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不少清官名垂青史,流芳千古,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敬仰。人们常常会把一些数字雅号赠给清官,以朴实的形式表达敬慕之情。
半鸭知县:清代于成龙任罗成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生活。儿子从一西老家来看望他,他只有一只咸鸭,于是就割了一半给儿子,作为儿子路上的菜,因而百姓敬称他为“半鸭知县”。
一钱太守:后汉刘宠在会稽任太守期间,操守清正,***绩卓著。他离任时,会稽老百姓为感谢他,特推选了几位长者带了一百钱去送他。他执意不收,在大家的苦苦哀求下,他只选了‘钱留做纪念。自此,刘宠“一钱太守”的美名便传开了。
二不尚书:范景文,字梦章,明代万历年问进士。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正廉洁。因***绩突出,升任工部尚书,深得皇帝恩宠。当时有许多同僚与下属巴结逢迎,一些亲朋好友也登门求助,提出种种要求,他都一一婉言谢绝,并在庭前贴出“不受嘱,不受馈”的联语,人们望而却步,并送他一个雅号“二不尚书”。
三汤道台:清朝汤斌曾任岭北道道台,三年为***,两袖清风,每日三餐以豆腐清汤为肴,百姓因此给了他一个“三汤道台”的美名。
四知先生:后汉杨震任东莱太守时,一日出差路过昌邑县。到了晚上,县令王密携十金求见杨震,悄悄说道:“天黑,无人知哓。”杨震答道: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被说得惭愧至极,急急携金而归。此事传开后,大家称杨震为“四知先生”。
五代清郎:袁聿修,字叔德,为人深沉,见识广博。在南朝齐时为尚书郎整整十年,以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而闻名。当时有位叫邢邵的同僚,常称他为“清郎”。他从齐至隋五代为官,始终以清贫为本,故人家又叫他“五代清郎”。
八一巡抚:张伯行居官清正廉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他奉旨调任江苏巡抚。赴任后,张伯行立即檄文《禁止馈送檄》,严禁下属馈送钱物,以整顿当州日益盛行的贪腐之风。檄文中有“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这段名言,就是“八一巡抚”美誉的来历。当时康熙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