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失败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鸦片战争,英、法、美这三个西方的主要资本主义列强迫使中国开始套上不平等条约的枷锁”。
本文拟对道光帝在鸦片战争中的一系列决策进行分析,找出其在鸦片战争中的战略错误。
一、吏治腐败
吏治腐败在清朝由来已久,并不始于道光一朝,但道光时期的吏治腐败程度非但未减,反而达到空前程度,这与所有官吏的主子道光皇帝不无关系。吏治腐败对清朝的影响巨大,可以说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18世纪下半时,鸦片开始流入中国,鉴于鸦片的流入给中国经济、***治和社会生活带来的诸多危害,清***府于1729年禁烟令,1800年以后,明令禁止鸦片入口,1821年,清***府又严令禁止鸦片,明令“开贩者议绞,贩卖者充***,吸食者杖徙”对鸦片的禁令不可谓不严,但是禁之愈严,而偷漏愈盛;治罪愈重,而走私愈多。鸦片进口从1821年的5029箱增加到1833年20,486箱,13年中,增加近3倍,据1835年估计,全国吸鸦片的人数约至二百万以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吏治腐败。
道光不但没有制止腐败,反而使官吏的腐败愈演愈胜,做为整个官僚机构的头目,责任不容推卸。
二、狂妄自大,不了解敌情
道光帝的致命弱点是他对急剧变化的时代茫然无知,面对张牙舞爪的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仍顽固地坚持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中国是天朝大国,其他各国都不过是“蛮夷”而已,他们都应该向他――天子叩首称臣。这种虚荣心和自大狂,严重地妨碍他正视现实、面对世界,也影响清王朝妥善地处理国际关系,办理外交事务。所谓“抚夷”、“剿夷”之说,就反映了道光帝夜郎自大式的愚昧和井底之蛙式的无知。
三、战略错误,战和不定
纵观整个鸦片战争前后,道光帝的战和不定,忽而极其强硬,一副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态度;忽而又屈膝求和,这种反复无常的战略,注定中国的抗英斗争难以形成上下齐心的局面, 最后也只能失败。
为了大清国的长治久安,很想励精***志治的道光皇帝对早已有的鸦片问题一上台就予以注意,次年就下达了禁烟令,但收效甚微,十多年也不见成果。当时本朝廷内部多数人主张禁烟,只有少数人主张“驰禁”。道光18年6月 ,鸿胪寺卿黄爵滋向道光帝进呈了“必收惩治吸食者为先的建议,惩治的办法就是吸食者死。湖广总督林则徐,7月份复奏,支持黄的建议,并提出了一系列禁烟的办法。道光帝经过深思,下了严禁鸦片的决心,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于是拉开了震惊中外的禁烟运动的帷幕。
四、用人不当
道光帝的用人不当主要表现在对穆彰阿的信任上。
穆彰阿长期当国,专擅大权。对上奉承迎合,固宠权位;对下结***私营。排斥异己。在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穆彰阿主张维持鸦片走私现状和对外妥协投降,在道光帝的对外决策中起着很恶劣的作用。鸦片战争爆发前,他包庇鸦片走私和官吏层层受贿,阻挠禁烟,对于道光帝授予林则徐一钦差大臣的大权,深为嫉妒;战争爆发后,他极力打击林则徐、邓廷桢为代表的抵抗派,主张向英国侵略者求和。
综上,由于***治制度的腐败和经济科学技术以及武器装备的落后,道光帝在禁烟和抗战中,想禁,禁不住;想打,打不赢。一心想维护“天朝声威”,到头来却落个事与愿违。“往事凄然如梦幻,流光倏尔若风烟”道光帝写下的诗句,既表达了他那不堪回首的往事,感慨万千的辛酸情怀。也是他愿终莫遂、功竟难成落魄悲剧的写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鸦片战争中道光皇帝的战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