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2014年1月18日下午,“感动中国”节目在北京星光影视园录制,年度人物黄旭华在舞台上接受节目组颁发的荣誉。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这是黄旭华在研制核潜艇30多年来首次公开身份。
立志为祖国“上天入海”
黄旭华是广东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黄老后来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
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上世纪50年代了。1958年,***元帅向***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铸造共和国“水下核盾”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罗斯)、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亲自深潜的“花甲痴翁”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做深潜试验时葬身大海,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难。
1988年,中国进行这项最危险的试验时,已经62岁的黄旭华亲自下潜,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回忆,当年有人强调“任务光荣”,越讲光荣,艇员的思想就越乱,有的人甚至给家里写了遗书。“有人下艇之前唱了一首《血染的风采》,这首歌很好.但我当时说,今天要下潜,不希望大家唱这首歌,而要唱―个雄赳赳气昂昂。”
为稳定***心,给大家打气,黄旭华决定亲自下潜。
下潜到设计要求深度时,艇上鸦雀无声……当核潜艇重新上升到水下100米左右时,气氛一下子变了,艇员们激动得相互拥抱。
有人建议黄旭华为试验成功题字,他写了首打油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正是这一年,我国***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淡泊名利的“中国脊梁”
作为―个具有钢铁般意志、历尽千难万苦的人,黄旭华对人生有着独特的阐释:“在事业上,我永不满足,寸步必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个人生活条件物质待遇方面,我的座右铭是16个字――与世无争,知足常乐,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正是这高尚的情操,成为黄旭华力量的源泉.成功的保证。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的实际工作。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海丰老家探望双亲。直到近年,他的事迹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
黄旭华反复强调,从五六十年代就投身国防科技事业的人中,像他这样的人,远远不止一个。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那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一群。由此想到了一句最恰如其分的赞语:他们就是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的脊梁”。是的,中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大批科技工作者,才能在尖端技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之列。我们为有这样一大批科技工作者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