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之旨,本于声音。字是形、音、义结合的视觉符号。段玉裁说:“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字。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因此,掌握一个字的读音对于理解其含义尤为重要。
杜甫的《春夜喜雨》是咏春的名篇,传诵千年。在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吟诵此诗时,对“花重锦官城”中“重”的读音颇有疑惑,于是对此进行了一番考查。
一、从诗意入手分析
阅读教材,书上注解赫然醒目——重:沉重,沉甸甸。《现代汉语词典》关于“重”的读音和解释:(1)(chóng)①重复;②再;③层;④使重叠在一起。(2)(zhòng)①重量,分量;②重量大,比重大;③程度深;④重要;⑤重视;⑥不轻率。阅读分析这两个读音,“chóng”音大多与“多”有关,可以有层层叠叠的意思;“zhòng”音与重量沉,程度深有关。
按照教材注解的解释,这应该读“zhòng”。
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我们应该从诗歌形象和意境的鉴赏角度来分析。第三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所写的分明是看得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诚然,尾联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等到天亮后,艳丽的繁花开满了整个锦官城。
明代谭元春在《唐诗归》中评价:“‘红湿’字以妙于说雨矣。‘重’字尤妙,不湿不重。”他认为,“重(沉甸甸)”在文句上与“红湿”有一种生活常识上的对应关系:雨水滋润花瓣,花朵自然有沉甸甸地垂下的现象,认为“重”字写出了雨水使得花垂是巧妙。我觉得这是他的一家之言。
欣赏诗歌时,意境主要是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的结合。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杜甫创作《春夜喜雨》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和思想品格来谈这首诗可能蕴含的主题思想情感,从而结合诗句谈谈这尾句的意境。
杜甫作为“诗史”,不仅用诗写历史,而且深刻反映现实。同时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诗人的情怀。这首诗创作时,温州大旱而饥荒,诗人在大旱之后,见到一场及时春雨而触景生情,喜极而作。杜甫又是“诗圣”,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他的诗歌创作,忧国忧民这条主线贯穿始终。因为春雨滋润万物,万物生机勃发,自然想到鲜花盛开,自然想到明天的欣欣向荣,自然想到了城里的百姓,因此诗人因情绘景:让春花盛开在锦官城里,让百姓迎接一场好雨,一场及时雨,一场给人带来安定富足的幸福雨。我们读到这里自然也和诗人一样心花怒放。
这里的“重”自然是繁多的意思。由于诗句的组合——“花重锦官城”,这“重”有层层叠叠、掩映的意思。“花重锦官城”,多么富有形象而又凝练的意境。
二、从诗歌的样式去分析
这首诗是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属于格律诗。它讲究“限篇幅,讲音韵,论平仄,用对句”。这里我们牵涉“重”读音的主要问题——平仄。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尾联中,如果按“重”读“chóng”是十分符合“粘对”的平仄规则。对应关系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按“重”读“zhòng”,此联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对照格律来说,这不符合“粘对”的原则。所以,“重”在这里不应该读“zhòng”。
综上所述,从诗歌的形象和意境,从诗歌的样式这两个角度看,“花重锦官城”中的“重”应该读“chóng”。因此,我们掌握了“重”的读音,也就真正理解了其深刻的含义。“义存于声”的训诂原理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这首诗,既让我们读起来韵律和谐,还让我们仿佛看到一片花,甚至是一片春光,因为春雨的滋润,百花争芳,重重叠叠,让人油然而生“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感慨。
(作者单位 湖南省邵东一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花重锦官城”中“重”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