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即便是刚刚启蒙的幼童,也能清楚地辨别周围的人哪些是男的,哪些是女的。但是,怎样认识男女两性的真正差别?最初的差别是什么?其后的差别又是怎样形成的?人类却是经过长期的研究,才逐渐搞清了的。
生男生女,男女双方都决定不了
大家都知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从性生殖和遗传的观点来看,可以把数以百万亿计的人体细胞分为两大类,一类叫体细胞,就是构成人体的骨骼、肌肉、皮肤、脑、脊髓以及其他脏器的细胞,它占人体细胞的绝大部分,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另一类叫生殖细胞(又叫性细胞),只包括两种细胞,即男性的和女性的卵于,它们是专门传种接代的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在结构上最重要的差别,就是染色体的数目不同。
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46个,即23对。23对染色体中有22对是男,女两性都一样的,称为常染色体(或称体染色体);只有一对男女两性不同的,称为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有两种,分别称为性染色体X,性染色体Y。人体的性别差异,正是由性染色体所决定的。在男性,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和Y(称为XY型);在女性,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和X(称为XX型)。由此可见,性染色体Y的存在是决定男性形态所必须的,也就是说Y染色体带有决定男性的基因。
成熟的生殖细胞,与体细胞不同,染色体只有23个(22个常染色体和1个性染色体)。在***中都是22个常染色体加上一个性染色体X。中,却有一半是22个常染色体加一个性染色体X,另一半是22个常染色体加一个性染色体Y。当发生受精(精卵结合),形成“合子”时,染色体便重新合为46个。假如***(含性染色体X)和含有性染色体X的发生受精,合,子是22对常染色体加上性染色体X和X(XX型),胎儿便是女性;假如***和含性染色体Y的发生受精,合子是22对常染色体加上性染色体X和Y(XY型),胎儿便是男的。这便是遗传上的性分化。由此可见,胎儿性别取决于带有何种性染色体的精于进入到***。因此,旧日将生男还是生女的责任推给女方,显然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封建偏见。当然懂得了男女性别决定的科学道理,也不是要把责任推给男方。因为一次,数目达几亿之多,是哪一个进入到***,这完全是偶然的随机事件,不由主观意志决定,根本不存在哪一方负责任的问题。
性征是怎样形成的
男、女“性染色体”上的区别,是肉眼看不到的,一个新生儿是男孩还是女孩,一般人们是从其外生殖器来判断。所以外生殖器是区别男,女最直观的特征。大家一定会想到,肉眼看不见的性染色体上的差别,与显而易见的外生殖器的分化之间,一定存在着什么微妙的联系。现代科学已经揭开了这一奥秘。由于性染色体Y的存在,使生殖嵴(又叫原始生殖腺,是胚胎中的一小部分)在胚胎发育第7周时,发育为;而只要不存在性染色体Y,生殖嵴在胚胎第9周时,即发育为卵巢。现在认为,就生殖道和外生殖器的发育来说,不管受精卵的性染色体是“XY型”,还是“XX型”,都将自动地发育为女性,即出现输卵管、子宫、***和女性外生殖器。也就是说,一切胚胎都发育成女,这是自然而然的。之所以能有两性的差别,关键在于有否的存在,以及能否发挥其正常机能。的出现,阻断了胚胎的自然发育,而使胚胎的生殖器官发育成男性的附睾、输精管、管和精囊腺及男性外生殖器。所以,胚胎是男还是女,关键在于性染色体Y的存在与否。除XX型、XY型外,还有一种XO型,即仅仅只有一个X染色体,则为发育不全的女性。
生理性差和社会心理性差
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的性腺,又称生殖腺,是人体的主要生殖器官。它既是生殖细胞――和***产生的地方,又是性激素一一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的地方。它不但决定着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分化、人体的性生殖过程,还决定着男女两性的其他特征。性腺以及由性腺的存在而决定的内外生殖器官,代表了男女两性的主要特征,我们称它们为“主性征”或“第一性征”。
然而,两性的特征,除生下来就已成形的生殖器上的差别以外,随着个体的发育、青春期的到来,又出现了许多非生殖器本身的差别,使得男、女两性在身体外形上和心理上,又出现了显著的不同。这种在青春期才出现的性别特征叫“副性征”或“第二性征”。
女性到了青春期,膨大是最明显的一个特征。由于、腹部、肩、髋、手、足等部位储存着大量脂肪,使女子身体的线条显得很圆润、丰满,形成女性所特有的体态。女性骨骼也比较纤细,胸腔较短较宽。一般在脸部、胸部和手、足上,不会象男子那样长出毛来。女子和男子在身体构架上尤其不同的是骨盆,女子骨盆的骨骼较男子纤细,但比较宽,开口部分差不多成了圆形,和男子比较起来,女子骨盆的容积较大。正常发育的女子骨盆,是顺利分娩的条件。如果女子在童年时代,患了软骨病或营养不良、或承受不了过度的体力劳动等等,就会导致骨盆发育不正常,使骨盆变得特别狭窄,有可能在生育时造成难产。所以,无论从家庭还是社会方面,都应照顾女孩子的生理特点,使她们能健康成长。另外,女子的身材要比男子略矮,体重较轻,而且由于雌激素的作用,使得女子皮肤光滑、头发浓密。在青春期,女子的性格还会变得更加好静和害羞,有时非常敏感,这些都属于女性的第二性征。
男性到了青春期,由于喉头的长大和突出,出现了声音的变化,从尖锐的童声变为男子特有的低沉的声音。上唇和下巴上也开始蒙上了粗粗的汗毛,并且逐渐变粗变黑,成为胡须。有的人在胸部、腿上和臂上也长出粗黑的毛。青春期男子的骨骼和肌肉迅速发育,体形也迅速改变,肩膀变宽、胸围扩大,浑身的骨骼和关节都显著地扩张起来,肌肉在体重中占很大比例,显得很有力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使得男子体格高大、粗壮、形成男子所特有的体态,常常一眼就会给人一种壮实、有力的感觉。这些都是男性的第二性征,
当然,男性和女性的第二性征,也因人而异,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显著一些,有些人就不显著。这与遗传因素、后天环境的影响以及营养和运动都有关系。
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是区别两性的标志,它们是由性染色体和性腺决定的,不能自由选择。但是这种生物的性差,可由于男、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对社会的作用不同而被强化。不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现代社会中,男女两性不但装束有别,在待人接物、职业选择等方面也各有特色。男女在情感、爱好、性格等
方面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差别。这些都属于社会心理上的性别差异,有人曾称之为“第三性征”。但,实际上第三性征的形成和发展,比第二性征还要早好几年。一般认为,两岁左右的幼儿,便形成了把自己当成男孩或女孩的基本社会心理特点,而且在衣眷、发式、梳妆习惯方面便表现出不同。当生物的性差别,在青年男、女身上明显地表现出来的时候,不需经过任何安排,青年男、女便会各自认识到自己性别的特点,并承担起与此相适应的社会角色。在分化显著的社会里,存在某种“性别歧视”,或者说“重男轻女”。这是毫无道理的,男女性征上的差异丝毫没有说明男性一定优于女性。当然,男女平等也并不意味着生物的性差别和伴随着这种性差的体力、运动能力等方面差别的消除。所以,正视男女的生理差异,并据此在工作上作适当的安排,注意保护妇女的健康,也是不能忽略的。
男女的两性的社会心理特征,从小来自对父、母及保育人员的仿效,长大以后又不断受到周围其他人及社会环境的强化。也正是因为它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的,而不是生物学的,所以“第三性征”在不同人中间的表现,差异非常大。例如有的人不满自己的性别,而崇拜异性,无论从服饰、发型、言谈举止都仿效异性,致使本性的“第三性征”并不那么明显甚至完全被歪曲倒转。研究证明,即使把一个在性腺和生殖器上实是正常男性的幼儿,有意当成女孩来养育,或相反地,把一个正常女婴有意当男孩来养育,他们后来在社会心理上的性别特征,则可能与他们所养育的“性”一致,而与他们解剖生理上的性相反,其结果往往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很不正常。一个令人震惊的突出例证是,《中国青年》1982年第二期刊出的一篇文章所报道的奇闻:三十岁的儿子要当新娘。说的是一对夫妇由于深受封建意识的毒害,把无后当成最大的不孝,所以竟把生下的正常女孩说成是男孩,起名为玉龙,当男孩子养育。孩子稍大就和男孩子一样割草、放羊、拾柴禾,到了十七岁,姑娘不得不和男青年一起拉车、扛布袋、顶风冒雪去挖河,更有甚者,父母还为她娶了媳妇,抱养了个孩子,竟然瞒天过海组成了家庭!直到玉龙三十岁时,这对两个妇女结成的假夫妻才得以分开,各自得到应有的幸福结合。这样的社会悲、喜剧,当然是违背客观的自然规律,应该受到社会谴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