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无砂透水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过程,得出了水泥用量对抗压强度、透水系数的影响,确定了较理想的理论配合比。对无砂透水混凝土的试验方法、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对今后无砂透水混凝土的配制、选定、施工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无砂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引言
无砂混凝土是轻骨料混凝土的一种形式,仅由水、水泥和粗骨料拌和而成。由于没有细骨料,所以在混凝土内部存在着大量较大的孔隙,水可以在硬化的混凝土孔隙中流动。正是由于这些孔隙的存在,使得无砂混凝土具有与其它种类混凝土所不同的特点:容重小,水的毛细现象不显著,透水性大,水泥用量少等等。因此这种新型的建筑材料的优越性不断为人所知,并在道路建设领域逐渐得到应用。在施工中,多用于大坝、挡墙、桥涵台背回填等一些排水或反渗的结构,以代替施工复杂的反滤层和渗水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过滤性,并可承受一定负荷,施工简便,经济等优点。
1、配合比设计思路
根据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和TB 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的要求,从抗压强度和透水性能两方面进行研究,并综合考虑施工性能和经济性等相关因素。
2、原材料性能指标
水泥选用鹿泉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P・O42.5水泥,技术指标见表1。
粗骨料选用岚县宏利石料厂生产的碎石,分别采用5mm~10mm的单粒级、10mm~20mm的单粒级的两种碎石,其技术指标见表2。
外加剂选用山西铁力TL-A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技术指标见表3。
水选用饮用水,技术指标见表4。
3、无砂透水混凝土的设计过程
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中要求,无砂透水混凝土配制水泥用量宜为(250~350)kg/m3,粗骨料用量宜为(1400~1600)kg/m3,水胶比不宜大于0.50。
根据以往经验及技术、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采用表5方案进行正交试验。
由于粒径大的粗骨料比表面积小,需水量也相对较小,故外加剂掺量按0.5%加入。
对每个配合比进行试配,注意在试件成型时切忌在振动台上振动,应采用捣棒分层捣实即可,拆模后养护至28d龄期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和渗透试验,强度试验在压力试验机上进行,渗透试验采用JC/T 945-2005《透水砖》中透水系数检验方法规定的装置进行(如***1所示)。
1――供水系统;
2――溢流口;
3――溢流水槽:具有排水口并保持一定水位的水槽;
4――支架;
5――试样;
6――量筒;
7――水位差;
8――透水圆筒:具有溢流口并能保持一定的水位的圆筒。
最终试验结果如下:
依据表6绘制***2 水泥用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曲线:
从***2可以看出,无砂透水混凝土强度随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到一定用量后强度增长幅度变小。水泥用量相同时,骨料粒径小的强度略高,是因为粒径小,水泥浆与骨料结合面多的原因。
依据表6绘制透水系数曲线:
从***3可以看出,无砂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随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是因为更多的水泥浆将骨料间的孔隙填充所致。水泥用量相同时,骨料粒径小的透水系数低,是因为其孔隙率相对较小的原因。
4、选定配合比
根据试验结果综合分析,选定以下配合比为最终配合比:
经计算,每m3混凝土总碱含量为2.05kg,氯离子总含量为胶材用量的0.06%,三氧化硫含量为胶材用量的2.5%,故耐久性指标均满足要求。
5、施工过程控制
(1)无砂透水混凝土是干硬性混凝土,由于水泥浆的稠度较大且数量较少,为保证水泥浆能够均匀的包裹在骨料上,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较普通混凝土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宜为3min以上。
(2)投料顺序宜为水泥+水+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粗骨料继续搅拌均匀。
(3)浇筑。浇筑前,先用水湿润浇筑面,防止无砂透水混凝土水分流失加速水泥凝结。浇筑时不得采用强烈振捣或夯实,否则水泥浆下沉后在底部形成不透水层,影响结构的透水性能。浇筑完后用轻型压路机静压压平即可。
(4)养护。由于无砂透水混凝土孔隙大,易失水,所以浇筑完后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6、结论
无砂透水混凝土为提高抗压强度,可以掺加适量的减水剂以减小水灰比。水泥用量要适宜,过大水泥浆会太厚,影响透水性;过小强度值偏低。骨料粒径大的因为孔隙率大而透水性较好,但强度略低。
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搅拌时间;浇筑后用压路机静压压平即可;要及时洒水养护。
参考文献
[1]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S].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2]TB 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3]JC/T 945-2005.《透水砖》[S].2005
[4]乐震.无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质量控制[J].
[5]徐立新.无砂混凝土在道桥工程中的应用[J].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无砂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