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来,高凤林只专注于一件事――在厚度、薄度均在毫厘之间的管壁上,一次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难关,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
他是为火箭安“心”的人。
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是腾飞的引擎。他带领团队攻关,为“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焊接大喷管。在X光检测下,他的焊缝显示有200多处裂纹。高层质量分析会上,在众多技术专家质疑声中,他大胆直言自己的想法,认为是“假裂纹”。经过剖切试验,200倍的显微镜显示他的判断是正确的。第一台大喷管的“死刑”得以改判,从而挽救了造价昂贵的产品。
在后续的发动机系统可靠性增长的研究课题中,他又多次参与论证并亲自实施,其中由他主焊完成的大喷管已经过累计1万多秒的地面试车考核,成为“功勋”喷管。
他,就是国家高级技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国营211厂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
他是“救火队员”
这些年,高凤林的名字不断出现在大型项目攻关中:国家某重点型号发射车研制中,高凤林出色解决了一系列部组件的生产工艺难题,提高工效5倍以上;在国家一系列高新武器和撒手锏武器研制生产中,他多次受命攻克难关,保证了我国重点型号的顺利研制;他出色完成亚洲最大的全箭振动试验塔的焊接攻关、修复苏制***154飞机发动机……
的确,三十多年来,高凤林只专注于一件事――在厚度、薄度均在毫厘之间的管壁上,一次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难关,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我国发射的10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都是依靠他焊接的发动机成功推向太空。
一个焊点的宽度仅为0.16毫米、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不超过0.1秒、管壁厚度仅为0.33毫米,“长征五号”发动机的喷管上,高凤林需要经过3万多次的操作,才能将几百根空心管完美“编织”在一起。要满足这样“严苛”的标准,要求工人必须有精湛的技术,“眼睛要尖、技术要硬、功底要深厚”。
1978年高凤林初中毕业,因为要早点挣钱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所以报考了211厂技术工人学校,两年后,他进了211厂,走进了厂房,成为名焊工,为中国的火箭制造发动机。在师傅们的精心培养和自己的勤学苦练,高凤林的焊工技术水平越来越高,1983年,参加了“长征三号”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研制,荣获三等功。
那时候的高凤林就是一个“救火队员”,相继成功地解决了大型真空炉的成批生产和内燃机车换热器生产中的熔焊难题,开始在焊工队伍中崭露头角。
上世纪,航天一院研制了我国第一种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并同时建造了亚洲最大的全箭振动试验塔。塔上有一套用于支撑火箭的振动大梁是焊接结构,它的焊缝强度要求不小于材料强度的90%,属于一级焊缝。高凤林接受了这个艰巨任务。经过反复试验,他提出了用多层快速连续堆焊加铜板机械导热控制线能量的工艺方法。随后,他与技术人员和其它人员一起精心施工,焊出了合格的振动大梁,保证了振动塔按时竣工,日后多年,振动大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完好无损。在载人航天工程实施期间,有关方面对振动大梁进行了升级测试,结果表明大梁焊接质量良好,承载能力可由原来的360吨提高到420吨,能为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继续服役。
1991年,高凤林又遇到了难题――长征三号甲火箭使用的氢氧发动机螺旋管束式喷管延伸段的焊接。喷管延伸段是由200多根3米多长、壁厚只有0.33毫米的细方管组成,全部焊缝长达800多米。这种奇特结构喷管的焊接难度在于方管壁厚太薄,焊接过程中一不留神就可能被烧穿和焊漏。在缩比件试验阶段,一次又一次的烧穿和焊漏,令高凤林等人一筹莫展。经过不断摸索,大家改进了工艺参数,逐渐掌握了焊接“火候”。在全尺寸喷管的焊接过程中,高凤林等人小心翼翼地操作,付出了令人难以想像的高强度劳动,避免了烧穿和焊漏现象。当大家怀着胜利在望的心情检查喷管时,却一个个目瞪口呆:焊好的大喷管尺寸超出设计要求,成了一个心宽体胖的“胖子”。面对不合格的产品,设计、工艺人员和各级领导非常着急。关键时刻,曾经学过的理论知识的高凤林急中生智,他建议对喷管的焊接模胎进行“减肥”,即将它的尺寸减小。随后,高凤林与设计人员一起,利用高次方程公式和线积分公式,研究出了“反变形补偿法”,保证焊接后的喷管达到了设计尺寸。
“心中要装着国家”
一个难题迎刃而解,另一个难题迎面而来。经过30多天艰辛的努力,第一台大喷管完成了。殊不知,X光检验结果又一次使人们目瞪口呆――30%以上的方管内部出现“裂纹”。这个结果无法令人接受,事实果真如此的话,大喷管无异于被判处“死刑”,多少人的心血将付之东流。那段时间,高凤林闷闷不乐,少言寡语,他在认真琢磨事情的真正原因,并找到正确的答案。不久,厂里召开质量分析会上,高凤林作为直接操作者参加了会议。会上,有关人员讨论来讨论去,也拿不出一个好办法。这时,坐在后排一个不起眼位置上的高凤林小声嘟囔了一句。声音不大,却被主持会议的副总工程师听到了,他问:“小高,你说什么?大声点,说说你的想法。”高凤林只好大声回答说:“我说,那是假裂缝。”话一出口,语惊四座,人们议论纷纷。一位平时和高凤林很熟,干了几十年X光检验的老师傅,拍了一下他的头,嗔怪道:“小高,你瞎说什么。了这么多年,真裂缝、假裂缝还分辨不出来?”高凤林不紧不慢地解释说,这种看似裂纹的现象是焊漏与方管夹角处在X光片上形成的一种假象。
然而,当时高凤林“人微言轻”,他的道理一时很难为人们认可。见双方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谁,副总工程师最后决定,对大喷管试件作剖切分析。结果,在200倍的显微镜下,X光底片上的疑点原形毕露――高凤林的分析是对的,那不是裂缝。接着,他进一步充实了自己的论断,高凤林还向有关专家解释说,由于喷管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可以释放相当一部分焊接应力,因此喷管焊漏与方管内壁的夹角处并非应力集中点。他的这一结论促使有关人员决定取消喷管带胎热处理工序。
高凤林丰富的实践经验,使第一台大喷管的“死刑”得以改判,从而挽救了这个造价昂贵的产品,减少了国家的经济损失。不久,第一台大喷管在试车台上成功地进行了点火热试车。当液氢、液氧混合燃烧后形成的高温烈焰顺着螺旋式大喷管尽情喷吐时,高凤林早已手拿焊***,在工作了。
1993年,高凤林开始担任发动机车间氩弧焊组组长,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2005年,该班组被国防邮电工会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命名为“高凤林班组”,成为航天一院首个以劳模名字命名的班组。此后,这个班组凭借骄人的业绩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称号。2011年,作为国家人社部首批命名的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高凤林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为实至名归的人才育成基地。
30多年来,高凤林先后参与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一次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
高凤林说:“岗位不同,作用不同,心中只要装着国家,什么岗位都光荣,有台前就有幕后。大国工匠,匠心筑梦,凭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的是民族认可的自豪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凤林 火箭“心脏”焊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