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仍然是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高发的一年。危及社会稳定并具有公共性质的突发事件此起彼伏,网民在网络社区、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持续评说、议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合力传播,一次又一次引发舆论热潮,而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事端、事件,则会被舆论推向更高更热的态势。本文研究的突发公共事件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天灾人祸引起和造成的突发公共事件,另一类则是网络时代特有的“突发公共事件”,如一些偶然发生的“小事件”借助网络的放大而瞬间引爆舆论,演化为影响力大、涉及面广的公共事件。本文依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新华网每日舆情相关数据进行初筛,进而根据百度高级搜索平台及新浪微博平台筛选出舆情热度值在10000以上的42起突发公共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来探析2012年突发公共事件舆情与应对特点。
2012年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特点
2012年,舆情热度值在10000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中,自然灾害类事件两起;事故灾害类事件4起;公共卫生类事件15起;社会安全类事件11起;官员言行不当及腐败行为引发的事件10起。现实空间与网络社会的交织,公民和网民的双元性存在形式,使得转型期积淀的结构性矛盾与社会性负面情绪以更为激烈更为完整的方式呈现出来。2012年的舆情特点既有过往的延续,同时也凸显着社会发展中的新特色:
第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结构性矛盾成为突发舆情的重要触发因素,社会共性情绪与事件共振,使突发事件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为公共事件。
社会共性情绪既是舆情发育的缘由,也是舆情扩散的动力。现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共性情绪会成为某个事件不断传播及其舆情不断产生的内在动力。这也是各种涉官涉腐类事件会产生海量舆情并形成舆情广泛扩散局面的重要缘由。涉官涉腐类事件一直是近年来舆论关注的焦点,包括官员言行不当、滥用权力、等事件。2012年涉官涉腐类突发公共事件呈增多趋势,特别是十以后,实名举报、网络爆料明显增多。排在舆情热度前十位的事件中,“微笑局长”手表门事件、重庆官员不雅视频事件、广州越秀区委***殴打空姐事件、陕西镇坪县大月份孕妇引产事件等均属于此类事件。跟踪十后的网络新闻报道发现,从十闭幕至去年年底一个多月时间,涉官涉腐类网络事件,特别是官员腐败事件多达23起,多数源于网络爆料,其频度之高前所未有。
民生问题,特别是食品、药品安全及拆迁等事关公众切身利益的突发公共事件,其背后也都隐现着社会转型进程中所带来的问题,特别是“重经济、轻社会”的传统发展思维使得经济利益诉求极端突出和强化,从个体到群体,从组织到***府,片面的经济利益导向引发的危机与隐患层出不穷,也进一步加剧着社会的断裂化趋势与结构性矛盾。民生问题凸显仍然是2012年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显著特点,“毒胶囊”事件以1308533的热度排在去年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热点的第三位。广西镉污染事件、宁波镇海PX事件、四川什邡事件、江苏启东事件均缘起于环境污染,后三起事件中,当地民众围堵市***府及交通要道,演化为。云南巧家爆炸案、辽宁民警***杀村民事件则均由拆迁问题演变为暴力事件。
传播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许多内隐的社会问题通过网络空间得到彰显,交流与共享通道的搭建使民众情绪得以汇聚发酵。情绪本身具有明显的同频共振规律,网民在社会交往中会形成一系列特定的情绪,这些社会情绪成为网民的一种生存状态,当某种事件与特定社会情绪相关联时,网民的社会情绪会被激发,而事件又会反过来强化这一情绪,形成事件与情绪的相互强化与共振现象。由于社会情绪的作用,特定事件舆情会加速扩散,并在扩散中加剧舆情烈度。
第二,在舆情累积与模式化认知中“事件链”现象异常突出,一件舆情事件引发多件同类事件,此伏彼起,舆情弥漫与叠加效应明显。
发生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突发事件,虽然具体情境各异,但也同时显现着共性因素,如涉官涉腐、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这些事件的不断发生会在网民认知心理中得到强化和固化,从而形成一定的认知模式,这种模式又会因为同类事件的再发生而被强化和突出,一旦发生同类事件,网民的认知模式会在舆论的生发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本身已呈现出“链”化特征,与网民特定的认知模式相互激发,舆情在弥漫中不断叠加强化,形成汹涌的舆论潮。
突发公共事件“链”现象是2012年突发公共事件的一大突出特点。“事件链”即一起舆情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引发与之相联系或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其他舆情事件的爆发,舆情事件之间呈链条分布,而非单一的散点分布状态。“事件链”现象主要体现在由网络舆论引发的涉腐事件及环保类中,受舆论的影响与鼓舞,相继出现新的爆料人,揭发同类人物、问题,引发公众对现象的深入反思。继陕西延安“8・26”特大车祸事故现场一张官员突兀的微笑照片引发“表哥门”之后,官员的“表”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网友又爆出福建厅长“表哥”;广州番禹坐拥21套房产的“房叔”蔡彬被揭发后,网友爆出深圳市龙岗区社区干部周伟思坐拥20亿元资产,拥有私家别墅、厂房、大厦超80栋,被戏称“房爷”;山东网友实名举报日照市东港区人大副主任陈文祥非法占有多处房产;次日,天涯社区爆出广东顺德公安局副局长周锡开拥有两处房产,外加商铺,价值上亿元;郑州爆出二七区房管局原局长的90后女儿拥有11套房产;合肥曝方广云以亲属及他人名义非法套取侵占拆迁安置房136套。这些爆料,尽管真假尚待查实,但它引来海量“围观”,形成了巨大的舆论潮。
环保类群体性突发事件,虽然具有相当的偶然性,但在同类事件中不同地域的行为主体会相互参照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在客观上呈现出“事件链”特征。2012年7月2日,四川省什邡市群众到市委、市***府聚集,要求宏达钼铜项目下马,最终达到目的。7月28日,江苏启东数万市民示威抗议王子纸业集团修建排污设施。10月22日,浙江宁波镇海区又出现群众反对PX项目的集体上访。这些事件连续发生、相互交织,形成一波又一波强大的舆论叠加效应。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舆情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