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介绍了美国《心理绒毛》杂志的报道——人类从动物王国“偷学”的十大技术中的前五种,下面继续介绍后五种技术。
太阳能电池板(偷学对象:马勃菌)
橙黄色的马勃菌海绵(puffballsponge)并不多见,它基本上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碰碰球”。马勃菌海绵并没有任何的附肢、器官、消化系统或循环系统,无时无刻不在过滤水体。然而,这种并不招摇的生物或许会是未来技术***的催化剂。马勃菌海绵的“骨骼”是由众多格子状的硅钙物质构成—事实上,它类似于我们用以制造太阳能电池板、微芯片和电池的材料,但有一点不同,我们在制造这些材料时需要大量能量和各种各样的有毒化学物质。
马勃菌海绵显然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它们只要向水中释放特殊的酶,从中吸收硅和钙,就能把这两种化学物质变成自己需要的外形。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生物技术教授丹尼尔·摩斯研究了马勃菌海绵酶的特性,并在2006年成功进行了复制。他通过清洁、高效的海绵技术制出大量电极。当前,多家公司将投资数百万美元创建一个企业联盟,将类似产品推向市场。几年以后,当太阳能电池板忽然出现在美国每家每户屋顶上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感谢让这一切成为现实的不起眼的马勃菌海绵。
多刃锯(偷学对象:树蜂)
不要害怕树蜂屁股上两根像鞭子一样的大大的针状物—它们不是刺儿,而是“钻头”。树蜂利用这些针状物(有时比整个身体还长)在树上钻洞,然后在树洞里“寄存”幼仔。多年来,生物学家一直不清楚树蜂“钻头”的用法。与需要外力的传统钻洞方法不同,树蜂可以从任何角度毫不费力地钻洞。经过几年的研究,科学家最终发现,树蜂的两根针状物可以深入木头,然后像拉链一样锁起来锯东西。
英国巴斯大学的天文学家认为,树蜂的“钻头”在太空大有用武之地。长久以来,科学家为了在火星上寻找生命,他们必须在火星表面凿洞。但是,在不到地球一半重力的火星环境下,他们不清楚是否能找到可以在坚硬表面凿洞的压力。受树蜂的启发,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一侧有多重刀刃的锯子,让它们像树蜂的“钻头”一样双向受力,就好像在互相推一样。从理论上讲,这套装置可以用于在无任何重力的流星的表面凿洞。
X光透视机(偷学对象:龙虾)
X光透视机大而笨重是有原因的,与可见光不同,X光不喜欢弯曲,所以难以操作。我们对机场包裹以及医院患者进行扫描的唯一途径是,用一连串放射物同时轰击他们——这便需要个头很大的仪器。但是,生活在水下300英尺(约合90米)处的龙虾却具有“X光视线”,而且性能远远超过我们的X光透视机。与人眼(必须由大脑解读所折射的***像)不同,龙虾可以直接看到反射的***像,将其全部聚焦于某一个点以后形成***像。
科学家多年来就试***找到“偷学”龙虾这种技巧的方法,用于制造新型的X光透视机。“龙虾眼X光成像仪”(LEXID)是一种便携式“手电筒”,可以看穿约8厘米厚的钢板。这套仪器可以射出一串细细的低功耗X光穿透物体,无论碰到什么东西,都会在另一端恢复原状。正如龙虾的眼睛一样,返回的信号通过小管中转后生成***像。美国国土安全部已投资100万美元用于“龙虾眼X光成像仪”的研发,希望用它去探测违禁物品。
保存***苗(偷学对象:还魂植物和水熊虫)
当事情不妙的时候,装死显然是不错的选择。这是大自然两种最具耐力的生物——还魂植物和水熊虫——的座右铭。科学家或许会利用这两种生物的惊人生物化学特性,用于拯救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条生命。还魂植物是指在干旱时节枯萎,看上去枯死一样的沙漠苔藓。可一旦下雨,它们会再次生机勃发,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
水熊虫具有类似的装死本领,这种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动物会在某一段时间内停止一切活动,以承受极为残酷的环境。它们可以在接近绝对零度和约148.9摄氏度以上的极端温度下存活,一滴水不喝也能活上十年,承受辐射的能力是地球上其他动物的1000倍,甚至还能在真空状态下存活。在正常条件下,水熊虫看上去就像是四肢胖乎乎的睡袋,可一旦遭遇极端条件,它们便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枯萎。如果环境重新回归正常,小家伙只要一点儿水就又能焕发生机。
还魂植物和水熊虫的生存之道在于冬眠。在此期间,它们会用一种糖(最终变得如玻璃般坚硬)替代体内所有水分,结果令其陷入一种假死状态。
尽管这种方法不适于人类——用糖取代血液中的水分会令我们一命呜呼,但的确可以用于保存***苗。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200万儿童死于***苗本身可以阻止的疾病,如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因为***苗有一些活性物质,一旦遭遇温度过高的环境会立即死去,所以,将***苗安全送达需要它们的地方极为困难。这也是英国一家公司从还魂植物和水熊虫的生活习性吸取经验的原因。他们开发出一种特殊的防腐剂,可以将***苗内的活物质变成盖玻片水珠,令***苗在酷暑中也能存活一周多的时间。
汽车车板(偷学对象:巨嘴鸟)
巨嘴鸟的喙大而厚重,本应该让这种鸟儿不堪重负。但巨嘴鸟的喙简直是工程学上的奇迹,它十分坚实耐用,可以啄穿最硬的水果外壳,还是对付其他鸟类的有力武器,而它们的密度却与聚苯乙烯塑料杯子一样。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工程学教授马克·梅耶斯为揭开巨嘴鸟的喙特性之谜花费了大量心血。乍看上去,它好像是包了一层硬壳的泡沫,如摩托车头盔。然而,梅耶斯发现,所谓的“泡沫”其实是由“小脚手架”和细薄膜构成的复杂网络。“脚手架”本身由厚重的骨骼构成,但它们的间隔十分有序,使得整个喙的密度只有水的十分之一。梅耶斯认为,通过模仿巨嘴鸟喙的特性,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坚实、更轻便、更安全的汽车车板。今天的汽车已经广泛验证了这项技术。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十大源自动物的仿生技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