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不但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故事情节起伏跌宕,而且人物形象栩栩栩如生、绘声绘色。尤其塑造贾宝玉这个典型形象更是形神兼备、呼之欲出。作为和《红楼梦》具有同样的题材、同样的结构的另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家》,故事叙述秩充井然,情节安排默契有致,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之中,刻画的高觉慧这样一个个性突出,惟妙惟肖的典型性格。两部作品的作者都以锋利的笔触讽刺了旧社会的丑恶,通过家庭里面生动、典型的细节场面描写,使刻画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性格既复杂亦丰满。如果对这两个堪称经典的人物形象加以比较,就会发现他们除了一些共同之处以外,也还存在着迥异之别。
关键词:博爱 平等 叛逆
一部文学作品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思想是性格的灵魂,塑造各类典型性格,探索各种人物的心灵世界,更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红楼梦》和《家》这两部文学巨著里众多的人物画廊中,贾宝玉与高觉慧无疑都是描绘得相当成功的、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艺术形象,最富典型色彩的头号重要人物。他们俩都生长在一个养尊处优、锦衣美食的封建大家庭。但令人叹惋的是:同是“四世同堂”家庭中的纨绔子弟,有着大同小异的思想性格,但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最终却有迥乎不同的人生命运――一个离开“家”门当和尚,一个走出“家”门奔向自己的前程。沿着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去探析人物的心灵,就会发现这两个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文学的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都有着明显的差别。
一、“博爱之心”异同
博爱,就是指对人类普遍的爱。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博爱之心得到酣畅淋漓的表现。如玉钏儿给宝玉端了一碗汤,不小心将汤泼在宝玉手上,“宝玉自己烫了手,倒不觉的,却只管问玉钏儿‘烫了那里了?疼不疼?’玉钏儿道:‘你自己烫了,只管问我。’”宝玉自己被“大雨淋的水鸡儿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且一点刚性儿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到了。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糟蹋起来,那怕值千值万的都不管了。”这是傅试家两个嬷嬷对贾宝玉的评论,可视为一般人的世俗之见。事因人生,人以事显。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反映了贾宝玉爱护、体贴、同情女孩子,甚于爱惜他自己;他是那样的多情,无论是天上的星星,空中的飞燕,河里的游鱼,他都寄予遐思遥爱;他是那样地尊重人的个性自由,身为贵族少爷,连受了毛丫头的气也不计较。宝玉就是这样,他把她们每一个人的悲欢哀乐、荣辱得失,都包括在自己的关心注念当中,这就是鲁迅说的:“爱博而心劳”。
和贾宝玉相比,《家》中的高觉慧没有宝玉的那种“多情”。元宵时节,高公馆里请了人来舞龙灯,主人们竟然用向舞者身上投掷点燃的花炮的方式来取乐,并且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只有觉慧为此感到沉痛,他发怒问道:“难道人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吗?”他表姐琴则不然,认为“五舅他们得到了满足,玩龙灯的人得到了赏钱。各人得到了自己所要的东西。这还不好吗?”觉慧对此作了极力的嘲讽与反驳,“真不愧为一位千金小姐,”“像你这样聪明的人也看不出来。你以为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吗?你以为只要出了钱就可以把别人的身体用花炮乱烧吗?这样看来,你的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嘞!”这个质问里,包含的是觉慧对下层群众的真诚爱护,是真正的动了恻隐之心。除夕之夜的前一天是高家规定吃年饭的日子。酒桌上觥筹交错,觉慧带着几分醉意,走出大门口,去呼吸新春的气息,在这寒冬腊月里万家欢乐的时候,他听见了有人在哭,走近去看,发现“一个讨饭的小孩,穿着一件又脏又破的布衣,靠着石缸低声在哭。”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心头,“好像有人泼了一瓢冷水在觉慧的脸上。他清楚地听见银圆在衣袋里响。一种奇怪的、似乎从来不曾有过的感情控制了他。他摸出两个半元的银币,放在小孩的润湿的手里,忘了自己地说:‘你拿去罢,去找一个暖和的地方。这儿很冷・・・・・・这儿冷得很。你看你抖得这样厉害,你拿去买点热的饮食吃也好。’”这一举动,足以表明他无时无刻不在尽自己所能帮助一些急需要帮助的人。他虽然没有宝玉的那种对人世间有生命的事物的多情,但更多的是人道。两个人物的博爱之心最能体现的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二、“平等之心”异同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平等思想可以说是他核心思想性格体系中最进步的。作者全面细致而深刻地刻画了具有高度平等观念的贾宝玉形象,他的平等思想达到了惊人的高度。
1、男女平等
从孔子宣传的“唯女子与小人最难养也”开始,整个封建社会就主张形形的“男尊女卑”论。“男尊女卑”被看成天经地义,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宗法统治的一个不可动摇的条律。贾府中,从贾母、贾***到薛宝钗,无一不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规范去严格要求大观园内的妇女。针对这种情况,贾宝玉在少年时代就提出了“女尊男卑”论。大唱反调:“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坚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像这样给女性唱赞歌的句子在作品中俯首皆是。
2、嫡遮平等
贾府嫡庶之间壁垒森严,贾宝玉是唯一没有嫡尊蔗卑思想的人。他对姨娘、庶出的弟妹,都平等相待,“并无亲疏远近之别”。贾环因为是庶出,受到很多人歧视;宝玉认为“一般兄弟,何必他怕我”,“况且我是正出,他是庶出,饶这样看待,还有人背后议论,还禁得住辖治他?”从不拿出嫡系兄长的特权尊严压制他。赵姨忍受到怡红院大吵大闹,用魇魇法害贾宝玉,宝玉也视有如无。贾环用蜡烛烫伤他,宝玉仍然说:“明日老太太问,只说我自己烫的就是了!”这一切充分说明贾宝玉虽出自正房,被当作凤凰来养,又有封建法律和封建世风的庇护,他却不恃尊而骄,处处以平等态度对待偏房、庶出,这给他思想上增加了新的光彩。
3、主奴平等
贾府主子们把奴婢看成“猫儿狗儿”,颐指气使,凌虐备至。宝玉是贾府中仅有的不摆主子架子来压制、凌***卑的人。对待男仆,正如兴儿所说:“他没个刚气儿,有一遭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玩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他也不责备。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都过得去。”小斯们遇到他,“一个个都上来,解荷包,解扇袋,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他也不恼。对待女奴,就像对待自己的姐妹一样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晴雯贴对子手冻凉了,他赶忙给捂手;晴雯喜欢吃豆腐皮包皮馅包子,他专门向尤氏去要・・・・・・宝玉不仅以平等态度对待奴婢,而且还给予奴婢很多自由。怡红院的丫环,可以恣情纵意地掷骰子,磕满地瓜子,直呼其名,支使他干活,批评他的弱点,对抗他的少爷威风。有力地说明贾宝玉甘愿放弃他的贵族少爷身份,把丫鬟看成和自己有同等社会地位的人。还有一例,就是他为晴雯作的《芙蓉女儿诔》,他不惜贵族之尊,屈身歌颂一个女奴“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体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的无比崇高形象。
4、贫富平等
在物欲横流、充满财势观念的贾府里,宝玉对于富贵和贫贱的受憎是完全颠倒的。在对待贾元春和刘姥姥的态度上足以佐证。贾元春“加封贤德妃”,“于是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唯独宝玉置若罔闻,“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介意。”元春把他揽在怀里,他并没有乘机谄媚。元春以天眷之尊、后妃之荣并没有打动这个“乖僻”的弟弟。刘姥姥只是一个乡村贫贱老妪,在她二进荣国府时,讲的农村生活,编造的离奇故事,却引起宝玉的极大兴趣和尊重。贾母、凤姐把刘姥姥当作清客、倡优戏弄,博得她们的笑颜,她们一个个笑得龇牙咧嘴,前俯后仰。“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着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参禅修道的妙玉对刘姥姥也是白眼相加。当刘姥姥拿了她的茶杯吃了茶后,道婆准备收拾茶具,“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她嫌脏不要了。”宝玉惜老怜贫,借题发挥“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贫婆子罢了,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她们嫌贫爱富的丑态令人作呕。宝玉则不随声附和,而义正词严地提出“世法平等”,竭力维护一个贫贱农民的尊严。对农民的艰难生活寄予深刻的同情。
和宝玉比起来,《家》中的觉慧就显得有些逊色,他没有宝玉那么的热烈与浓厚和完美。因为他没有处在宝玉那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庆幸的是,他们英雄所见略同之处就是在主奴关系上,都把奴婢看成和自己一样具有完整人格尊严的人。
三、“叛逆之心”异同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愈深,反抗愈烈。在封建的婚姻制度下,青年男女没有任何的自力,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而父母安排自己子女的婚姻,也绝不从儿女的幸福考虑,全从阶级、家世的利益出发,讲究“门当户对”,亲上加亲,亲缘不断。而《红楼梦》、《家》中都分别描写了贾宝玉、高觉慧追求爱情婚姻自主的勇敢行为。两人敢为天下先,这是对当时封建卫道者的严重挑衅,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强烈反抗。贾宝玉反对“金玉姻缘”,坚持“木石姻缘”。他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建立在互相了解和思想一致的基础上。林黛玉丧母丧父,寄人篱下、没权没势,就不符合贾府的择妇标准,贾府的卫道者为阻止他们的感情处处防范、摧残、迫害,有增无已;而他们却不满、挣扎、反抗、矢志不渝。他们伟寄存的爱情在强大的封建势力破坏下不堪一击,林黛玉落了个“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宝玉在黛玉面前说的“你死了,我当和尚。”的爱情誓言也如愿以偿。
高觉慧敢于冲破封建门第观念,大胆爱上了纯洁美丽的丫环鸣凤,两人情投意合。但是,高老太爷为了和冯家攀亲,把鸣凤送给冯老太爷做“小”。鸣凤不甘屈辱,为了保存自己完整的身躯,最终以跳湖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些时的觉慧只有痛苦与惆怅。
贾宝玉不听贾***的话,不走“仁途经济”的路子,招来贾***的板子,但这板子并不能使宝玉回头,反而使他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棒打之后的浑身疼痛中,他担心的是琪官的安全,内疚的是金钏儿的不幸,以至于发出“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叛逆誓言。
在《家》中,高老太爷病了,久治不愈。陈姨太请巫师在家里捉鬼,“要把鬼捉尽了,老太爷的病才可以痊愈。”高老太爷的几个儿子都是“饱学之士”,也有人不相信,“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反对。”作为孙子的觉慧虽然有勇气,然而没有人听他的话。当这场滑稽戏上演到觉慧的房间时,“他走到门前高声骂道:‘我不开门!你们这样胡闹,究竟要做什么?捉鬼?你倒见鬼!觉慧把这句话向着陈姨太的脸上吐过去,我说,你们不是要捉鬼,你们要把他活活地气死,吓死!他不顾一切地骂起来。’”“你们说是孝顺的儿孙,他生了病,你们还不肯让他安静!我昨晚上亲眼看见捉鬼的把戏。我说,我一定要看你们怎样假借了捉鬼的名义谋害他,我果然看见了。你你闹了一晚上还不够。今晚上还要闹。好,哪个敢进我的房间,我就要先给他一个嘴巴。我不怕你们!”这就是觉慧叛逆之心的真实写照。觉慧不听祖父的话,积极地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宣传新思潮,还和同学一起去请愿,并因此和爷爷冲突起来,他勇敢地宣布:“我不能这样屈服,我一定要反抗,反抗祖父底命令,我一定要出去・・・・・・”表现了一个青年人叛逆性格的义无返顾。
由此可见,两人都敢于冲破旧思想的束缚,按自己的想法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然而,在卫道者的高压控制下,觉慧敢想、敢说、敢干,想出各种各样的法子冲破旧的套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敢于和封建统治者正面斗争;而宝玉则只会独自一人的哭诉、傻呆、说些痴话,或者甩盘子、跳桌子……来发泄不满的情绪。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初步探讨,对贾宝玉和高觉慧俯仰之间的凝视与沉思,可见他们两人的性格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我们也似乎领略到他们都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胎儿,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民主、平等、人道、进步的曙光。总之,曹雪芹、巴金这两位文学巨匠把强健而真实的艺术之魂托付给了充满社会气息的形象载体的时候,那么他也会获得长存人间的艺术生命。从而和后世的人们在精神上进行不断的对话,在同构异质的心理建构过程中,使他们创作中的艺术形象显示出因人而异的独特性,并凝化在各自的作品中,使得他们流芳千古,久而弥香。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1999―11.
[2]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5.
[3]毛德彪,朱俊亭.红楼梦注解[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