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就意味着我们长期“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需要做根本性的转变,要“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互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讨;是高效的课堂,要体现诱思探究的教学思想,提高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
其实,追本溯源,这一思想在遥远的圣贤之作《学记》中就已昭然,即“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在大连,在高新一中这片热土上,我们念本源而求正道,创先河而求蔚蓝。秉承本土教育家冷冉“情知教学”的思想理念、大写“人文与自主”的“情动五环”教学模式已悄然在一中人的心里和教学实践中萌芽破土,践行“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蔚然自主学习的家园。
“温故创境明目标”,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复旧知向新识、创情境促心动、明目标达共识”。让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产生自发能动的必然。当一个人心中有了一个清晰的美好,一切也就在“我要、我爱、我能”的意念里畅然达行。我喜欢信息技术学科周岳老师在讲授“引导线动画”时演绎《荷塘月色》,让学生在光与影和谐的旋律里、在梵婀铃奏着的名曲中进入笼罩着轻纱的梦,别是一番经典的引领让学生走入科技的课堂;还有“情知共进”的学习目标,让师生在每一节课里,可以戮力一个共同的方向,不迷失,有标航,欣然前往,豁然开朗。“境,情之启、心之源、知之泉。”“目标,启明星一样闪亮。”陶先生的话时刻叩击我们的心扉,洪钟一样敲响,伴随我们每一次启航。
“自主合作共探讨”,是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就是“用自主感新知、讲合作达共识、求探讨解争执”。让学生在自学和***思考后群策群议。思想在此刻交流,火花在此时碰撞,灵性在此处绽放。犹如一泻千里的月光,照得年轻的生命大地一样明朗。没有“牵行”的羁绊,不是“推行”的硬朗,不着“代行”的色彩,所有年轻的血液都在青春与生命的热情中,恣意奔流;所有是的非的思想都在唇***舌战中,小见高下。当真理在年少的自我发现里见证,相信那绝对是自信的砝码。能言者眉飞、善辩者色舞、先行者俯首、滞后者附耳、明达者慨而慷之、羞怯者莞尔释然……灵性的鲜活、生命的***,在这一刻栩栩如生。“教学活动、教育内容都应当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注,应当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人的才能的发挥,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以人为本”的箴言鞭策着我们不断前行。
“汇报评议师精导”,是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就是“群汇报现思想,共评议激花火,点高见绽精华”。让结论响亮课堂,让思考升华思想,让精彩彼此绽放。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结晶,那是一份骄傲,知识和信心都会在义正词严中潜滋暗长。能够“不如无书”地质疑,更是一份升华,当思考已经成为习惯,思想也就深刻了生命。教师在该出手的时候,要么“锦上添花”,要么“雪中送炭”,欣然喜悦、醍醐灌顶,便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知识也罢、情感也好,总是出现在当其可现的时候。教师不是滔滔不绝的主演,也不是躲在幕后沉默的羔羊,而是此时的“亮剑”,其光芒可以让求知的心臣服,其方向可以让迷惑的眼擦亮。那是学之高者的骄傲,更是师之精者的灿烂。知识与情感、方法与技能、人生与天地……都会在这里在此刻喷薄。“导而弗牵”、“开而弗达”,《学记》的哲思可以在这里充分体现。
“练习巩固结纲要”,是教学的第四个环节。就是“即落笔验真知,结纲要成技能”。让实践验证真理,让真理带动前行。学生在深刻的知识情感体验后,需要的是一份理性的沉淀。“渔”便在“鱼”后,应运而生。相信每一次自我学习后的巩固,定然是一种铭刻,相信每一个自己的“公式”,都是一种真理般的神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情感需要自己经历,知识需要自我体验,然后便该是一份自己的财富了。当知识在自己的笔下流淌,当方法在自己的思考中生花,怎一个“快乐”言表?“体验、经历、积累、感受、创新”,语文新课标昭然着教育教学应有的核心和方向。
“反馈拓展步步高”,是教学的第五个环节。就是“检情知夯基石、联同类见高深”。让惊讶在转弯处流连。当我们用自己锻造的剑,迎击外面的锋芒,那肯定是一种惊喜,更是一种升华。知识犹如大千世界,外面的总是精彩。当我们手中的利器可以披荆斩棘,则深山可下。所以,“学一用一”并非真学,“学一通十”方可大化。自己的视野会在点线之外豁然开阔。学语文要有大语文观、学数理化要有科学观、学英语要有国际观、学音乐美术要有艺术观……我们用课堂“点”的力量联通“线”与“面”的开阔,一切都会在豁然中开朗。给学生一个支点,世界就在脚下。
此“五环”皆为学生之“动”。从入情入境的“驱动”到自主合作的“互动”,从师生共进的“流动”到退而结网的“策动”到最后点线成面的“联动”,都是学生从“心动”到“行动”的主动活动。诚如《学记》之理:嘉肴得食,自然知其味美;至道思学,自然可见高深。
“动”则栩栩,那么“情”为何物呢?
“情”为“动”之源。“情”,小而言之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情趣的激发、情感的渗透、情商的培养”,大而言之就是“课堂德育、课堂美育、课堂文化”的润泽,其实质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教学中的体现。
“情”是课堂德育,是好雨知节的适时而降,是润物无声的心灵觉醒。例如,在讲授《岳阳楼记》时,我告诉学生:“因为坎坷,范仲淹才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民生的疾苦,慨然有志于天下,并用一生践行自己为民的誓言,被百姓和后世人感谢千年。所以,感谢逆境,让他可以超越红尘精神境界绝世空前;感谢磨难,让我们千百年后还可以赞叹他的巨制鸿篇。生的伟大,就在于逆境里怒放生命的春天,在磨难中大写千古流传!”所以,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在逆风中依旧向上飞翔。可见,“情”动的不仅是知识的收获,还有学生的心和思想,那是一种意志可以撼动海洋。道可弗牵,顺流而下。
“情”是课堂美育,是水墨丹青的高远吸引,是丝竹云笛的雅致呼唤。一堂学画抛物线的数学课,老师首先播放了贝克汉姆发点球的视频,然后在黑板上画出了贝式点球行走的精美路线,并且告诉大家成功进球不仅是“脚”的功夫,还有科学的计算和美好的艺术再现。霎时,足球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远离了野蛮,数学也陡然间成了艺术美妙绝伦。可见,“情”动的不仅是科学的吸引,还有美的追求,那是一种品位可以高情远致一生的作为。强不弗抑,心底飞花。
“情”是课堂文化,是古今中外的精神圣殿,是文明之歌的薪火相传。学习《圣诞节》一文,老师让学生们把中国的春节和其比较,让民俗光荣绽放。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科知识,还让学生们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知识无疆界,文化万古芳。课堂有了文化,也就有了厚重。可见,“情”动的不仅是知识的探求,还有文化的熏染,那是一个人可以厚重博学温文尔雅的积淀。开而弗达,心明敬尚。
问君哪得“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之“动”,源自“师情浓”。归根结底,都是为师者对学生的热爱,对专业的深悟,对事业的责任。“情”深者,爱之大也。燃“情”为“动”始,融“情”为“动”开,激“情”为“动”鸣,结“情”为“动”成,联“情”为“动”升。五环五动五情浓,自主合作共繁荣。情为动设,动随情迁。当“情”成为课堂流动的飞花,“动”自然就是飞花的香浓。
“情”是一种道,道高行必远。
“动”是一种能,能强力自来。
而今,我们的“情动五环”不仅在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首批立项成功,还坚实了我们三载春秋冬夏的脚步迈向遥远。就这样,“情境、情感、情意”发荣滋长,“自愿、自发、自主”悄然伴行。一点点、一环环、一天天,“道”已在明朗的行程上不远我们。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古老的《学记》穿越千年不朽经典;“情知共进,立体结构”新时代的冷冉教育思想犹然煜煜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