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高考的语文作文题目是,“论板桥体”,材料作文。“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关于郑板桥,古往今来许多后人对他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的精湛和创新是有口皆碑的。尤其是他的书法,个性独特。融合古今大家之特点,前无古人。作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论学谈艺,都有自家识见。郑板桥的字“怪”得有意思,有回味,他承袭祖宗之法,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开创了书法历史上别具一格的新书体,他自称“六分半书”。在后人心目中,这个“怪”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书法艺术的个人面貌,以楷。隶为主,把楷、草、隶、篆四体融为一体,并且用作画的方法去书写,这是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大胆独创,后世称之“板桥体”。梁披云主编的《中国书法大辞内》对“六分半书”辞条释之为:“清郑板桥所创书体。郑为‘扬州八怪’之一,初学黄山谷,后参以八分之波磔、篆书之结构、行草之用笔,溶会一炉,自称‘六分半书’。其体颇多郑氏兰竹笔者,章法不拘成法,倚正、大小、宽窄,疏密错落有致,十分生动。“这一段文字,颇得”板桥体”的要领,可谓画龙点睛,字的源流,风格特征尽在其中。
把一种日常的书写,演变成本民族一种重要的艺术,非汉字莫属。书法是汉字的艺术,也是线条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象形、写意,其内涵丰富的笔意,不论写者或观者,没有几十年的功力,是无法精深了解方寸之间的意味的。西方人把中国的书法艺术看作中国独特的抽象艺术。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美国的波洛克为代表的现代抽象艺术,早了三千五百年。我们现在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不仅是欣赏艺术家的色彩、感情、技巧,意境,更多的是观者通过对抽象画视觉上的反复对应,体验与作品的心灵对话,折射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文化背景、艺术修养,记忆经历、美好遐想……艺术作品越个人化的,就越有意义;它与观赏者之间,越能引起对话;最重要的是,观者通过第二眼和第三眼的观察,来达到对作品的认同。
三百多年前的郑燮,江苏兴化人,(1693年至1765年),肖鸡。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字克柔,号板桥,人评“郑板桥有三绝,日画、曰诗。曰书。三绝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日真意。曰真趣。”(马宗霍《书林藻鉴》引《松轩随笔》)。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六分半书”,他精深的书法艺术造诣,可以看作是郑板桥诗画艺术的抽象提炼。
好的书法,不仅耐看,而且耐读,笔墨之间总蕴藏着一股吸引人的艺术魅力。郑板桥最为人熟知的,就是“难得糊涂”,下书一行小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后来福报也。”仔细观看郑板桥书写的这几行字,以隶掺入行楷。有时杂以草,篆,也问以画法行之,在书体的结构上,多带扁行,于转弯处常用蹲笔,而且按得较重,有力透纸背之感。其行款,虽大大小小,方方圆圆,长长扁扁,疏疏密密,浓浓淡淡,书体有架势,有笔力,金石味浓,扑茂劲拔。奇秀雅逸,排列穿插得十分灵巧和别致,有着音乐一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意之所之,随笔挥洒,道劲古拙,别具高致。”不仅构***形式很美,而且内容表达言简意赅。这就是“板桥体”。
这种创新和变革,一改当时书法界墨守成规、圆滑媚俗的风气,对书法艺术整体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的字,用笔方法多样,线条类似他所画的竹子;在结构上进行夸张,使长窄的字更加长窄、宽的更宽、斜的更斜:章法布局上,大小错落、上下左右互相呼应、疏密相间,所谓“乱石铺街”。郑板桥的书法出现在推崇帖学的清代书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郑板桥在世时,他是以画为第一生命,卖画为生;然而在他死后,却是书家的名声高于画家的名气。
历史上的郑姓名人,除了郑板桥,还有很多。
西周时期的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的朋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依照《姓纂》上的说法,“周历王少子友,受封於郑(在今陕西省华县西北),是为桓公。生武公,与晋文侯夹辅平王东迁于洛阳,因徙溱、洧之间(今河南省境),谓之新郑,传十三世至幽公,为韩所灭,子孙再播迁陈宋之间(地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以国为氏”。郑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这个由周朝王室所分支出来的郑国,虽然在战国时被韩所灭,子孙流离分散于河南境内各地。但是,到了汉唐之后,却大放光芒,为中华文化平添不少光彩。
战国时代有位水利家,名叫郑国,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人。他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后人称之为“郑国渠”。
历史上专治经学的学者中。有十分著名的“二郑”,指的是郑众和郑玄,而以郑玄所享的名气为盛。郑玄是东汉人,创立郑学。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一生沉浸诸经,所注之经书有易、诗、书、礼、论语,孝经,尚书大传等,是一位名实相符的大学者,备受后人的敬仰。
郑光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为元朝著名剧作家,有代表作《倩女离魂》。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妇孺皆知。其实郑和本姓马,小字三宝,回族。明八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立下战功,明成祖赐姓郑。后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圣地麦加,成就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壮举。
郑成功,在历史上被书为重要一笔。郑成功,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驱走荷兰殖民者,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他督师十万“气吞吴”的豪迈气概,苦撑大厦之将倾的执著,以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忍,无不凝结为一种伟大的精神。郑氏移居台湾,最早是因为郑成功。他击败荷兰殖民者,后,就留居台湾,使岛上多一郑姓,所以郑成功是台湾郑姓的开山始祖。郑姓在台湾是一个满缀着荣耀的姓氏,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
对文学有兴趣的朋友一定知道,当代有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和翻译家一郑振铎。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郑姓在当时的《百家姓》里排列第七。目前为我国人口最多的第二十一位大姓。
郑字,会意兼形声字,郑与奠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用一个字。皆为置酒几案隆重祭奠之形。后写作,如今简化作郑。《说文・邑部》“,京兆县。周厉王子友所封。从邑,奠声。”本义为隆重、郑重,后指国名,并用作姓氏。
郑姓之人,如叫“郑振华”、“郑季斌”、“郑雪元”等,肖虎、肖狗、肖猪之人均为上上格,他们从小有理想,刻苦学习,兴趣广泛,较早***。肖鸡、肖蛇、肖牛之人,姓郑的也不错,他们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对艺术,文学有独到之感悟。肖鼠、肖马、肖羊之人姓郑的,他们从小比较艰苦,部分人财旺身弱,一边赚钱,一边常去药房。肖龙、肖猴、肖兔之人,名字中有“郑”的,如叫“程郑华”、“江郑涛”、“郑立波”等,他们怀才不遇,学非所用,部分人婚姻家庭烦恼不断。郑板桥肖鸡,为金命,肖鸡之人名字中忌用“木”,“板桥”二字用之,形成金克木的格局,故郑板桥一生怀才不遇。性格的特点造成了他一生的艺术成就,创新来自于追求。
郑板桥的书法,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狂放,再次传达出作者既是性情自由的,又是心态不平的,怀才不遇的。
郑板桥在他60岁大寿时撰写一副对联,很长,对仗工整,通俗易懂,内容丰富深刻,对人启示不凡: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有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句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郑板桥生活态度一直豁达乐观,超凡脱俗,淡泊名利,此对联乃是他修身养性之写照。书法谓之书道,创新谓之悟道,正所谓:“鸟归沙有迹,船过浪无痕。”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体验生活的“有迹”和“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