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周庄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自古以来,周庄方圆数公里都流传着饮茶的习俗。漫游周庄,移步看景,走得倦了,信步进入一家茶馆,坐在明清先人们坐过的雕了花的厚实的木凳上,凭湖临风,太阳亮亮地照着,心也自然开阔起来。几杯龙井下肚,人倍觉清爽舒畅,心里的燥热顿时烟消云散。再来一段吴侬软语的丝弦,听清脆的曲调自你的耳孔滴入,不禁有些飘然若仙了,而这种感觉也只有在周庄才体会得到。
喝茶是正事,丝弦则是佐茶佳品。边听由六人组成的丝竹班子说唱着搀和了沪剧锡剧腔调的曲子,边看茶叶在杯子里静静地升腾舒展。瘦长的茶叶被开水柔情地浸泡,开始只是懒懒地翻了翻身,还漫不经心地打了一个呵欠,杯子里一个小汽泡顿时破水而逝。曲子越唱越软,茶色越来越浓,叶子也逐渐丰腴招展,像青春绽放的少女,散发出绿色的光韵。抿上一口温润的茶水,让它沿着喉管慢慢滑下,顿觉唇齿留香,面颊发热。我以为,这茶之所以品味绝佳,是和周庄的水分不开的。
就像周庄许多老人至今仍保持的一种喝茶方式———炖茶一样,周庄的人们对沏茶用的水特别有讲究。他们不会跑到门前房后默默淌过的小河里躬身打一桶水来,也不会把自来水一拧就了事,而是等到下雨天,人们在自家的庭院里放置一口大水缸,积储着从天而降的天然落水。他们认为缸里的水取白天堂,没经任何污染,而成为圣水,用这样的水炖茶该是纯净无比的极品了。炖茶时,人们将缸里的水盛入瓦罐内,搁置于风炉上,再用采自大山深处的枯树干枝细火炖煮。待水炖开后,就开始沏茶。茶具一般都选用紫砂壶或盖碗,放进茶叶后,先注入少量滚烫的沸水,点好茶酿,这相当于洗茶,和功夫茶的头道工序有些相似。再盖上盖子,待上片刻,把炖好的水以抛物线的方式冲进茶壶里,让茶叶得到充分的浸泡,这和四川的盖碗茶有异曲同工之妙。泡出的茶水格外香浓醇厚,甘洌爽口,这就是周庄的炖茶。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周庄的阿婆茶。在周庄的张厅居民家中,我有幸体味了阿婆茶的风韵。只见一大群年长的妇人围聚一桌,她们身着对襟蓝布上衣,头裹方巾,方巾上印满了硕大美丽的花朵,小辫有意从方巾底下钻出来,头动时还一甩一甩的,这似乎搀进了表演的成分。桌子中间摆放着一碟碟酱瓜、兰花豆、万福糕、全福贡酥和腌苋菜之类的茶点,每人面前置一杯清茶。周庄人管阿婆茶叫吃,而不是喝。阿婆茶重在吃茶点,茶则成了一种陪衬,只是一种解渴的饮品。左邻右舍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拉家常,或互通有无,其乐融融的气氛犹如一家人在一起谈天说地。阿婆茶由邻居街坊轮流做东,一席阿婆茶散后,下一次阿婆茶的场所也已定好。这约定俗成的吃茶方式不愧为一种上好的社交活动。
在周庄有个习俗,庄户人家结婚时要在婚礼的第二天早晨吃喜茶。亲朋好友都要到新房里欣赏一番新娘的嫁妆,并向新人祝贺,这时新娘会请客人入座,并端上娘家准备好的有吉利喜庆色彩的茶点,如比喻甜甜蜜蜜的甘蔗,意为早生贵子的红枣,象征团团圆圆的桂圆等。待客人到齐后,新娘就会在婆婆的引领介绍下,为客人斟茶,以表达谢意和恭敬。第二年,等到新婚夫妇生下小宝宝满一个月时还要吃满月茶,其意是祝愿小宝宝健康成长。周庄还有吃春茶的习惯,每年左邻右舍轮流做东,从大年初一一直到每家都轮到为止。请春茶的人家,天一亮就会派人一家一户地邀请,这也叫喊吃茶。
到了周庄,一定得去看看三毛茶楼。这里记载着三毛与周庄的情缘。茶楼里陈列了三毛的照片、书籍和一些书简。泡一杯清茶,逝去的时光又回到面前,我们追寻着三毛踏访周庄的芳踪。蒙蒙烟雨里,依稀看见三毛伸手摘下一朵晶莹的油菜花时,眼里泛起的泪光。她把油菜花轻轻地捧在掌心,捧着一段珍贵的乡愁。
在周庄做过一次短暂的停留,记忆的杯子里盛满周庄的茶香,需要我用一生的时间去慢慢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