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杭州市余杭区中泰及附近地区人员因反对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发生规模性聚集。杭州要新建垃圾焚烧厂,源于杭州市日益增加的垃圾对垃圾处理的需要,本来是一件造福于广大市民的好事,但事情演化到以聚集打砸而被中止,无论如何都已经说不上是“帕累托最优”。
像杭州这样因为对环境问题的担心而引起的群体抗议事件并非孤例,诸如在昆明、大连、宁波的PX事件、无锡锡东垃圾焚烧厂事件、南京“常府街变电站”事件、什邡钼铜事件,这些的起因和演化路径都基本类似,这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以及社会大众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民众的利益诉求成为影响项目决策的重要因素。
其实类似的现象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也早已有之,这种现象被称为邻避效应,直观的意译就是“别建在我家后院。”,一个典型的邻避效应的情景是这样的对话:“最近总是断电,看来应该建新的电站了”,“是呀,把电站建在你家附近行不行”,“那可不行”。所以邻避效应主要反映是人们希望获得某种项目建设的效应但又不愿意承担其成本的心理。特别是对于具有潜在危害的项目建设,邻避心理更是普遍存在。
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提出的科斯定律,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通俗的说就是,当交易成本为零时,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是有效率的,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比如具体到杭州的垃圾焚烧厂项目,理论上存在一个唯一最优选址和焚烧量,可以实现社会效应最大化,项目建设引起的损益可以通过交易补偿进行平衡。
科斯定律的最大前提就是假设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而现实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几乎不存在。而带来交易成本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信任,社会的信任度高,交易成本就低,社会的信任度低,交易成本就高。
从杭州市***府事后对有关问题的回答看,从建设的必要性、技术路线、地址的选择和补偿方案等各方面看,似乎都有考虑,但民众依然有非常强的抵触意识。这里面有事前沟通不够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府的公信力下降使得民众对***府的信任度下降,比如专业的环评在理论上应该比民众对项目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有更严格的把关,但是如果已经通过环评的项目在建成之后的实际环境污染仍然严重超标,那么民众就会认为环评过程中存在腐败行为或标准不合格,那么对环评的信任度就会打折扣。相应的,***府机构对民众的行为也存在着信任度不足的问题,如认为如果把真实情况公之于众,往往就会被一些人所利用或打折扣,所以倾向于“法其上者得其中”,有意无意的夸大收益隐瞒危害,等生米做成熟饭,反对者也就无可奈何了。但这种脱离信任的做法就会把本来可以通过协商达到的交易行为转变为互相拆台,甚至暴力博弈,如我们在诸如杭州垃圾焚烧事件中所见。
也就是说,“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邻避效应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并非无解,关键是有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科学方案以及通过建立信任和理性沟通,从而把对抗行为转变为交易行为。
作者为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避邻效应”并非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