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反映清宫故事的《还珠格格》、《宰相刘罗锅》、《雍正王朝》等影视作品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浓厚兴趣,随之热播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清宫秘档》、电视科普讲座百家讲坛更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特别关注。这反映出广大群众渴望了解历史真相的心情。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什么忠实记录了历史的原貌、发展的轨迹?是档案,历史档案。档案忠实地记录了人类的实践活动,经年累月不断积累,形成了一定数量的、被分类保存的各种文件和材料,它可作为人们行为的参考与指南。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在关外建立后金***权,到辛亥***被,历时300年,形成了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的档案。但是由于战争等原因,大量档案损毁遗失,留存至今的清代档案约有2000万件,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有1000余万件,其中满文档案占1/5,约有200万件。
满文档案中记载的康熙轶事
康熙皇帝学贯中西,对中医也有研究。档案记载,康熙曾与外蒙古大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克***讨论牲畜体内结石的用处。哲布尊丹巴呼***克***问骆驼和牛的肾结石有何用?康熙皇帝命头等侍卫喇锡给哲布尊丹巴活佛写回信说:举凡牲畜都有结石,只有狮子、猴子体内的结石最为贵重。所有走兽的结石都可当做魔石用来祈雨,西洋人用牲畜结石入药,我国医书、大夫不用其他结石,只用家牛的牛黄和狗宝入药。
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康熙皇帝统兵亲征噶尔丹,在鄂尔多斯围猎,因猎获野兔极多,甚感惊奇,故写信给皇太子,十分详细地描述了围猎的情况。谕皇太子:十二日,驻跸宽托洛惠。本设双层围,兔雉丰盛,不可言状。朕四十多岁何处未行,未见如此兔丰。放围无分主仆,唯有猎射,并无闲暇,朕殪一百三十八只,大阿哥殪五十九只,三阿哥殪五十五只,八阿哥殪五十只。裕亲王殪二十只,此围殪五只为极少者。若计数额共于围场殪一千五百五十六只。朕等食米者多,如有断粮,决不至饥饿。鄂尔多斯人以兔为食,处处有兔。又观围猎所过之处,照常丰盛。往昔鄂尔多斯将兔售与边关汉人,一只兔值二个铜钱,今一只兔值六七个铜钱,比先前贵三倍,不知原丰盛时如何。十三日驻跸。围猎,雉少,兔与十二日同。自朕以下至猎人,前日殪兔力竭,手指皆肿而不能射,朕殪八十三只,大阿哥殪四十一只,三阿哥殪四十三只,八阿哥殪三十九只,打围人共殪一千四百四十二只。未计鄂尔多斯猎人所殪数额,是日初次合围毕,上驷院侍卫瓦色、阿萨纳前来,伊等惊叹曰:尚有如此丰盛之兔乎?令伊等于猎队后射,二人殪之良久。……鄂尔多斯地甚好,适宜孩童习射。卧兔丰盈,成围之后,卧兔充足,孰遇孰射。一旦弓张满后,不知指向何兔,二三四五只同来,马亦不能奔跑,站立旋转,有些马即疲乏矣。十四日,全围场人因手掌难受,又驻跸。十六日驻跸吉格苏泰。设双层围场,雉甚多,兔与前同。朕殪一百二十二只,大阿哥殪五十九只,三阿哥殪五十五只,八阿哥殪五十四只。裕亲王殪二十二只,围场之人殪一千二百十五只。未计蒙古人围猎之数。……将此等情由照前具奏皇太后,宫内以闻,勿告于外。
巧克力是现代人十分喜爱的食品。据满文档案记载最早是在康熙年间由西洋传教士带入我国,那时中国人还不了解巧克力是什么东西。康熙皇帝历来对西洋药品十分关注,起初以为巧克力是一种药品。
康熙四十五年,康熙皇帝命武英殿总监赫世亨向驻京西洋传教士索取西药时说,若有绰科拉(巧克力的满语译音)亦求取。当时驻京传教士多罗手中有一百五十块,都给了赫世亨,并说不久就会从吕宋(今菲律宾)送来,待送到后再多给你(赫世亨)。赫世亨又向别人打听到巧克力的属性、产地和配方,奏报给康熙皇帝:巧克力属热,味甜苦,产自阿美利加(今美国)、吕宋(今菲律宾)等地,共以八种药品、植物配制而成。其中肉桂、秦艽、白糖三味中国有,其他五味如噶高(疑为可可的满语译音)等中国没有。配方剂量不清楚,只知道将巧克力倒入煮白糖水的铜罐或银罐里,用黄杨木勺子搅和而饮。当时康熙皇帝出巡在外,赫世亨将煮巧克力的银罐、黄杨木勺装入木匣,巧克力五十块装于柳条盒寄送康熙皇帝,其余一百块存于宫中备送。三天后,赫世亨收到了康熙皇帝的谕旨:知道了。(巧克力)味甜苦属热,但未写有何效益?治何病?著再询问。绰科拉不必再送。经打听,赫世亨再次缮折回复说,绰科拉不是药,在阿美利加用之如茶,一日饮一次或二次。老者、胃虚者、腹有寒气者、泻肚者、胃结石者,均应饮用,助胃消食,大有裨益;内热发烧者、劳病者、气喘者、痔疮流血者、下痢血水者、泻血者,概不可饮用。至此,终于明白了巧克力原来是国外的一种热饮。
满文档案的由来
清朝是满族贵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代以满语为国语,满文为国书。清初规定满官奏事用满文,汉官奏事用汉文。清朝***府还规定驻守东北、西北、蒙古等边疆地区的将***、都统、办事大臣等奏事用满文;办理边疆***机事务、少数民族事务、八旗事务及皇族事务的官员、内务府大臣、守陵大臣、皇子王公等不得使用汉文奏报***务。由此清朝前期形成了大量的满文档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清代中后期满族官员逐渐崇尚汉语文,使满语文日渐衰落,清廷中央国家机关之间及清廷中央机关与地方机关之间往来文书越来越多地使用汉文,从而又形成了更大量的汉文档案。因此从时间角度看,清前期以满文档案居多,汉文档案较少;清后期以汉文档案为主,满文档案间或作为陪衬,以满汉合璧形式出现;清中期作为过渡时期,汉文档案多于满文档案。从地域上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形成的满文档案较多,内地形成的汉文档案居多。满文档案的形式以折件类和档簿类为主。
清代档案的保存是以当时生成文件的机构为基础的。在清廷中央国家机关中,有中枢机关内阁、***机处;有分掌国***的各部院衙门:掌全国文职官员任免的吏部、掌户籍与财***经济的户部、掌典礼与科举的礼部、掌全国***事与任免武职官员的兵部、掌司法监察的刑部、掌工程事务的工部、掌蒙、藏、回族事务的理藩院、掌论撰文史的翰林院、管理皇族事务的宗人府、管理宫廷事务的内务府等众多衙门,而内务府、宗人府、理藩院又是清代最具特色的国家机关。
在清廷中央国家机关中,以内阁、***机处等机构最为重要,其档案保存的种类、数量也最为丰富,仍是今天提供利用、查阅频率最高的档案。从清廷所建档案库房,亦可窥见清代档案的形成、保管及使用的大致情况。如内阁大库、方略馆库(***机处特设大库)、皇史(收藏实录、圣训、玉牒的档案库)、国史馆库(翰林院所属掌修清朝国史的机构国史馆的大库)。
题本与奏折
内阁是清朝***府的中枢机关,承办章奏、诏旨之事,但最初并不叫内阁,有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清太宗在关外初设文馆,以文馆大学士记录国家***事,这是内阁最早的组织形式,文馆大学士也是清代最早的大学士。以后改文馆为内三院,扩大了职权范围,初具内阁的规模。清入关后,顺治十五年(1658年)参照明制,改内三院为内阁。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罢内阁,恢复内三院。康熙九年(1670年)又将内三院改回内阁。至此内阁的基础才算奠定,并巩固发展起来,直至清末。雍正八年(1730年)内阁大学士品秩定为正一品,成为清朝最高品级的官员。内阁官员们最主要的任务是为皇帝办理本章。清代规定臣工向皇帝报告公务用题本,其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据统计,清代顺治、康熙两朝臣工上报***务的公文中,题本占90%以上。题本经内阁转呈皇帝批阅后,按批红时间抄录成册,供史官记注,从而又形成了题本的摘抄本《史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的《史书》起自顺治元年(1644年),止于光绪朝。顺治朝《史书》绝大部分是用满文缮写,从康熙朝开始多为满汉合璧。另外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史书》摘抄的内容较为详尽,从乾隆以后摘录的内容越来越简略,故而顺治朝的满文《史书》显得尤为珍贵。内阁还存有从盛京移来的满文木牌、《满文老档》等清入关前的旧档。清入关前,满族生产方式落后,纸张缺乏,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是为木牌。现存满文木牌有28块,所载内容主要是***事战况,大约形成于皇太极时期。《满文老档》是清入关前用满文书写的唯一官撰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朝的***治、经济、***事、民族、外交及宫廷生活、社会习俗等内容。此外还有反映清入关前***事状况的《秘本档》;反映皇帝起居、官员升迁调补及荒***赈济等诸多内容的《上谕档》;反映奏销地丁、钱粮、仓储、工程费用及考核内外文武官员等事宜的《黄册》;抄录题本时间、作者、事由以及批红而成的《丝纶簿》;反映清代世职官员的世袭情况及其家谱的《八旗世袭谱档》等等。
雍正七年(1729年)因西北用兵,往返***报频繁,而内阁在紫禁城太和门外,距内廷过远,不便亲授机宜,亦恐泄露机密,故而雍正八年(1730年)在隆宗门内设立***机处,以期入值承旨办事密速。***机处本是办理***务的临时性机构,***务结束后即应裁撤,但因***机处便于皇权对国家***务的独裁,因而不但变为常设机构,而且权力越来越大,并凌驾于内阁之上。嘉庆皇帝曾说***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以严密为要。***机处又是职掌清王朝国家大***之所。以其性质和职掌决定了该机构所产生的档案必然是数量巨大、内容丰富而且重要。
奏折是清朝臣工向皇帝报告***务的一种文书,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仅为密报所用。例如康熙在两江总督傅拉塔的密奏上就曾批示:“尔好?此等密本,文虽不好,勿令他人写。此事应慎之。钦此”。到雍正时,扩大了奏折的使用范围。奏折经皇帝用朱砂红笔批阅后叫“朱批奏折”。***机处所存折件类档案有“录副奏折”,约18万件,因按月打包又称月折包。“录副奏折”是“朱批奏折”的副本,由***机处抄存备查而形成。在“录副奏折”内还夹有不少谕旨、咨文、呈文、外国外藩来文、口供、清单、地***等,所以文件数量、种类都比满文“朱批奏折”多。***机处所存编年体档簿类档案有许多种,《上谕档》所抄上谕是由***机处撰拟,经皇帝审阅,通过内阁,因而又称为明发上谕;《寄信档》所抄谕旨是由***机处撰拟,经皇帝审阅,通过寄信方式发出的,因而又称为“寄信谕旨”、“字寄”、“廷寄”;《月折档》也是“朱批奏折”的副本;《议复档》为记载***机处承旨议奏事宜的编年体档簿。此外还有反映皇帝出巡的档簿《木兰档》、《山东档》;反映***事的档簿《北路***务档》、《准噶尔档》、《金川档》;反映民族宗教事务的档簿《土尔扈特档》、《档》、《班禅事件档》、《熬茶档》;反映外交事务的档簿《俄罗斯档》、《廓尔喀(今尼泊尔)档》等等。
在清代档案中,满文档案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所记载的内容涉及***治、经济、***事、民族、宗教、外交等各个方面,是汉文档案的补充,是研究清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满文档案的利用与开发
满文是我国少数民族满族创造和使用过的文字。目前除少数满文专业人员和清史研究者外,通晓者甚少。因此馆藏满文档案的利用以往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利用者自行查寻
采用此种方式的利用者没有语言障碍。他们根据自己的研究项目来馆自行查找利用满文档案。这类利用者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社会科学院、辽宁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学院、黑龙江满语研究所、辽宁省档案馆等单位以及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从事清史、清代档案及语言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借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概述》和馆藏目录等工具,或多或少总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满文史料。
2. 咨询
一般不懂满文的利用者,在利用汉文档案后仍感到史料不足时,便会产生利用满文档案的要求。由于文字障碍,他们只得借助咨询的方式,依靠满文档案工作者协助查找所需档案史料,并为之翻译以便使用。为满足这类利用者的需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经常接待一些以这种方式利用馆藏满文档案的学者和文化研究机构。
3. 翻译出版
有计划、有系统地翻译编辑出版馆藏满文档案,是提高馆藏满文档案利用率,主动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各界对满文档案利用需求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翻译周期较长,较难满足用户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财力大幅增加,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随着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扩大,社会的文化需求日趋多样。现存于世的大量清代档案,特别是满文档案,在现实***治、经济、文化、民族、疆域等各方面的课题研究和史志编修中,显现出其珍贵的价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为适应社会需求,根据馆藏满文档案的特点,将整理和翻译工作的重点始终放在清前期和边疆档案上。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满文部陆续翻译出版了《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满文老档》、《锡伯族档案史料选编》、《郑成功满文档案选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清代西迁***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另外,满文部还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编译了《盛京刑部原档》、《清代土尔扈特档案史料选译》、《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等。为了扩大档案的利用范围,满文部在整理、著录18万件满文录副奏折的基础上,又编制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和藏事档案目录》、《清代边疆满文档案目录》。这些目录工具书的出版,使利用者更加快捷地了解到馆藏满文档案的内容。《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清代西迁***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便是在目录的基础上编译而成。近年来满文部又参与了两个科研项目:一是国家重点项目“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档案资料整理系列,影印出版了满汉合集的《清代珲春衙门档案汇编》,共计223本;二是中国社科研究项目“***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课题――清代***满文档案汇编”,该项目档案汇编正在整理编纂中,预计2009年完成。目前,国家清史编修工程正在进行,《***机处乾隆朝满文寄信档》已纳入清史工程,现已全部翻译完毕,共计176万字。
清代满文档案是档案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研究清前期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是汉文档案的重要补充。保护好满文档案是历史档案工作者的职责,开发利用好满文档案是对现实社会的贡献。我们将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充分利用满文档案,使之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1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