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得豆豆满仓

盖钧镒,江苏省无锡市人。大豆遗传育种学家、数量遗传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7年7月南京农学院农学系本科毕业。留校工作后,历任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助教、讲师、教授,曾任研究院副院长、副校长、校长等职务。1980年1月至1982年8月和1988年10月至1989年3月先后在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任客座助教和访问教授。

他长期从事植物遗传育种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创建国家大豆改良中心,致力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出大批博士、硕士和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为农业部国家大豆中心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盖钧镒院士每天的生活是从一杯热豆浆开始的。

“大豆是好东西,大豆蛋白质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大豆异黄酮对你们女性特别好。”走进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院士那间堆得满是书籍和资料的办公室,最显眼的是桌上一台屏幕尺寸大于普通电脑4倍的台式机,穿着蓝色夹克衫的盖钧镒院士坐在一把破旧的椅子上,一边说着大豆的好处,一边用粗壮的手指敲击着键盘,将最后一页文字迅速看完。“这个大屏幕就像一本打开的杂志,我可以同时看两个版的文章,效率很高。”

“我家是城里人,没有做过农业。小时候我对农业并没有兴趣,我喜欢数学,是历史将我推进这个领域,从感激农民到热爱农业,心甘情愿研究大豆,为农民服务。”一生与大豆相伴的盖钧镒院士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大豆情缘。

误入农门

“农民真好,我们做农业研究的人,一定要好好为他们服务。”

1936年6月5日,盖钧镒出生在无锡市一个俭朴、忠厚的普通家庭。父亲盖寿昌原为一家米行的会计,后来又成为一家动力机厂的出纳。母亲龚仪操持家务,后来参加街道工厂的工作。盖钧镒的父母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将4个孩子送到当地最好的学校读书,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

小学毕业后盖钧镒考入了无锡辅仁中学,这所中学先后培养出了十几名院士。对于几十年前的往事,盖钧镒记忆犹新:“当时的数学老师李永灿、物理老师朱孔容采取的是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十分活跃,他们培养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对我后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少年盖钧镒思维敏捷,学习勤奋,他的数理化成绩排名前 列。

1953年,17岁的盖钧镒要考大学了。“我要学科学,长大当科学家,通过科学强国。”他对老师说。盖钧镒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 学。金榜题名时,却给了盖钧镒人生第一个沉重的打击。招生委员会以体格不合格不能攻读理科为理由,将他录取在南京农学院。盖钧镒难以接受,他自己去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治好了病,又去找了招生办公室,再次请求:“我不要学农科,就是想学理科。”但一切已经无济于事。

盖钧镒很不情愿地上了农学院。他回忆说:“当年学理工科是最热门的,也是最值得骄傲的。学农学,没有兴趣的科学让我怎么学?”

盖钧镒又一次幸运地遇上了好老师。当年的南京农学院云集了一批在农学界享有崇高威望的优秀农学家。这些曾经在国外留学的老师们,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充满激情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他们的高尚品德和言传身教给盖钧镒留下深刻印象,对他毕生投身于农业产生了重要影响。盖钧镒至今难忘这些指引他走上科学道路的老 师们:我国小麦科学泰斗金善宝教授、棉花科学泰斗冯泽芳教授、水稻遗传育种学家朱立宏教授、留美博士吴兆苏教授以及留美博士、著名的大豆遗传和试验统计学家马育华教授。良师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使盖钧镒逐步走进了植物遗传育种的科学殿堂,尤其是马育华教授将他引入了大豆科学的大门。“老师带我们做课外实验,使我逐渐对遗传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它是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

1957年,21岁的盖钧镒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当教师。“我申请去北大荒开发边疆,被拒绝了。我向学校领导提出,愿意去农村锻炼。1957年11月,我来到地处苏北的涟水县,与农民同住、同劳动,靠挣工分吃饭。我在城里长大,从没有去过农村,那里的生活非常艰苦,我挖河、推泥,大年三十还站在冰冷的水中挖水塘,有了那段艰苦生活的磨砺,我从此什么苦都能吃。”

在农村,盖钧镒又遇到了一位指引他做好农学的人生导师。涟水是***老区,盖钧镒住在一个老大娘家,大娘每天自己吃白菜和胡萝卜玉米糊,将细粮留给盖钧镒。那 段日子在青年盖钧镒心里刻上深深的烙印。他说:“别把困难当成坏事,它增强了我的抵抗性和忍耐力。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观念的形成非常重要,我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就是那两年在农村的锻炼使我的思想收获很大,立志为我国农业发展做贡献的想法来自那些农民和房东大娘。农民真好,我们做农业研究的人,一定要好好为他们服务。出于对农民的感情,当一年后涟水抽我去帮助办农业大学时,尽管我的锻炼时间已经到期,我还是决心留下来把大学办好。”

不懈研究

“大豆的生长期在每年6~8月,是最热的时候,我经常去地里观察大豆的生长情况。”

在农村锻炼两年后,盖钧镒是最后一个回到母校的教师。“人生的方向调整好了,我开始认真做大豆研究了。”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今天全世界通用的大豆的英文单词“SOY”或“SOY BEAN”中的“SOY”就是中国古代大豆的称呼――“菽”的音译。中国不仅是大豆的原产国,还曾经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为了在学业上更上一层楼,1963年盖钧镒报考了马育华先生的研究生。作为马先生的主要助手和研究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参加育成并推广了南京农学院第一批大豆新品种“南农493-1”、“南农133-3”、“南农133-6”等。

正当盖钧镒专心从事的农学研究在一步步深入发展时,“”席卷全国,学生停课,教师被送到农场和农村,学校被撤并,大豆育种田间试验也被迫中断。已经将身心扎根在农学中的盖钧镒跟随老师马育华先生一起,坚持在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里钻研和探索。时隔40多年,马育华先生已逝世,但那段往事仍然清晰地历历呈现在盖钧镒眼前:“不让我们在学校教书和做实验,我们就到农村去,我们在田间做实验,从来没有停止过科研。大豆的生长期在每年6~8月,是最热的时候,我经常去地里观察大豆的生长情况。我现在身体好,就是因为经常在地里晒太阳,不缺维他命D。那时候没有书读,我就读英文版的《毛选》。”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盖钧镒常常白天在农场劳动,晚上秉灯夜读,他跟随马老师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育成的“南农1138-2”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获得成功。1979年,盖钧镒的第一本译作《数量遗传学原理》出版,就是这段时间苦读的产物。这本书记录了盖钧镒把眼光投向国外,开始思考如何向国际遗传学界进***的思路。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盖钧镒带来了一次更大的挑战机会,国家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42岁的盖钧镒考取了首批国家公派出国访问学者,并于1980年1月赴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担任客座助教。衣阿华州是美国大豆的主产区,衣阿华州立大学农学院在大豆科学和数量遗传方面的研究水平及条件堪称一流。盖钧镒的目标很清楚,“国家把重担交给我,我回国时一定要有交代。因此在国外那两年半时间里,我拼命地学习。”

在美国进修期间,盖钧镒了解到,美国20世纪50年代大豆生产因胞囊线虫病几乎遇到灭顶之灾,是我国北京小黑豆的抗病基因,挽救了其大豆生产的命运。盖钧镒深刻认识到,中国是大豆的故乡,野生大豆是我国宝贵的财富,蕴藏着宝贵丰富的大豆遗传资源亟待人们保护和研究,作为中国大豆科研工作者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美国的两年半时间里,盖钧镒找寻各种机会,考察、访问了美国大豆产区12个州的大学,凡是数量遗传和植物育种理论的最新进展,大豆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创新,农业教育与管理,尤其研究生的教育、课程设置、管理体制,都是他关注、考察、搜集材料的范围。

总结这段留学经历,盖钧镒说最大的收获是,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作物育种和数量遗传领域的薄弱环节,以及在世界范围内该领域向纵深发展的核心问题与突破口,就是一定要抓住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一定要加强对作物品种的搜集、研究、整理,并用现代科学技术手 段对其遗传性状开展深入研究。

重任在肩

“一想到大豆,我感到的就是压力。”

我国东北三江平原是最好的大豆种植区,南京农业大学也有一个300亩的实验农场,其中有100多亩种的是大豆,常年下地观察已经成为盖钧镒生活中的常态。

为大豆倾注一生心血的盖钧镒,生活上极为简单。“她是高级工程师,在上海做化工,我在南京做大豆,儿子学的是通讯,他们都对农业没有兴趣。我们多年来一直分居两地生活。”盖钧镒几乎是用一句话就概括出他的全部生活状况。

在我的追问下,盖钧镒说出故事的缘由。“我是由人介绍对象认识我妻子的。我是1965年的研究生,我们1971年结婚。1982年8月,我从美国回国先去了上海的家,夫人已经给我找到两份工作,她希望我在上海成立农学院。我刚在家住了没几天,我的导师马育华先生听说我直接到了上海没有回南京,马上发来一份电报‘你赶快回来。’”就是这5个字的召唤,盖钧镒从此就在南京农学院扎下了根。

盖钧镒人生的重点和情感放在了培育大豆上。他以大豆资源 研究为切入点,在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的资助下,在国内相关农业科研单位协助征集下,和同事们一起,依靠自身力量,在广大中国南方偏远地区征集到大量大豆地方品种,迄今已保存以南方地方品种为主的大豆资源15000多份,建立大豆种质综合性状数据库,保存规模为中国第二,世界第三,仅次于及中国国家种质 库和美国农业部的大豆种质资源库。“中国所有的大豆产区我都去过。”他自豪地说。

高产一直是育种家的目标。这些年来,盖钧镒创建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持国家大豆育种攻关,育成并参与育成20多个大豆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推广,研究发现了栽培大豆起源南方野生群体的分子遗传学论据。通过高产育种与栽培实践的结合,选育出超高产大豆新品种“南农88-31”。

为农民服务这一强烈的责任感使盖钧镒心急如焚。“一想到大豆,我感到的就是压力。我国大豆用量是5000万吨,我们能提供的每年只有1500万吨。外国地多,生产成本低,销售价格就低。”他告诉记者,我国曾经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今天却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对此他提出,大豆涉及农民、油厂、饲料以及整个食品行业,是一个很大的行业。

“我们要把大豆列入粮食安全体系,把对大豆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农业机械化是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新技术得以实现的载体和手段,要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由主要生产环节向全过程发展。要建立以深耕、深松和免耕相结合的现代耕作制度。大豆油脂加工技术重点研究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油料预处理工艺和设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种瓜得豆豆满仓

学习

中国的教育体制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的教育体制,内容包括中国教育制度全文,关于中国教育制度的文章。教育制度,可以说是中国的老问题,从近代八股文到当代高考制度,分数成为了评判一个学生优秀与不足的唯一标准。与国外学分制比较,高考制度使学校,家庭,书籍

学习

浅谈“涂鸦”对幼儿的影响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涂鸦”对幼儿的影响,内容包括谈谈幼儿涂鸦产生的原因,涂鸦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涂鸦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游戏,一种轻松、愉快、易行的活动,是一种不受限制的绘画形式。孩子们可以尽情地表达,它可以是一些无序的线条

学习

异彩纷呈话《挡马》

阅读(23)

十月的秋菊点缀了湘江边风光带的色彩,秋日的光束映衬着红色剧院的端庄。由湖南省文化厅主办的2013年“湖南省中青年戏曲演员折子戏和新创小戏大赛”。经过预赛、复赛,评出折子戏36出,新创小戏7个共43个剧目在长沙红色剧院举行决赛。湖南省

学习

生龙活虎石维坚

阅读(36)

前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曾主演过《天云山传奇》、《红岩》、《中国式离婚》等影视剧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石维坚,不仅被圈内誉为“金小伙”,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美食家。“金小伙”的养生秘诀走近石维坚,很难想象你面前这位目光明亮、举足敏

学习

高考古代诗歌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高考古代诗歌,内容包括高考古典诗歌典故,高考必背古代诗歌。一、怎样快速把握一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方法有以下三点

学习

弱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弱电系统的优化设计,内容包括弱电系统的优化,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1智能化弱电系统存在的问题1.1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目前,我国的智能化弱电系统在建设的区域有相关的设计标准,但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这就导致全国的

学习

人工智能的“技术奇点”正在到来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人工智能的“技术奇点”正在到来,内容包括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原理和知识点,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奇点的论文。人类会研发出和人类一样、甚至比人类还要聪明的机器人吗?如果成真,我们人类自己又该如何自处?多少个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

学习

对尼采哲学中“死亡问题”之探讨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对尼采哲学中“死亡问题”之探讨,内容包括尼采的哲学问题,尼采死亡哲学。死亡问题是近、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意志主义的重要代表,尼采在他意志主义哲学的基础上论述死亡问题,并以区分个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本体

学习

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思考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思考,内容包括中医科学性争论的发展历史,如今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讨论。中医是否是科学的问题起始于西方医学传入之后。西洋医学最初登陆中国要追溯到明朝末年。当两种文化产生碰撞的时候,孰优孰劣的价

学习

蜂鸟蛾 第4期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蜂鸟蛾 第4期,内容包括蜂鸟鹰蛾真实照片,蜂鸟鹰蛾幼虫。上世纪80年代初,蜂鸟蛾首次在我国境内被发现。蜂鸟蛾不是本土昆虫,它原产于北美的美国、墨西哥等地,因此,蜂鸟蛾的到来无疑是一场“外来生物入侵”。刚开始时,国内生物学家

学习

文件体系的“三库”管理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文件体系的“三库”管理,内容包括三层文件管理体系,什么是三级文件管理。文件体系“三库”管理,通过区分文件所处的不同状态和层次,进而构建草稿库、运行库、程序库,采用不同的管理控制方式,有效节约资源,并为其他文件管理方法提

学习

论鸦片战争中道光皇帝的战略错误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论鸦片战争中道光皇帝的战略错误,内容包括鸦片战争后开眼看世界的积极意义,道光皇帝关于鸦片战争的问题。鸦片战争的失败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鸦片战争,英、法、美这三个西方的主

学习

陈建群:以爱为名,为事业安家

阅读(33)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来到香港打拚,三十多年以来,陈建群先生一直努力前行。他时常告诫自己,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说放弃,因为他相信只要有一颗向上的心,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源于这种坚持,陈建群先生在历经一番寒彻骨之后,终于赢得梅花

学习

古代的“入学礼”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古代的“入学礼”,内容包括古代入学礼的寓意,古代入学礼的致词。我们已经习惯每年秋季为一个新学年的开始,九月开学是一件大事。在中国古代,孩子入学、升学,家长们是极为重视的,特别是初次入学,还要举行隆重的“入学礼”,这“入学

学习

窗边的小豆豆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窗边的小豆豆,内容包括窗边的小豆豆全文阅读,窗边的小豆豆全文原版。“不行呀!”检票员叔叔说着就从小豆豆手里把车票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