石雕的重要聚集地,俗话说米脂婆姨绥德汉,绥德人的粗犷与精巧在石雕工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传说三国中的吕布就是绥德人。
初八的路线可安排在米脂,米脂县古称“银州”,是李闯王的故乡,相传中的貂蝉故里,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当地盛产小米,“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老城内石板铺就的街道古朴典雅;李自成的行宫坐落在北门外的盘龙山上;距城仅1.5 公里的黑龙潭是西北影响很大的道教场所;杨家沟***旧址马氏庄园的新院,将西方建筑风格和陕北窑洞建筑文化巧妙的融为一体,既体现了西方建筑之典雅,又反映出陕北窑洞建筑之雄浑,堪称中西建筑风格结合的典范;城东米佳公路沿线15公里处桥河岔乡刘家峁村始建于光绪十三年(1874)的姜氏庄园是陕北窑洞建筑上的精品,中华汉民族建筑的瑰宝,汉民族建筑典型。
初九赶到佳县白云山脚下的谭家坪村,谭家坪是佛教、道教、天主教三教合一的村子,村中有古庙,村南头有西班牙神父聂长春主持修建于1900 年的天主教堂,每年的正月初九村里都要举行道教传统习俗“放社”。白云山是西北最大的道教圣地。佳县古称葭芦古城,兴建于宋元丰年间,历史上素有“铁葭州”之称。位于城南青沙岭半山腰的云岩寺建于宣和四年(1122),寺内石刻造像,栩栩如生,弥足珍贵。佳县城是《东方红》的故乡,每天早晨县城里依然响彻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这首红色***歌曲。
初十早上可以在佳县黄河岸边拍摄香炉寺日出。香炉寺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位于县城东侧香炉峰上,形似香炉而得名,素有“万里黄河第一景”之称。
正月十一、十二佳县通镇周边有醮会,醮会是一种道教传统庙会,规模宏大,往往是几个乡数十个村子共同办一个会,具体地点不定,活动在参加醮会的所有村舍中轮流举行,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面孔使得醮会更具特色。
正月十三、十四横山马坊举办牛王大会,牛王会是一种和“春牛”有关联的活动,据考证分析,牛王会或许跟佛教中的水陆法会有关,牛王会场面宏大,活动内容包括九曲、升幡、跑马射箭、唱戏等诸多项目,场面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在榆林境内实属罕见。
正月十五榆林、延安各县城都有精彩热闹的场面,各乡镇都选出本乡最好的秧歌队到现城参加会演,延安市的秧歌会演场面宏大,参加队达数十家,除秧歌之外,延安三鼓,跑水船,踢场子,耍龙舞狮一应俱全。
民俗摄影装备
来陕北摄影采风因其时间紧,路线长,环境狭窄的因素,我个人认为除基本的相机配备外不需要带很多的装备,一般象17-35mm、24-70mm之类的镜头使用居多,100mm以上的镜头能用上的很少。要注意的是陕北的天气较冷,要做好相机的御寒和带上备用电池,充电器。有车的最好带上睡袋,备胎、铁锹、防滑链,农村补不了真空胎。
民俗拍摄小经验
任何活动都有它的规律性,我们在拍摄前及时了解掌握一些活动规律能有助于我们的拍摄,比如拍“放社”,因所有的“社人”都要从山上的悬崖依次放下来,因此就要提前计算好上山的时间、距离,一共9 个“社”,要充分考虑到自己在山上拍几个,下山的过程耽误几个,山下拍几个的问题。我的经验是一大早先跟着放社人把“社”送上山,然后在山上拍3 个,下山的过程能耽误2-3 个,山下再拍3 个。
每年来陕北拍摄牛王会的人很多,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拍摄习惯,我的经验是牛
王会基本都在山上,所以看地形选角度是事先要做的,这样到时就不用为找不着合适的角度,没有选择合理的路线而被人流挡在后面而烦恼。
陕北的很多地方都能遇到在荒滩土坡上踢场子、打腰鼓的场面,现场的氛围极容易影响人的情绪,这时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判断现场和周边环境,充分利用山坡、土堆等有力地势,寻找最佳拍摄点,用数码相机近距离拍摄时一定要做好防尘工作。我曾遇到几次这样的场景:很多外地人一见到腰鼓打起尘土飞扬便激动万分,钻进人群爬在地上狂拍,然而当活动结束,人们一个个从漫天飞舞的黄土中走出来,许多人的数码相机都因被尘土卡壳无法使用。三脚架是拍摄九曲必备的装备,九曲一般都在晚上进行,所以慢门、B 门是必须用的速度。因此摄影者必须使用坚实的三脚架来拍摄,同时慢门也可产生环境清晰,而转九曲的人流模糊运动的场面。在镜头应用上应注意有变化,特写、中景大场面都得到很好的摄取。
民俗摄影注意事项
放社、醮会、牛王会属于宗教活动,在活动期间戒酒、戒荤,尽量不要违反当地习俗。如住宿当地老乡家中需事先谈好食宿费用和要求。
答应给老乡相片的,回去后一定要将照片邮寄或转交与老乡,一来是体现摄影人诚信的问题,二来也给以后去的影友提供方便。
正月初七之前,除市区外,一般县城的食堂、宾馆大都未开,需在时间上有计划往前赶,不要等天黑了再找。
凯乐石穿越壶口
“户外摄影• 绿镜头”栏目开办以来,凯乐石户外装备已经伴随我走过了很多名山大川。这次黄河壶口的激越之旅,又是它给我带来了精心的呵护和安全的保障。
当车刚刚驶进壶口瀑布景区,振聋发聩的黄河水声响彻山谷。由河岸渐行渐近,汹涌的瀑布湍急而下,急冲至河槽的流水被拍碎成一颗颗细小的水珠,再升腾成漫天的水雾。站在瀑布边,明显感觉到温度骤降,水汽一阵阵袭来。岸边的游客不时尖叫着躲避大如急雨的雾水。而我因为有凯乐石冲锋衣的保护,防雨、御寒都不成问题,而且透气性能出色。这次我选了一件海蓝色的冲锋衣,显得沉稳且时尚。这款冲锋衣采用的是FILTERTEC-2.5L TYPE 10000面料,手感很细柔,也很有质感,关键是重量非常轻,也很容易清洗。这款冲锋衣采用了一体式的帽子设计,还能多角度调节视线,很好解决了戴上帽子后视线受阻的问题。
裤子我这次选择了深咖啡色的两节快干裤,快干、舒适的锦纶面料非常结实耐用,而且穿着有一种棉质的触感。它的腰带是插扣设计,能随时调节腰围的松紧程度。臀部有两个隐藏袋,前插式口袋,内用网布,更加透气,左右腿有隐藏拉链式口袋,可以存放重要物品,裤管可拆卸成为七分裤,可灵活适应地形变化,并满足一天内气温变化对着装的不同需求。
为了在壶口拍摄视角更独特的照片,我一次次在岸边的沟壑中翻越,希望能找到更好的角度。说实话,如果没有凯乐石的专业户外装备做保护,这样的翻越行为是很危险的,稍不注意就会从湿滑的山石上滑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