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硬笔书法要想达到至高的境界,必须面对古人,面对古帖,这是硬道理。安徽舒逸同学的这幅硬笔楷书作品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此幅参赛作品采取了传统的屏联形式,配以橘黄的底色,给作品平添了古色古香的气息。从字的结体和书写风格上看,作者在唐楷上下过一定功夫。比如捺画、横画和斜钩用笔敦厚凝重,柔中带刚,流露出毛笔书法的意韵,写得比较成功。整个作品看上去书写过程心平气和,自然流便。一个11岁的少年能用钢笔写成如此效果,实属不易,难能可贵!作品中的“风”、“登”、“家”、“洛”、“龙”、“兰”、“野”、“扇”、“洞”、“霜”、“鹭”等字,点画细腻从容,结体宽博大气,笔圆锋中;而“杨”、“沙”、“斜”、“放”、“流”等字疏密得宜,富有变化。既有唐楷意蕴,又有汉魏风骨,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功力。但作品中的“封”、“见”二字重心明显不稳,“是”的捺画写得过于草率,字形也不美;“舞”字头重脚轻;“认”、“识”、“转”也写成了繁简拼凑,不够规范。同时还把“儿”、“尘”、“荡”等字写作简化字,致使整幅作品出现了繁简相杂的现象,从而降低了艺术品位。另外,落款的字也应再适当小一些,印的大小也应基本一致。希望作者今后加强书法艺术方面的修养,既注重字体本身的书写技巧,又注重整幅作品的和谐统一。
(特邀点评:侯登峰)
“书贵瘦硬方通神”。这在陶琬璐同学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幅作品通楷则,深得欧体之三昧,从作品上可以看出作者学书有年。大家知道,欧体字不好学,写得规矩了就显刻板,写得活泼了就易变形。这幅作品之所以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原因是写得比较得心应手,既不刻板,又不变形。用硬笔书写欧体,可谓是扬长避短,很好地发挥了硬笔书写工具的特性,这也是她夺得此次大赛一等奖的重要原因吧!
欧体一向以法度森严著称,作者在整篇的书写中,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笔,抓住了欧体瘦硬坚劲、平正中藏险绝、点画方起圆收的精髓,并融入了自己对欧体字的理解,从而使这幅作品写得刚健沉稳、不同寻常。如“物”、“晖”、“深”、“事”、“洞”、“遣”、“闻”、“台”、“穷”等字,结体用笔相当讲究,字体扎实遒劲,再现了欧体风骨,看上去很美,为整篇作品增色不少。再看整个章法疏朗有致,气息相连,落款、钤印恰到好处,书卷之气扑面而来,是一幅难得的好作品。但也有白璧之瑕,如“渡”、“火”、“几”写散了,失去了神韵;“自”字过肥,“心”字卧钩过弯过大,“换”字右部上下比例不当等。尽管如此,仍不失为一幅优秀的作品。
(特邀点评:侯登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安装 原版全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全国第三届少年书法大赛硬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