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苇水库灌区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境内,属于中型灌区,灌溉面积7.74万亩。灌区开发前,当地人民主要靠天吃饭,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邹城市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灌区开发后,改善了该地区工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该区域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水库;灌区;运行管理;水价改革
中***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3-0144-03
西苇水库灌区建成以来,改善了该地区工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该区域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保障。作者通过多年的灌区管理实践,浅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1 西苇水库灌区基本情况及其重要性
西苇水库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以东3公里处,该水库于1959年10月动工兴建,1960年6月基本竣工,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城区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利工程。
西苇水库灌区于1961年冬开发,灌区范围西起津浦铁路,东到大束镇,南到龙河,北到县界。灌溉千泉、岗山、中心、大束、匡庄、峄山6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7.74万亩。灌区内实有总干渠2条,长4.21千米。实有干渠8条,长49.4千米,干渠配套96.4%。实有支渠31条,长57.66千米,支渠配套57.2%,支渠沟建筑物618座,工程配套40.9%。实有排水干支沟18条,长32.8千米。
西苇水库灌区属于中型灌区,灌溉千泉、岗山、中心、大束、匡庄、峄山6个乡镇约8万亩农田,灌区内丘陵山地众多。灌区开发前,当地人民主要靠天吃饭,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邹城市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灌区开发后,改善了该地区工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该区域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
保障。
2 西苇水库灌区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西苇水库工程竣工后,1960年11月成立了管理机构——西苇水库管理所,负责水库的管理运用等工作,灌区开发后,根据国家管理机构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从灌区具体情况出发,由邹县水建指挥部、西苇水库管理所、城关、中心、落陵共同组织了灌溉管理委员会,分为水管所、公社、生产队三级管理。灌区内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加强对计划用水的领导。1972年由县委、灌区内各公社、水库管理所共同组织了灌区灌溉管理委员会,下有乡镇、大队组成了水管组,采用群管与专管相结合的形式。水库管理所有工程技术人员管理灌区,负责工程技术工作。又配备了亦工亦农的渠道工,负责渠道配水、分水和养护工作。1981年灌区灌溉管理委员会取消,水库管理所改为水库管理局,灌区也因此由西苇水库管理局专管,以管理局为主,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西苇水库管理局成立了灌区灌溉服务公司,负责灌区的日常事务工作。各乡镇设一位乡镇长为组长,负责水利站为主的灌区灌溉领导小组,组织本区域内渠道及建筑物工程的管理维修工作。各村组织相应的灌溉队,负责斗渠以下渠道工程的管理工作。采取申请灌溉和计划用水、双方签订用水合同等形式,对用水村进行供水。
3 灌区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的特点是长年受日晒雨淋、温度变化和水流冲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建筑物碳化、分解、表层剥落、钢筋锈蚀,导致强度下降、结构失效以致渠道和建筑物倒塌。另一个因素是人为的原因,例如:实行用水计量、按方收费后,用户偷水而不交水费,有的沿渠闸门被撬,有的暗渠被挖成竖井,还有的群众不管国家法律盗取干支渠石料,造成渠道供水中断。长期以来,国家集体是灌区的投资主体,重建轻管的意识长期存在,而水库管理局水费收入只有每方3分钱,远远不能满足灌区养护管理的需要。而乡镇和村集体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管理体制存在很多弊端,建管脱节、制度不健全、田间工程无人管、工程毁坏后不能及时修复,严重影响了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4 用水管理
灌区水利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管好、用好灌区内水利基础设施,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好“三农”的民心工程。为管好、用好水,提高水的利用率,把有限的水源切实用到关键的地方。一是强化工程管理,完善管理组织,即干支渠实行水库管理局专管,斗渠以下由乡镇和村级管理。二是灌区干渠进水口设立计量点,灌区制定了统一的用水计划和合理的水费征收办法。三是管理局每年组织水利技术人员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制定不同的灌水量,并向群众讲解科学的用水方法。四是加强渠道管养经费的落实工作,进一步加大国家财***资金倾斜扶持力度。五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灌区养护机制和措施,避免过去那种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主体不明、管理责任不清的管护模式。六是不断向其他灌区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七是转变工作方法,变群众上门要水为主动上门服务。八是加快灌区节水改造步伐,为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创造条件。九是进一步推进末级渠系承包责任制和产权制度改革,调动农民用水户自主管理末级渠系和负责工程维修的积极性。十是协助农业部门为灌区开发新的高效节水农业,为农民增收献计献策。
为解决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管理制度改革,强化水库管理局灌溉服务公司的管理服务意思,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灌区干支渠养护维修力度,明确管养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管养人员的积极性。对斗渠以下工程,要不断加强农村基层水管组织的建设,目前乡镇水管组织人员老化、经费不足,是制约灌区基层管理的软肋。要建立健全村级水管组织,积极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调动灌区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保证灌区工程有效
运转。
5 灌区水价改革
中央一号文件加大了对水利投资的重视力度。面对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克服人力、物力困难,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落实好灌区内老化渠道和水毁建筑物的更新改造工作。提高灌区内水的利用率,为推进水价改革做好前期准备。当前灌区内水价过低,水费收入已不能满足灌区正常运行管理的需要,因此灌区水价改革势在必行。按照经济规律规范供水定价行为,逐步推进灌区内合理的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机制。提高灌区内农民节约用水意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供水成本,保证灌区内水费收入“取之于水,用之于水”,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6 几点建议
邹城市东城新区的建设,导致西苇水库灌区范围逐年减少,为发挥水库灌溉效益,提高农业增产水平,建议在老灌区更新改造的基础上,向东发展提水灌区。建议国家设立水利产业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团体兴办水利投资公司。对积极参与水利投资的单位、团体和私营企业国家给予扶持***策或者免征税收等措施。对灌区内管理人员强化培训工作,对重点的取水口和建筑物落实到人,做到专人看管。
实践证明,灌区工程建设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思想、创新管理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灌区管理人才队伍,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灌区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灌区提供有效服务。
参考文献
[1] 马金华.加快信息化建设速度,提高灌区管理水平[J].灌区建设与管理,2009.
[2] 罗发科.祥云灌区供水改革成效及发展思路浅析[J].灌区建设与管理,2009.
作者简介:梁情(1978-),女,山东鱼台人,山东省邹城市西苇水库管理局助理工程师(水利工程),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管理;文淑凤(1966-),女,山东兖州人,山东省邹城市西苇水库管理局工程师 (水利工程),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管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西苇水库灌区运行管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