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
在我国中医药学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涌现出了无数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者,他们悬壶于民间,挽疾于沉疴,是数千年来人民大众的健康守护神,为祖国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兹撷其中一些名医,为大家介绍其中医经典理论及养生故事。
两千多年前(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在齐国勃海郡有位名医,姓“秦”名“越人”。周秦时代,凡良医皆称“扁鹊”,故人们都称秦越人为“扁鹊”。久而久之,这个名字也就代替了他的本名而流传至今。扁鹊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四诊与六不治
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而且,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
《难经》养生智慧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我们撷取了几个经典片段,与读者一起分享。
第三十难
曰:营气之行,常与卫气相随不?
然:经言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乃传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于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息,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故知营卫相随也。
按语:本难概括说明了营卫的生成及其循行部位,指出营卫之气都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了其中的精华部分,化生而成的。所谓“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清浊二字就是指柔和刚的性能,并不是指质的澄清或浑浊来说的,清是含有柔和的意思,浊是含有刚悍的意思。也就是说营气和卫气是具有阴柔和阳刚的不同特性,分别担负营养人体和防御疾病的作用,为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而营卫之气的分布,所谓“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这样的分布,虽仅是偏重于阴和阳主内主外的作用,但营卫同源异流,它们的分布,也并不是固定在内或在外的。正如张景岳所说:“卫主气而在外,然亦何尝无血;荣主血在内,然亦何尝无气。故荣中未必无卫,卫中未必无荣,但行于内者,便谓之荣,行于外者,便谓之卫,此人身阴阳交感之道,分之则二,合之则一而已。”
由此可见,营卫之气有着“阴生于阳,阳根于阴”的相辅相用的关系。就生理功能来说,营主营养内脏的作用,可以使卫外的机能增强,卫主卫外,也可以保证体内能得到营养。所以营卫之气,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地运行着,实际上也就是说明了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而协调的整体。
第三十四难
曰:五脏各有声、色、臭、味、液,皆可晓知以不?
然:《十变》言:肝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心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声言,其液汗;脾色黄,其臭香,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声哭,其液涕;肾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其液唾。是五脏声、色、臭、味、液也。
按语:古代有一本《十变》的书说,肝脏所主的颜色是青色;在五气中属臊膻气;在五味之中,酸味先入于肝;在病时发为呼叫的声音;它所化生的是泪液。
心脏所主的颜色是赤色;在五气中属焦气;在五味之中,苦味先入于心;在病时发出谵言乱语的声音;它所化生的是汗液。
脾脏所主的颜色是黄色;在五气中属香气;在五味之中,甜味先入于脾;在病时发出歌唱的声音;它所化生的是涎液。
肺脏所主的颜色是白色;在五气中属腥气;在五味之中,辛味衔入于肺;在病时发为哭泣的声音;它所化生的是涕液。
肾脏所主的颜色是黑色;在五气中属腐气;在五味之中,咸味先入于肾;在病时发出的声音;它所化生的是唾液。
以上这些就是五脏所主的声音、颜色、气味和味道。
四十六难
曰: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
然:经言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于常,故昼日精,夜不寤也。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营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故知老人不得寐也。
按语:医经上说:少年和壮年的人,气血充盛,肌肉滑利,气道通畅,营气卫气的运行都很正常,所以在白天精神饱满,夜间熟睡不易醒。老年人的气血已经衰败,肌肉不滑利,营气和卫气运行的通路亦是涩滞,所以在白天的精神不够充足,夜里也就不能熟睡。
根据医经这种解释,就可以知道老年人在夜间不能熟睡的原因了。这是普通的现象,也是生理上的必然趋势。如果在没有衰老的阶段而有此种现象,那就是病态,需要适当的***了。
四十七难
曰:人面独能耐寒者,何也?
然: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故令面耐寒也。
按语:人的头部,是手足各阳经的聚会之处。由于手足三阴经脉的分布,大多只到颈部和脑中就回返而不再上行了,只有手足三阳经脉,都要上达头面部,所以使面部有耐寒的能力,不怕寒气的刺激。
根据十二经脉的分布情况,手足各阳经的起点和终点,都在头面部,但手足各阴经,并不是和头面部毫无关联,而无非是突出了各阳经上达头面的作用。人体周身的十二经脉,与其相对应的三百六十五络,所有血气的运行,都是上达于头面部,而分别入于各个孔窍之中,特别是诸气的津液,都上行熏蒸于面部,而面部的皮肤又厚,肌肉也坚实,所以虽在极寒冷的气候中,它仍有抗寒的能力。
因此,可以明确认识,十二经的气血都和头面密切有关,不能理解为单是阳经与头面有关,而与阴经无关。
第五十难
曰: 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别之?
然: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风得之为虚邪,伤暑得之为正邪,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伤寒得之为微邪,中湿得之为贼邪。
按语:每一脏所属的五行,各有相互克制和母子相生的关系。凡病邪从属母的方面传来,侵犯到属子的一脏,称为虚邪;病邪从属子的方面传来,侵犯到属母的一脏,称为实邪;病邪从相克的方面传来 ,侵犯到被克的一脏称为贼邪;病邪从被克的方面传来,侵犯到相克的一脏,称为微邪;本脏受到同一属性的病臣子侵犯而致病的,称为正邪。
为什么这样说法呢?假使以属火的心脏发生病变为例,当心脏被风邪所伤而得到的(风伤肝,肝木为心火之母),就是虚邪;被暑邪所伤而行病的(暑属火与心火同类),就是正邪;被饮食劳倦所伤而得病的(饮食劳倦伤脾,脾土为心火之子),就是实邪;被寒邪所伤而行病的(寒伤肺,肺金为心火所克),就是微邪;被湿邪所伤而行病的(水湿伤肾,心火为肾水所克),就是贼邪。