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萧友梅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是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新型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专业音乐创作与新音乐实践的先行者,他在学校的基础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及音乐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萧友梅;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中***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117-01
一、致力于音乐教育的学习
萧友梅1901年在广州时敏学堂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学习钢琴与声乐,1904至1909年一直在东京音乐学校注册学习,1906年期间在东京帝国大学部学习教育。1912年,萧友梅赴德国留学,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教育学之余,同时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专修音乐理论。1913年又到德国莱比音乐学院和莱比大学学习。1916年,萧友梅向莱比锡大学提交博士论文《十七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这是近代第一部专门研究中国古代乐器、乐队史的专著,其中不但指出了中国音乐文化在近代以来发展缓慢和滞后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提出发展音乐最为重要的方面:音乐教育和音乐人才的培养。并取得博士学位后于1920年回国。
二、为我国音乐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基础的音乐教育上,萧友梅有着自己明确的主张,首先要从制度上予以保证,针对不少音乐学校忽视音乐教学,任意减少教学课时的情况,他提出要修订中小学校音乐课程标准,增加教学时间,并且订立音乐教育视察制度。其次,加强音乐教育的建设,萧友梅痛感我国中小学校长期以来无适用教材,他便一面积极的倡议重编音乐教科书,一面身体力行编撰了多部供普通初级中学使用的乐理、唱歌、钢琴、风琴教材。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为使青少年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音乐教育发挥自己的力量。继萧友梅之后,更多的音乐教育家加入到创编音乐教材行列中,终于改变了中国教育完全依赖外国教材,和以外国教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尴尬局面。
在萧友梅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倡导和创建中国近代最早的专业音乐教育,无疑占有首屈一指的位置。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是1927年11月在上海创办了第一所高等的音乐学府―上海国立音乐院。它的建立结束了中国长期以来无高等音乐学府的历史,对20世纪华人的音乐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更为全国各类音乐机构输送了富有活力的新鲜血液,为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继人才,由此产生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他认为:实行“拿来主义”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系统、科学的现代教育制度和方法培养学生,应该是必要的,是适应时代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同时,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否定“全盘西化”,对待国乐要有“采取其精,剔去其渣滓,并用新形式表现之”。 萧友梅的见解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待传统文化的观点,音乐文化它始终是与社会的***治、经济、文化相联系的,没有脱离社会的音乐文化。
三、引进及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作为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留学海外时间最长的音乐家,萧友梅对西方音乐文明有着比一般人更为深刻的理解,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一个始终不变的观念:学习西方音乐,整理中国旧乐,再创造出中国新音乐。而当时的中国音乐教育才刚起步,就只有两种办法:“请进来” 和“送出去”。在“请进来”这点上萧友梅不遗余力,在办学经费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萧友梅曾聘请查哈罗夫、苏石林等诸多外国音乐家以及黄自,周淑安等曾留学海外的中国音乐家到国立音专任教。有“请进来”之余还必须有“送出去”再回来的优秀专业人才。于是在1928年5月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拟请大学院以后选派西洋留学生时注意音乐科学额按》就反映了萧友梅这一思想提案。该提案提出了***府在选派留学生时关注音乐学生名额的建议。这些都是萧友梅在音乐人才培养上所做的努力,他一直希望国乐方面的人才能够同时认真学习西方音乐的理论知识,从而能够借鉴西乐,创作出符合新时代的新国乐。
四、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在教学机构、教学制度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实行旗帜鲜明的“拿来主义”
运用“拿来主义”无论是萧友梅在世期间的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还是他去世后建立的上海私立音乐专科学校,重庆国立音乐院分院都或多或少的沿用了这一做法。设置理论作曲、键盘乐器、声乐、国乐等若干系科或专业,并根据师资情况开设视唱、练耳、乐理、音乐概论、音乐欣赏等音乐共同课和文化课。这样的情况在新中国成立后改组建立的一些音乐学院也没有多大改变。
2.以发展眼光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萧友梅虽然充分认识到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弊端,可是他并未丧失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信心。在从事专业音乐教育过程中始终不忘加入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并积极支持“国乐改进”工作。这一观念继萧友梅之后,在年轻一代的中国音乐家身上很好的得以体现,并获得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他们中间有些人曾经在国立音专求学,有些人曾经与萧友梅共事多年,有些人虽然没有和他有直接接触,而对这一问题却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认识,这些都成为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高度重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
萧友梅不遗余力的通过广播、杂志、书籍、音乐会等各种媒体向社会大众宣传音乐,提醒人们“多听好的音乐”,尽量避免“靡靡之音”乃至“***词***曲”等不好的音乐作品对人们,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影响。这说明萧友梅及一些音乐家们一直没有放弃用“唤起群众的精神”的音乐去影响民众精神生活的努力。他们对当时社会庸俗、颓废、格调低下的音乐作品造成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希望以音乐的力量来改造社会。因此,通过音乐教育在更多的青年人中间提倡优秀的音乐艺术,用它们来占据社会文化生活的主要位置。
结语:
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中强调学习西方音乐,整理中国传统音乐,在中西融合中创造中国新音乐的一贯认识;对专业音乐教育极其重视,培养了许多的专业音乐人才,他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燃烧自己,倾其一生的崇高奉献精神,理应成为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自我期许与实践的崇高信念!
参考文献:
[1]汪敏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陈聆群.萧友梅音乐文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伟大的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先行者――萧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