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人们的灵魂升天观念浓重,并认为龙可以带着亡人的灵魂升入天庭,因而在很多汉代墓葬中常常出土有大量的龙形或雕饰有龙纹的玉器。现将徐州西汉楚王陵中出土的这类玉器作一介绍。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夔龙涡纹玉璧
直径22.5厘米,青玉制成。璧面纹饰以同心圆绳纹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为涡纹,外区为四组变形夔龙纹。龙纹结构奇特,龙头雕出额头及鼻梁,嘴不明显,鼻下部两侧各有两条粗阴线,两个飘带状角向两侧延伸,将龙身缠绕。根据该玉璧的尺寸和质地推测,应属殓玉。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镶玉漆棺
长280厘米,宽110厘米,高108厘米。复原后的镶玉漆棺实际使用的玉片总数达2095片,多为***碧玉。漆棺侧面的中部以5个饰玉璧的玉板组成对称***案,与东汉画像石中五星连珠的画像相似,可能寓有《后汉书·天文志》所载“五星如连珠,日月若合壁”之意。两边的两个空白面或为门的象征,其寓意为供墓主灵魂出入。
铜山龟山汉墓出土玉觽
玉觽皆作扁平弧形尖角状。此件一端雕作龙首形,龙身饰勾连云纹,背脊上有透雕的变形凤鸟、螭虎及流云纹。纹饰精美,为汉代玉瞒中罕见的珍品。觽本是古代用于解开绳结的用具,人们随身佩带。《诗经·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玉觽和韨形玉佩一样,是汉代贵族官僚墓葬中常见的玉佩。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龙凤纹玉璜
龙凤纹玉璜是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众多玉璜中最为精美的一件,出土于甬道中。系用***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璜体上下两侧和两端皆减缘形成牙槽,而中部较大部分减缘则与一般玉璜不同。玉璜两面纹饰相同,每面以穿孔为中心,中间为一兽面纹,两侧各雕一龙,龙首一侧为凤喙,龙身旁布满凤羽。龙身外各雕4条相互虬曲蟠绕之龙。整件玉璜全部采用浅浮雕,两面共雕饰20条龙、4只凤鸟和2个兽面,即使穿系孔的周边亦浮雕出圆廓,不留空白,虽构***饱满,却密而不塞,给人以龙凤呈祥之感。构***奇妙,工艺精湛,令人叫绝。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龙形玉佩
这件龙形玉佩用和田白玉制成。以浅浮雕、透雕技法整体雕出蟠曲的“S”形龙,龙身中部拱曲方正,上有一系穿用的孔,应属横式龙形佩。龙体丰腴,张口露齿,身饰勾连涡纹,龙爪简化变形,龙尾呈凤尾形。龙身上下透雕云纹,给人以腾云驾雾、飞跃于天的感觉。这种龙头凤尾的造型在汉代十分鲜见,“S”,形龙身的方正和凤尾的婉转流畅相呼应,使之方正而不呆板,流畅而不柔弱。整条龙毛飞扬,威风凛凛,进射出力量和气势,具有西汉早期玉龙鬛的典型风格。
东洞山二号楚王后墓出土的龙凤纹玉环
玉环黄白色,通体透雕。整环以三条虺龙蟠绕而成,环身透雕有熊、凤乌及卷云纹,并以阴线刻划细部,线条流畅自然。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双龙形玉佩
这种造型较为特殊的龙形佩,在已发掘的汉墓中尚不多见。复合式龙形佩透雕而成,主要纹样为蟠曲对称的双龙,河南信阳长台关和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都出土过类似的玉佩。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龙形玉佩
楚王墓出土的龙形玉佩有单体龙形佩和复合式龙形佩两类。单体龙形佩依据配挂方式和造型的不同,又可分为横式龙形佩和竖式龙形佩两种。横式龙形佩的龙身呈多曲状,龙尾内卷,龙身中部上方有穿孔,佩带时作横直状。这种龙形玉佩流行于春秋战国至西汉前期,西汉中期以后虽偶有发现,但已不是主要的玉佩了。竖式龙形佩的龙身呈“S”形,头部上方有穿孔,配挂时作竖立状。
北洞山楚王墓出土(韦+枼)形玉佩玉佩呈青黄色,平面前尖后圆,中部鸡心隆起,有一椭圆形孔。正背面分别雕饰一龙一凤,龙首及凤首并列,采用圆雕技法琢成。龙鼻和龙眼突起清晰,凤冠高扬,喙尖内勾,回首顾盼。凹面边端处阴线刻饰勾连云纹。谍形玉佩又称心形玉佩,由玉(韦+枼)演化而来。谍是古代射箭时佩戴在大拇指上用以钩弦的用具。《说文解字》:“(韦+枼),射决也,所以拘弦,以象同韦系着左右巨指。”《诗经·卫风·芄兰》:“芄兰之叶,童子佩(韦+枼)。”这是有关“(韦+枼)”的最早的文献记载。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韦+枼)是已知最早的玉谍,表明谍在商代就已出现。东周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不少玉(韦+枼)和骨(韦+枼),位置均在死者骨架的手部,其形状已与妇好墓出土的玉(韦+枼)有较大差别。考古发现表明,东周时期的玉(韦+枼)已出现由实用器向装饰用佩玉转化的趋势,至迟从战国时期开始,玉(韦+枼)已逐渐演变成佩玉。西汉时期的王侯贵族墓葬中常见(韦+枼)形玉佩,徐州地区出土(韦+枼)形玉佩的墓葬均为楚国王室成员或地位较高的贵族墓,等级较低的墓葬中不见谍形玉佩。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冲牙
玉冲牙形似玉瞒但较粗钝。此件玉冲牙作龙形。龙身饰勾连谷纹,内侧有透雕的龙凤卷云纹附饰,构思新颖,纹饰流畅。
冲牙为古代成组玉佩的组成部分,位于佩饰的最下方,一般为左右各1件。《诗经·郑风·女日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毛传云:“杂佩者,珩、璜、琚、璃、冲牙之类。”玉冲牙出现于西周,而盛行于东周。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中曾发现形似冲牙的玉龙纹觽。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江苏吴县严山春秋吴国玉器窖藏以及河北平山战国中山国墓都曾出土玉冲牙。两周时期的冲牙多作龙形或简化的龙形,狮子山楚王墓所出玉冲牙龙头更为形象化,龙身一侧加上透雕的附饰,造型更为优美。
汉代如此重视丧葬用玉,是当时人们认为玉可使尸体不腐。正如东晋葛洪《抱朴子》所载:“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正是这种对永生的狂热追求,导致了丧葬用玉一度的高度发达。不过,往往事与愿违,贵重的殓玉和随葬品引来的却是无数的盗墓者,特别是那些高等级的王侯贵族墓葬,几乎十墓九空,甚至尸骨无存。鉴于这种情况,曹魏黄初三年(222年),魏文帝曹丕废除了以玉衣殓尸等制度。从此以后,丧葬用玉逐渐消失,中国玉器进入了世俗化发展阶段。
责编 陶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