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術审美的取向是与当时的朝代相互依附的,每一种艺術都带有所处时代的特色。欧阳询被称为“初唐四家”之首,他的艺術成就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研究欧阳询的书法特点和形成原因之前,针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了解他所处的历史条件,探讨其社会根源是很有必要的。
一、欧阳询楷书艺術风格形成的社会背景
唐代早期的社会繁荣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景象。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文化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高。其中书法属于造型艺術,它是一种无声的音乐、静止的舞蹈。它借助于线条、结体、笔墨等方式来表达,是灵动的,富有生命力的。通过书法刻出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文化深层的精神轨迹,在不同的时代,孕育出不同的书法精神特色。唐代是我国***治、经济、文化发展到顶峰的朝代,一大批书法艺術家的出现为中国书法艺術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一现象空前绝后,被后世誉为“大唐气象”。这一现象的产生,首先得力于当时统治者对于书法艺術的重视与推崇,促使了书法家们前仆后继不断去探索书法艺術的精髓。
唐代书法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另辟新境,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峰。唐代楷书的书风变为端庄严谨、浑厚雄健。书家从布衣到君王,各色人等均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书法的普遍及繁荣。唐代书法追求“法”的运用。“法”,是一种制度,一种规则。它属于历史性范畴,唐人寻求的是在法度的要求范围内抒发作者的情怀,这种法度的完善,规矩的森严,已经到了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步。这一时期,各种书体已经趋于成熟,名家辈出,而且书家评论也百花齐放,体现出唐人对“尚法”与“变法”两者的统一,既不拘泥于法,也不脱离于法。大的书风倾向趋于崇尚一种在自然中流露出狂放不羁的气质,展现给我们的是充满活力、筋骨强健的阳刚之美。“唐人尚法”已成定论。
***绩显著的唐太宗,极力推崇“二王”书法,把“二王”提到了正统的地位。唐太宗推动了初唐时期书法的发展,影响了一代书法风气。他影响了整个时代的书法方向,形成了举国上下追慕“二王”书法的学习风气和热潮。他在位时,选择对书法有兴趣并有一定天赋的贵族子弟进入弘文馆学习,使他们在除了学***史以外兼习书法,即使是在朝官员也可以进入观摩并一同学习书法。
唐代初期书法基本上是延续了魏晋南北朝及隋朝的风格,其风格清秀娟美、婀娜多姿、华美轻盈,或者精神洒脱……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为代表,都以楷书见长,他们书法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以王羲之的笔法为基础,兼容南北,形成各自独特的艺術风格,促进了初唐时期楷书的迅速发展。
二、欧阳询楷书艺術风格的特点
唐代是我国楷书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其中,以欧阳询的楷法最为完善,其笔法的严谨,结构的险绝和骨架的刚劲,成为后人的模范,后代书家深受其影响。作为学习楷书的基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了解欧阳询楷书艺術风格的特点。
(一)劲戟瘦健,方圆兼施
坡对欧体的评价为“劲险刻厉”,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他的点画来评价的。欧阳询的楷书笔画,粗细均匀,形式感强烈。没有虚锋轻掠,不畸轻畸重,这是形成“严整”的一个条件;欧阳询楷书笔画刚劲、含蓄,没有拖笔直过现象。笔画刚劲,说明他的书写功力很强;含蓄耐看,说明他的“妙于起倒”。欧阳询善用笔,形成了自己的用笔法。其用笔方中兼圆,字里行间存有一种“古味”,他在笔画两端及折部的修饰点进行了“戈戟之象”的锐角修饰,大幅度提高了这些结点出现后的效果,起笔、收笔、转折等处经常会有露锋和棱角。故欧体透着一种峻险刻厉、骨气雄强的风格。现在列举一些欧阳询的基本点画,并逐一分析具体的写法。
“点”在古代又被称作为“侧”,是最能表达用笔精神的笔画,它是撇、捺等笔画的起点。欧阳询书法中的点,形态各异,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但是最基本的笔法没有不同。须要“切笔收锋”,提笔要直接落在纸上,不用作逆笔,而在收笔的时候,回锋要十分小心,不然收笔就会不够饱满,影响整个字体的厚度和力度。“挑”在古代又被称为“策”。“挑”是指自左向右上方出锋,欧字的“挑”,起笔都非常干净利落,用笔平整,但又不失圆润之象。“竖”在古代被称为“努”,在笔势上来讲,竖要直中略带曲,在曲中又可见直。书写时,竖在字中起着支柱的作用,应该写得劲挺有力度,像一个立正的人一样,最忌讳竖写得过于僵直,不然就会失去字势。
笔画就像是字体的零件,要想正确了解欧阳询楷书的特点,就要先掌握他的笔画的特点。在兼容南北书法特点后,欧阳询楷书的笔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術特色。
(二)结体险绝,峻险刻厉
欧阳询对楷书的结构也有很深的研究,并且自成一派。但是从书法艺術的角度来说,只是达到工整是不够的,要通过字体的结构表达一种情怀和美感,富有内涵。欧阳询正是通过在平正的基础之上,力求险绝,在这静与动融洽结合的同时,把结体提高到独特的艺術境界。对某些字体在结构上的刻意夸张,形成强烈的空间对比,同时创造出平衡的局势,既稳定又富有新意,打破了传统处理楷书结体四平八稳的模式。欧阳询在追寻结构险绝的同时,依旧不忘记结构的严谨。
欧体在字形上,刻意通过笔画的拉长带动字形的变化。有些字体大小不一,但是组合在一起还是很协调,例如:“千”字和“離”字,“千”字的笔画较少,反而写的比较大,“離”字写法比较复杂,笔画较多,但是写的却很小,这种例子在他的作品里随处可见,这就凸显了欧阳询在字体结构上的把握能力。欧体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字体大都向右展开,字的中心在偏中线的左边,但字的笔画倾向都是向右上方,所以即使欧体的字都有些斜势的形状,但还是很稳重的。例如:“德”字右边的上半部分明显的向上倾斜,形成了摇摇欲坠的感觉,但是妙就妙在下半部分“心”字的最后一点撑起了整个字的字势。又如“养”字大部分笔画都有种向右上倾斜的感觉,但是最后的一笔“点”却起到了稳定字体重心的作用,这样不但没有感觉到重心不稳,反倒是在稳重中平添了一种险绝峭拔的艺術趣味。
从古至今,欧阳询的楷书结构艺術一直被人们奉为“结体险绝,峻险刻厉”的经典,为人们的书法审美提供了一个强烈而又鲜明的联想对象,为后世的楷书发展创造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树立了不倒的丰碑。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试论欧阳询楷书艺术特点及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