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英国人,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穿着定制式三件套西装、戴着高高的黑色礼帽的绅士,就像是凡尔纳笔下的福格(《80天环游地球》)或者简・奥斯汀钟爱的达西(《傲慢与偏见》)那样出身不凡、举止高贵且品性优良,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如用尺子测量般精准有度,“女士优先、对不起、谢谢”常挂在嘴边。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与意大利人的热情、法国人的浪漫以及德国人的严谨一样为世人周知。客气且彬彬有礼似乎像是英国人与生俱来的品质,在国际社会上,无论是***要、名人还是演员,英国人总是带着天生的贵族气质,哪怕是街边的流浪汉也会脱帽行一个标准的绅士礼。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与20多年前相比,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高了,究竟是什么让英国人如此热衷于有礼客气呢?
贵族化的绅士教育
1883年,英国著名诗人霍普金斯曾经自豪地宣称:“即便英格兰民族不能给世界留下别的什么东西,单凭绅士这个概念,他们就足以造福人类了。”英国人的绅士文化是承袭于英国古老的贵族文化,同时又掺杂了新兴的资本主义阶层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由此融合而成了整个英国社会的文化精神。
英国社会上层的贵族们崇尚中世纪流传下来的骑士精神,骑士精神可不仅仅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名誉和爱慕的情人而不顾一切地去与人决斗,它要求勇士们自强自立、光明磊落,接受精英教育以便能拥有优雅的谈吐举止,并且还要尊重女性,即便是在比武决斗的时候,也有一套完整严密的礼仪规范,“兵不厌诈”这一套不适合就连挥剑也追求优雅的骑士。这种文化倾向经过几百年的演化,到了近代尤其是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期,融入到绅士文化里就成了所有英国人理想的形象:优雅、有教养、荣誉、闲暇等,英国人注重优雅和礼貌的言行竟然来自看似粗鲁野蛮的中世纪骑士精神。
另一方面,从18世纪开始,随着海外贸易和手工业的发展,英国的中间阶层人数大幅度增加,这其中主要是各色商人、律师等新兴阶层的崛起,他们在财富上日渐占据重要地位,于是也要求在***治权利方面分得一杯羹。从1761年开始,英国商人和律师在议会中所占的席位就逐渐增多了,这个富裕的新兴阶层共同特点就是没有高贵的出身和世袭的爵位,都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工作取得成就,并在赚取大量财富的同时赢得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早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和辛勤工作的精神。
绅士文化成为英国国民文化是以19世纪公立学校以绅士文化为其主要教学内容为标志的,剑桥、牛津等老牌大学也以培养绅士为自己的目标,1775―1800年担任英国首相的人中,有87%的人接受过绅士教育,牛津大学甚至被称作“首相的摇篮”,直至现在,英国的公学和大学还是以培养绅士为主要目的并为之骄傲。
自然环境造就的国民性格
彬彬有礼似乎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这些自然条件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地理是文化之母,英国人喜欢客气的风俗恰恰也有地理和气候的功劳。曾经有一位学者提出热带地区的人们都热情开朗,而寒冷地区的人们则沉默寡言,这是典型的气候决定论,虽然被后人以“刻板、绝对和教条”大加批判,但是在当时却很是流行了一段时间。
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侧的大西洋上的大不列颠群岛,国土范围基本处在北纬50度以北,因而终年受到北大西洋洋流的调节和西风的吹拂,属于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这让英国一年四季都十分潮湿,这又致使英国常年多雾,即使是在天气晴朗的夏季,也时常有薄薄的烟霭,到了格外多雨的冬季就经常是大雾迷漫了。
众所周知,英国人见面寒暄不同于中国人喜欢问“吃了吗”,他们喜欢用谈论天气来引起话题,哪怕是不相识的两个陌生人也能就天气这个大问题津津有味地谈上一上午。英国《电讯报》在2008年刊登了一个关于英国人典型特点的调查结果:“谈论天气”名列首位。英国《每日邮报》于2010年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个英国人一生中要花费六个月的时间谈论天气。
多变的天气不仅给人们提供了聊不完的话题,同时也改变了英国人的性格,让他们变得格外谨慎,在英国如果一个人被大家议论为“他连雨伞都不带”,就说明大家认为这个人不够稳重、考虑不周。
天气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改变英国文化和民族精神上面,英国人喜欢客气也要归功于变幻莫测的天气,因为他们的谨慎和保守,谈论天气是一种简单又缓和的引起话题的方式,而且通常情况下都是赞同的,不管对方如何描述天气变化或者抱怨天气无常,听者都表示赞同,这样会使得谈话双方觉得有“共同点”,保证谈话能正常进行下去,如此一来人们就在谈论天气的时候进一步巩固了客气和礼貌。
四面环海的岛国地理特征,让看多了海洋的喜怒无常和变幻莫测的英国人也对大自然秉承着敬畏之情,英国的文学作品中,无论是《鲁滨逊漂流记》还是《格列佛游记》,乃至于诗歌和绘画作品都让人欣赏之后产生对大海和大自然的仰视心态。这使得英国人在为人处世方面总是保留着谦卑的心态,专注于提高自身修养,于是礼貌和客气又被进一步升华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英国人为什么很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